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經典文庫小兒藥證直訣/中醫經典文庫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13316
- 條形碼:9787802313316 ; 978-7-80231-33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經典文庫小兒藥證直訣/中醫經典文庫 內容簡介
《小兒藥證直訣/中醫經典文庫》是一部中醫兒科學專著。全書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專論小兒脈、因、證、治,收列兒科常見病證治80余條。以臟腑辨證論治小兒諸疾。中卷收載典型病案23則。下卷列載方劑124首,其中既有傳統效方,又有作者化裁古方以及自制之新方。全書論治始終遵循“小兒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這一生理、病理特點,遣方用藥寒溫適度,補瀉并用,扶正驅邪兼顧,以柔養臟腑為本。其不少良方,如六味地黃丸、導赤散、瀉白散、瀉黃散、白術散等至今仍廣泛應用于臨床。誠不愧為一部兒科佳作。
中醫經典文庫小兒藥證直訣/中醫經典文庫 目錄
小兒脈法
變蒸
五臟所主
五臟病
肝外生感風
肝熱
肺熱
肺盛復有風冷
肺虛熱
肺臟怯
心熱
心實
腎虛
面上證
目內證
肝病勝肺
肺病勝肝
肝有風
肝有熱
肝有風甚
驚癇發搐
早晨發搐
日午發搐
日晚發搐
夜間發搐
傷風后發搐
傷食后發搐
百日內發搐
急驚
慢驚
五癇
瘡疹候
傷風
傷風手足冷
傷風自利
傷風腹脹
傷風兼臟
傷風下后余熱
傷寒瘡疹同異
初生三日內吐瀉壯熱
初生三日以上吐瀉溫涼
初生下吐
……
卷中 記嘗所治病二十三證
卷下 諸方
附方
閻氏小兒方論
董氏小兒斑疹備急方論
后序
中醫經典文庫小兒藥證直訣/中醫經典文庫 節選
《小兒藥證直訣/中醫經典文庫》: 小兒在胎十月,食五臟血穢,生下則其毒當出。故瘡疹之狀,皆五臟之液。肝主淚,肺主涕,心主血,脾為裹血。其瘡出有五名:肝為水皰,以淚出如水,其色青小。肺為膿皰,如涕稠濁,色白而大。心為斑,主心血,色赤而小,次于水皰。脾為疹,小次斑瘡,其主裹血,故赤色黃淺也。涕、淚出多,故膿皰、水皰皆大;血營于內,所出不多,故斑疹皆小也。病皰者,涕淚俱少,譬胞中容水,水去則瘦故也! ∈及l潮熱三日以上,熱運入皮膚,即發瘡疹,而不甚多者,熱留膚腠之間故也。潮熱隨臟出,如早食潮熱不已,為水皰之類也! ’徴钍及l之時,五臟證見,惟腎無候,但見平證耳,尻涼、耳涼是也。尻、耳俱屬于腎,其居北方,主冷也。若瘡黑陷,而耳、尻反熱者,為逆也。若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不愈者,死病也。 凡瘡疹若出,辨視輕重。若一發便出盡者,必重也;瘡夾疹者,半輕半重也。出稀者輕,里外微紅者輕,外黑里赤者微重也,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瘡端里黑點如針孔者勢劇也。青干紫陷,昏睡,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脹,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凡瘡疹當乳母慎口,不可令饑及受風冷。必歸腎而變黑,難治也。 有大熱者,當利小便;有小熱者,宜解毒。若黑紫干陷者,百祥丸下之;不黑者慎勿下,更看時月輕重:大抵瘡疹屬陽,出則為順,故春夏病為順,秋冬病為逆。冬月腎旺又盛寒,病多歸腎變黑。又當辨春膿皰,夏黑陷,秋斑子,冬疹子,亦不順也,雖重病猶十活四五。黑者無問何時,十難救一。其候或寒戰噤牙,或身黃腫紫,宜急以百祥丸下之。復惡寒不已,身冷出汗,耳尻反熱者,死病也。何以然?腎氣大旺,脾虛不能制故也。下后身熱氣溫,欲飲水者可治,以脾土勝腎,寒去而溫熱也。治之宜解毒,不可妄下,妄下則內虛多歸于腎。若能食而痂頭焦起,或未黑而喘實者,可下之。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不差者,宜宣風散下之。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內發熱,熱氣蒸于皮中,故瘡不得焦痂也。宜宣風散導之,用生犀磨汁解之,使熱不生,必著痂矣! ’徴钣蓛认鄤僖,惟斑疹能作搐。疹為脾所生,脾虛而肝旺乘之。木來勝土,熱氣相擊,動于心神,心喜為熱,神氣不安,因搐成癇。斑子為心所生,心生熱,熱則生風,風屬于肝,二臟相搏,風火相爭,故發搐也。治之當瀉心肝補其母,栝蔞湯主之! ’徍诙鰹a,便膿血并痂皮者順,水谷不消者逆。何以然?且瘡黑屬腎,脾氣本強,或舊服補脾藥,脾氣得實,腎雖用事,脾可制之。今瘡人腹為膿血及連痂皮得出,是脾強腎退,即病出而安也。米谷及瀉乳不化者,是脾虛不能制腎,故自泄也,此必難治!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