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家住黃河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1108
- 條形碼:9787521211108 ; 978-7-5212-111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家住黃河灘 本書特色
莫言:黃河入海處,必有大文章!一次順民意、謀民富、贏民心的國家行動一樁提升灘區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動實踐一個個鮮活生動,完成安瀾安居莊嚴承諾的精彩瞬間一部記錄灘區干群攻堅克難、逐夢圓夢的文學影像一曲雷霆萬鈞、氣勢雄渾的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家住黃河灘 內容簡介
《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是國務院批準的重大國家工程,整體“遷建”大幕在母親河身邊徐徐拉開。這是彪炳千秋的大事件。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是山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之戰。這部報告文學力圖全景式描寫黃河灘區大遷建的生動場面,捕捉新時代精準扶貧“大遷”“大建”“大變”的精彩瞬間,真實記錄黨和政府全方位提升黃河灘區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的的生動實踐,謳歌“大遷建”戰役所有相關人員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精神風貌和豪邁激情,謳歌黃河灘區人民心懷夢想、自強不息、顧全大局、摯愛黃河的寬闊胸襟。
家住黃河灘 目錄
目錄
序??曲/ 001
**章??水患:濕漉漉的記憶/ 005
第二章??試點“樣板”:用淚水宣泄幸福/ 025
第三章??吹沙筑臺:開進灘區的“航空母艦”/ 037
第四章??村臺:顯才的舞臺,干事的平臺/ 046
第五章??從黃河灘區到黃河社區/ 057
第六章??守住父輩的“根據地”/ 072
第七章??傳奇人見證遷建傳奇/ 077
第八章??擔當:把滋味嘗遍,又能與誰言說/ 094
第九章??鏤刻在心上的承諾/ 105
第十章??遷建之爭、戶型之爭/ 110
第十一章??惠民:下一番“繡花”功夫/ 117
第十二章??讓灘區變景區,讓景點變經典/ 129
第十三章??舊村臺提升:改造出“高顏值”/ 136
第十四章??從上臺到上樓:兩個老支書的訴說/ 143
第十五章??精準扶貧的“灘區遷建樣本”/ 152
第十六章??保障:陽光下的民心工程/ 167
第十七章??脫貧遷建是肌體,金融是血脈/ 172
第十八章??大遷建戰場上的青春方陣/ 179
第十九章??黃河作證/ 193
附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備忘錄/ 199
家住黃河灘 節選
序??曲 “大水走泥,厚云積岸”。滔滔不息的黃河,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一道彎彎的深痕,這道深痕默默地搬運著高原上的黃土、裹挾著兩岸百姓的奢望、失望、絕望,但更多的是希望。一年又一年,撕扯著、撕裂著、糾纏著的是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她不舍晝夜地奔流,哺育、塑造和影響了一個偉大民族。 新時代,有一群人也要在黃河灘區留下一道深痕——脫貧遷建、安瀾安居。從根兒上徹底消除洪水對灘區百姓生命財產的威脅,改善其生存條件和發展環境,保障搬遷群眾“搬得出、留得住、有事做、能致富”。這道斧削一般的深痕,是光榮的印記,是尊嚴的象征,如千年大樹的年輪一般,也將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成為一個顯著標志。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黃河問題。1952年10月,毛澤東同志來到黃河岸邊,發出“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一代代共產黨人關心灘區群眾安危,為此付出的汗水、淚水,甚至是生命,不可勝計。 但由于歷史欠賬太多,部分灘區群眾“灌溉難,吃水難,用電難,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娶親難”等等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關鍵的關鍵是安居難。一磚一瓦費思量,何時一覺到天明? 千百年,安居夢難圓,醒來淚潸然。“三年攢錢、三年筑臺、三年蓋房、三年還賬”惡性循環的“魔咒”還沒全部解開。 面對惡劣的環境,有抵抗與反抵抗的焦灼,有征服與被征服的刺激,有圍堵與反圍堵的悲壯。更多的是漫漫長夜里的等待和腮邊的淚水。 黃河灘區人們的命運一代一代一直懸在河上,滔滔不絕的黃河水,日夜在訴說。