-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元曲品讀 游藝雜詠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1136
- 條形碼:9787100181136 ; 978-7-100-18113-6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元曲品讀 游藝雜詠篇 本書特色
萬家燈火鬧春橋元曲,與唐詩宋詞鼎足而立,值得細細品味! 本書注釋簡潔。品讀文字通俗流暢,明晰詳盡,充滿感情色彩,容易引導讀者進入元曲營造的藝術氛圍中去。
元曲品讀 游藝雜詠篇 內容簡介
游戲娛樂乃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人們從中可獲得許多樂趣。對所謂“俗事”“俗物”的歌詠,是作家熱愛生活的體現。 元曲作家善于以詼諧戲謔的口吻描寫日常生活,無論是社日、燈會,還是琴棋、花鳥,在他們筆下都呈現出活潑生動的模樣,展示了元曲原生態藝術的特質。 古人的作品,自有其不容忽視的價值。我們的責任,就是將那些見地、思緒、感受,說得明白些、顯豁些,移步換形,予讀者以切實有效的指點。 我們“不談技巧”——不是看不起技巧,而是因為技巧如同技術,不長的時間即會過時,而感情和哲思卻如同陳酒,時間越長,便越醇厚。 我們品讀古人的文章,也期待自己的“品讀”被人品讀。
元曲品讀 游藝雜詠篇 目錄
[般涉調·耍孩兒]莊家不識構闌(風調雨順民安樂) 杜仁杰/1
[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彈破莊周夢) 王和卿/5
[雙調·撥不斷]大魚(勝神鰲) 王和卿/7
[越調·小桃紅]江岸水燈(萬家燈火鬧春橋) 盍西村/9
[雙調·沉醉東風]贈妓朱簾秀(錦織江邊翠竹) 胡祗遹/11
[越調·平湖樂]堯廟秋社(社壇煙淡散林鴉) 王惲/13
[中呂·喜春來](金妝寶劍藏龍口) 張弘范/ 15
[雙調·折桂令]棋(爛樵柯石室忘歸) 鮮于必仁/17
[雙調·沉醉東風]對酒(對酒問人生幾何) 盧摯/ 19
[雙調·壽陽曲]別朱簾秀(才歡悅) 盧摯/21
[南呂·一枝花]贈朱簾秀(輕裁蝦萬須) 關漢卿/ 23
[南呂·一枝花]不伏老(攀出墻朵朵花) 關漢卿/ 26
[雙調·壽陽曲]詠李白(貴妃親擎硯) 姚燧/30
[中呂·普天樂]別友(浙江秋) 姚燧/32
[中呂·滿庭芳](帆收釣浦) 姚燧/34
[雙調·駐馬聽]吹(裂石穿云) 白樸/35
[般涉調·耍孩兒]借馬(近來時買得匹蒲梢騎) 馬致遠/ 37
[雙調·壽陽曲]答盧疏齋(山無數) 朱簾秀/41
[雙調·殿前歡]吊屈原(楚懷王) 貫云石/43
薛仁貴榮歸故里 第三折 張國賓/ 45
李太白貶夜郎 **折 王伯成/48
[南呂·一枝花]詠劍(離匣牛斗寒) 施惠/50
[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社長排門告示) 睢景臣/53
包待制智賺灰闌記 **折 李行道/56
包待制智賺灰闌記 第四折 李行道/ 58
[越調·憑闌人]小姬(手撚紅牙花滿頭) 喬吉/ 60
[越調·天凈沙]即事(鶯鶯燕燕春春) 喬吉/62
[越調·小桃紅]孫氏壁間畫竹(月分云影過鄰東) 喬吉/ 64
[南呂·梁州第七]射雁(魚尾紅殘霞隱隱) 喬吉/ 66
[雙調·水仙子]為友人作(攪柔腸離恨病相兼) 喬吉/69
[雙調·雁兒落過得勝令]送別(和風鬧燕鶯) 劉時中/71
……
元曲品讀 游藝雜詠篇 節選
