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皮膚性病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319004
- 條形碼:9787802319004 ; 978-7-80231-900-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皮膚性病學 內容簡介
皮膚性病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近年來皮膚性病的發病率、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
作為教材,本書較為系統地總結、梳理了中醫皮膚性病的基本里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便中醫藥高等院校學生在學習時能了解、熟悉、掌握中醫皮膚性病學的內容,同時為中醫皮膚性病學成為二級學科打下基礎。
中醫皮膚性病學 目錄
**章 中醫皮膚性病學發展簡史
第二章 皮膚的生理
第三章 皮膚性病的命名及其內涵
第四章 皮膚性病的病因病機
**節 皮膚性病的病因
第二節 皮膚性病的病機
第五章 皮膚性病的辨證
第六章 皮膚性病的防治
**節 皮膚性病的預防
第二節 皮膚性病的中醫論治方法
各論
第七章 病毒性皮膚病
**節 熱瘡
第二節 蛇串瘡
第三節 疣目
第四節 扁瘊
第五節 水痘
第六節 風痧
第八章 細菌性皮膚病
**節 黃水瘡
第二節 膿窩瘡
第三節 癤
【附1】坐板瘡
【附2】發際瘡
第四節 癰
第五節 丹毒
第六節 麻風
第七節 鴨啗瘡
第九章 真菌性皮膚病
**節 白禿瘡
第二節 肥瘡
第三節 鵝掌風
第四節 腳濕氣
第五節 灰指(趾)甲
第六節 圓癬
第七節 陰癬
第八節 紫白癜風
第十章 動物性皮膚病
**節 疥瘡
第二節 陰虱
第三節 蟲咬傷
第四節 射工傷
第五節 蠼螋傷
第六節 糞毒塊
第七節 鴨屎瘋
第十一章 濕疹皮炎類皮膚病
**節 漆瘡
第二節 濕瘡
【附】胎瘡
第三節 四彎風
第十二章 藥毒
第十三章 瘙癢性皮膚病
**節 癢風
第二節 癮疹
第三節 粟瘡
第四節 土風瘡
第五節 頑濕聚結
第六節 攝領瘡
第七節 紫癜風
第十四章 職業性皮膚病
**節 瀝青毒
第二節 水漬瘡
第三節 粉花瘡
第十五章 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中醫皮膚性病學 節選
《中醫皮膚性病學(供中醫類專業用)/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教材》: **節 皮膚性病的病因 中醫對皮膚性病病因的認識,是從整體觀點出發的,不僅注意到外感六淫、蟲毒、疫癘侵襲等,而且重視內因七情以及飲食、勞倦等致病因素,并注意內因和外因的相互影響。 一、六淫致病 六氣,是指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正常的自然氣候。正常的六氣一般不易使人生病,當氣候變化異常,超過了一定限度,或氣候變化過于急驟,以致人體不能與之相適應,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這種情況下的六氣,便稱為六淫。即使氣候基本正常,也會有人因適應能力低下而得病,此時,對患病機體來說正常的六氣也稱為六淫。 六淫為害,既可單獨作用于機體而致病,亦可兩種或三種邪氣合并侵犯機體而發病。在發病過程中,六淫不僅可互相影響,并可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由此造成疾病表現的復雜性和多變性。 由于臟腑氣血功能失調所產生的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其臨床表現與外感六淫有相似之處,故一并加以介紹。 (一)風 風為六淫之首,百病之長。很多皮膚性病的發病與風邪有關。凡因人體腠理不密,衛外不固,風邪乘虛侵入人體,郁于皮膚之間,內不得疏通,外不得表解,使營衛不和,氣血運行失常,肌膚失于濡養而致病。風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如下。 1.風性趨上,其性開泄風為春之主氣,具有開發、向上、向外的特點,因此,風邪引起的皮膚性病常侵犯人體的頭面及肢體上部。 2.風性善行而數變故其常發無定處,驟起驟消,游走不定,如癮疹、唇風等即有此類特點。 3.風為陽邪,其性燥烈陽邪易于化火化熱,熱盛則致血燥,肌膚失養,發生皮膚性病可表現為皮膚粗糙、肥厚、干燥、脫屑及瘙癢不止。此外,風常無形,與風有關的皮膚性病有皮膚瘙癢癥,初起皮膚表面往往沒有皮疹,僅覺瘙癢而已。 4.風為百病之長風邪常合并其他邪氣侵襲人體,如風寒所致的癮疹,風熱引起的風熱瘡以及風濕熱三邪相搏所引起的濕瘡等。 5.內風與外風外風引起的皮膚性病可伴有發熱、惡風、汗出、脈浮緩等表證;由內風所致者可有頭暈目眩、皮膚麻木、肢體抖動等兼癥。 (二)寒邪 寒為陰邪,有內、外之分。外寒可傷害人體陽氣并導致氣滯血瘀而發生皮膚病;內寒則是人體功能衰退、陽氣不足的反映。外寒與內寒雖有不同,但它們又是相互影響的。寒邪的性質及致病特點如下。 1.寒為陰邪,易傷陽氣寒邪外束,衛陽受損,可出現惡寒、無汗、頭痛、四肢發涼;寒邪人里,傷及脾胃可致脘腹冷痛、嘔吐、腹瀉;傷及腎可見手足厥冷、惡寒、精神萎靡、下利清谷、脈微細;傷及肺可見鼻塞、咳嗽、咯痰清稀。 2.寒性收引寒邪入于腠理皮毛,毛竅收縮,衛陽閉束,皮損顏色呈現蒼白、青黯或紫紺,局部溫度偏低,如凍瘡。 3.寒性凝滯主痛凝滯,即凝結、阻滯不通之意。寒邪致病往往會使經脈氣血凝結、阻滯,局部出現麻木或疼痛,一般受冷則劇,得熱則緩,如皮痹。 (三)暑邪 暑為夏季的主氣,乃火熱之氣所化,暑邪有明顯的季節性。暑邪的性質和致病特點如下。 1.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感受暑邪后常有發熱、面赤、心煩、脈洪大等。 2.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感受暑邪后常見口渴思飲、尿赤短少、氣短乏力等。 3.暑多夾濕感受長夏之暑邪,往往伴有胸悶、惡心、食欲不振,四肢困倦等。 4.暑邪易致疾病常致瘡癤、黃水瘡、痱子、暑熱瘡、日曬瘡等皮膚病;且易使陰癬、鵝掌風、腳濕氣、汗斑加重。 ……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