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新時代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一項惠在當前利在長遠的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不僅承載著中央對山東的重托,更承載著60萬灘區百姓長久以來的“安居夢”“致富夢”,對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黨和國家領導人心系灘區群眾,多次實地考察,向地方干部詢問黃河防汛情況,了解黃河灘區群眾生產生活狀況并與那里的主要負責同志座談,對推進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共同探討扶貧開發和加快發展的良策。 2017年4月,從審計署審計長調任山東省委書記的劉家義,履新**次調研就來到臨沂、棗莊、菏澤,在黃河灘區,先后到鄆城縣隨西村和鄄城縣西曹村扶貧車間,了解灘區群眾的生活。2017年5月6日,劉家義又到菏澤市東明縣調研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主持召開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作座談會。此后,他又多次到灘區考察調研,慰問灘區群眾。 盯緊“黃河灘”、聚焦“沂蒙山”、鎖定“老病殘”。山東針對深度貧困地區發力,集中力量攻堅克難。 盯緊黃河灘,就是盯緊黃河灘區內782個村的60萬人,確保2020年實現安居夢、致富夢。 從2017年年底開始,我們在黃河灘區的各個戰場采訪,一幕幕感人的場面,一則則動人的事跡,一組組驚人的數字,一排排奮戰的人群,如不息的黃河水,滾滾而來,匯流成一軸精彩的畫卷。我們期待著“灘區脫貧遷建”這軸長卷,更加精彩地舒展在齊魯大地上。 我們目睹了這樣的畫面:就要搬遷了,就要永遠地離開了,再看一眼那彎曲的沙土小路,再看一眼路旁那落滿塵土的楊樹,再看一眼已經略顯破敗的提水站,再看一看默默地、默默地流淌著的黃河。抓一把沙土放在口袋里,放在自己嶄新樓房里的陽臺的花盆里。家養的小黑狗,掙扎著不肯上車,狂吠著,朝著河的方向,眼里也有了晶瑩。 我們聽到這樣的故事:有位戒酒多年的老農,在月光下,喝了半斤老白干,不顧家人勸阻,踉蹌著,一步一步朝前走,提著酒瓶,走到了黃河邊,把酒灑到黃河里。這是告別酒,這也是邀請酒;這是祝福酒,這也是慶功酒。心情一激動,酒量不固定。來呀,感情深,一口悶;感情厚,喝不夠…… 村里幾個白發蒼蒼的老太太跟我們絮叨:離別的前夜,頂著夜色,將白天蒸好的饅頭,做好的菜,買好的燒紙和香,讓孩子們帶著,到黃河岸邊點起來,祭奠,一起磕頭。感謝河神保佑!感謝黨!感謝人民政府!老太太的目光里寫滿了虔誠。 搬了新居,老兩口睡不著,老頭子翻來覆去,輾轉于床。老婆子埋怨,你這是咋了?老頭一個人躲在陽臺上,清晨起來,老太太看到一地的煙頭。老頭呢?等了半天才回來。他說,又回到老家去轉了一圈。而老太太,其實也一夜未眠,眼角始終是濕潤的,她想得更多,除了往昔的一大堆柴米油鹽,還有家長里短,但想著想著,就想到河邊去了。隔壁的兩口呢,也沒睡著,掌柜的跟媳婦說的是在黃河邊打魚的故事,而媳婦跟掌柜的回憶的是嫁過來**天失望的故事,你一句,我一句,長一句,短一句,恍惚夢中,二人感覺比往日更親昵。 我們感慨,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流淌著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感天動地,這種精神流淌于遠古,昭示著未來:目標定了不能等,難點來了不能繞,痛點和堵點來了,豁出去!倒排工期,掛圖作戰。使命我們擔,右肩累了換左肩。 因了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大家所做的一切,都有了審美價值。世界原來如此美好,人生原來如此瑰麗,我們所做的一切,原來如此美好。 由于視野和能力所限,我們的采寫難免掛一漏萬。但我們是真誠的,時時被感動著。我們一邊寫,一邊心在顫抖……
家住黃河灘 作者簡介
朵拉圖,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全委委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協副主席。作品入選《中國報告文學年選》《中國年度優秀詩歌》等多種選本。報告文學《烈焰中的旖旎》獲“山東作家科技行”大型采風活動一等獎。報告文學《特別的辦公室》獲山東省委宣傳部和省作協主辦的全省“中國夢”主題文學征文報告文學類二等獎。長篇小說《北京故事》入選中國作協重點扶持項目。 逄春階,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首批簽約文藝評論家。 從1986年開始在《人民日報》《文藝報》《大眾日報》《北京文學》《作品與爭鳴》《山東文學》《時代文學》《飛天》《讀書》等雜志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多篇,曾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出版報告文學《國家使命》、文藝評論集《人間星話》等書。報告文學《農村黨員干部的杰出代表——王樂義》獲得山東省精品工程獎。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