《元曲品讀·游藝雜詠篇/品讀書系》: 輕裁蝦萬須,巧織珠千串,金鉤光錯落,繡帶舞蹁躚:似霧非煙,妝點就深閨院,不許那等閑人取次展。搖四壁翡翠濃陰,射萬瓦琉璃色淺。 [梁州]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鎖春愁不放雙飛燕。綺窗相近,翠戶相連,雕櫳相映,繡幕相牽。拂苔痕滿砌榆錢,惹楊花飛點如綿。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蕭蕭,恨的是篩曲檻西風剪剪,愛的是透長門夜月娟娟。凌波殿前,碧玲瓏掩映湘妃面,沒福怎能夠見。十里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盡日懸。你個守戶的先生肯相戀,煞是可憐,則要里手掌里奇擎著耐心兒卷。品讀 朱簾秀是元代名伶,其雜劇表演獨步一時。她與當時著名的戲曲家盧摯、馮子振等多有交往,并有唱和之作。 關漢卿這首套數贈詠的也是這位多才多藝、風姿秀美又極富深情的名伶。表面上看,曲中無一句說人,似乎甸甸詠珠簾,實際上無處不是寫朱簾秀其人。這個構思奇巧、寓意雙關又敘述得優美動人的曲子里還蘊含著兩個美麗的傳說故事。 凌波殿即凌波宮,是唐代宮室名。《楊太真外傳》云:唐玄宗在宮中晝寢,夢見一女子,其容貌特別艷麗,梳著交心髻,著大袖寬衣,拜于床前。唐玄宗問其為何人,她答道是陛下凌波池中龍女,因衛宮護駕確有功勞,今知陛下洞曉天上音樂,懇請賜一曲以光大其族類。玄宗于夢中為其奏胡琴,拾新舊之曲聲為《凌波曲》,龍女拜謝而去。玄宗醒后,猶記夢中樂曲。乃會集宮中樂隊,皇帝自彈琵琶,在凌波宮臨池而奏<> 湘妃指傳說中的娥皇、女英,她們都是舜的妃子,在湘水岸邊三十余里曾建有相思宮、望帝臺。舜帝南巡,中途死去葬在蒼梧山,二女追之不及,相與慟哭,她們傷心的淚水滴灑在竹上斑斑點點,后人稱之為斑竹,作為相思深情的象征物。 傳說中美艷絕倫卻又帶著幾分凄美風韻的神女湘妃,大概就是作者心中朱簾秀的側影吧。曲中“金鉤光錯落,繡帶舞蹁躚”,“似霧非煙”,這裊裊娜娜的仙姿,其實就是詠朱簾秀縹緲輕盈的舞姿。 “鎖春愁不放雙飛燕。綺窗相近,翠戶相連,雕櫳相映,繡幕相牽。”隱隱喻指朱簾秀與一男子兩情歡悅,似雙飛燕般濃情蜜意。他是誰?或許是作者本人,或許另有其人,曲中并未道明。然而含蓄話語中卻流露出了作者對她真切的傾慕之情,以及一種難以言明的復雜心緒。 朱簾秀雖是優伶身份,卻也好惡分明而又有所寄托。她“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蕭蕭,恨的是篩曲檻西風剪剪,愛的是透長門夜月娟娟”。簾外風雨變幻,簾內孤獨寂寥。她的苦悶、凄涼以及月華般高潔的品格,在風塵中能為幾人真正明了? 朱簾秀后來在杭州嫁給了一個道士,元代稱道士為先生,曲中“守戶先生”當指其夫。這樁婚姻實際上是很不幸的,也許是迫于某種無奈的現實吧。朱簾秀人才出眾,才色俱佳。她就像那一池清明寂凈的秋水,又像那一片高潔的悠悠白云,她的心志、寄托,那位“守戶先生”能明曉嗎?又能耐心地好好憐愛嗎? 此曲為作者贈別朱簾秀所作,訣別之時他心中情深款款卻又難以言明,只好眼睜睜地看著她越走越遠,凝視著她的背影,在心中默念禱祝。此曲甸甸凝結真情與苦痛,讀來不禁令人鼻酸。 ……
元曲品讀 游藝雜詠篇 作者簡介
楊合鳴,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為語法學、訓詁學、《詩經》學及辭書學。 童勉之,江漢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長期從事訓詁學、古代文學、名物文化、佛教文化研究。
- >
莉莉和章魚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