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北洋覺夢錄·皖系軍閥卷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59826435
- 條形碼:9787559826435 ; 978-7-5598-264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洋覺夢錄·皖系軍閥卷 本書特色
1.以正史為經(jīng),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 本書為《北洋覺夢錄:袁世凱卷》姊妹篇,描述袁世凱去世后皖系主政時代的北洋軍閥政壇故事,講述后強人時代的制度困境和各實權(quán)派人物間的明爭暗斗。 采用“述”且“作”的方式,以正史為基本框架,在考據(jù)的基礎(chǔ)上參考軼聞,以合理的邏輯和常識思考為線串聯(lián)正史和軼聞,構(gòu)建一個完整且豐滿的北洋軍閥史。 2.以通俗筆法,不失厚重。 本書的寫作風格一如袁世凱卷,尊重史實,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條理清晰。 3.以透徹說理,引人深思。 本卷延續(xù)袁世凱卷的寫法,沿著“《臨時約法》制度設計漏洞導致北洋軍閥混戰(zhàn)”這一個思考路徑進入,重返歷史現(xiàn)場,重梳歷史脈絡,再思歷史事件,再現(xiàn)歷史風云,向人們展示皖系主政下軍閥混戰(zhàn)的全景畫卷。然而,作者梳理各派混戰(zhàn)和“拋磚”的目的,并不只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一個有血有肉的段祺瑞等強人,更是為了“引玉”,是想讓人們看到盲目引入西方制度會帶來什么樣的惡果,西方制度到底適不適合中國國情,從而引起讀者對歷史事件的科學分析和理性思考。
北洋覺夢錄·皖系軍閥卷 內(nèi)容簡介
本書講述袁世凱去世后, 后強人時代的制度困境不可避免地凸顯出來, 由此反映到各實權(quán)派人物之間的明爭暗斗。雖然以“北洋之虎”段祺瑞為中心的皖系掌握實權(quán), 其治下卻如“天龍八部”, 亂象頻仍。皖系段祺瑞與黎元洪斗, 與張勛斗, 與國民黨斗, 與馮國璋斗, 與曹錕、吳佩孚斗……但這一系列亂象只是表象, 其產(chǎn)生的根源, 并不在于皖系段祺瑞是否專權(quán), 而在于《臨時約法》的制度設計 —— 讓國務總理掌握實權(quán), 讓總統(tǒng)成為虛君, 也就是讓二把手凌駕于一把手之上, 而大家又不認可這一游戲規(guī)則 —— 產(chǎn)生的重大問題。
北洋覺夢錄·皖系軍閥卷 目錄
第十八章 人心思亂
政治新生態(tài)
拉鋸扯鋸
分果果
一鍋糊涂粥
惜霸才無命
英雄知己
第十九章 府院之爭
惡緣初起
風火家人
不知深淺
針尖對麥芒
劍拔弩張
鋌而走險
相互拆臺
老虎屁股摸不得?
臺前幕后
參戰(zhàn)玄機
棋錯一著
你攤上大事兒了
第二十章 復辟鬧劇
捅了馬蜂窩
別有用心
一廂情愿
帶頭大哥還是擋箭牌?
熱鍋上的螞蟻
請神容易送神難
張勛復辟
亡羊補牢
一江春水向東流
幾家歡樂幾家愁
第二十一章 同舟異渡
“四哥快來”
北上就職
段氏心經(jīng)
南北戰(zhàn)爭序幕
分庭抗禮
倒是誰的錯
府院再斗
討價還價
排兵布陣
洞庭水深
旗鼓相當
以退為進
黎時代的翻版
和平統(tǒng)一還是武力統(tǒng)一
借力打力
左右為難
想張飛,無奈關(guān)羽
第二十二章 十年蹤跡
關(guān)外來客
太極推手
一將難求
用人不疑
奉天王
霸業(yè)之基
胃口越來越大
第二十三章 統(tǒng)一大業(yè)
遼兵進關(guān)
段祺瑞借債
先鋒大將
勢如破竹
痛失良機
段祺瑞的親日政策
槍殺陸建章
諸神的爭吵
安福俱樂部
有得有失
選舉副總統(tǒng)的鬧劇
徐世昌的心思
對立統(tǒng)一
“和談”
第二十四章 風云激蕩
戰(zhàn)勝國的待遇
巴黎和會開幕
中國代表出擊
和會不“和”
余波未消
五四運動
事情并不簡單
激情與理性
第二十五章 皖系落幕
穩(wěn)住蒙古
東北王誕生
斗爭升級
撤防風波
圍追堵截
回師千里
調(diào)停失敗
戰(zhàn)爭不可避免
皖系出局
北洋覺夢錄·皖系軍閥卷 節(jié)選
第十八章 人心思亂 政治新生態(tài) 如果要概括形容“后袁世凱時代”的北洋政局,*恰當?shù)哪^于《三國演義》開篇關(guān)于天下大勢的“分合”理論和“人心思亂”之說。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十四個字,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準確地擊中了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的節(jié)拍,生動地勾出了古今歷史治亂興衰之形勢,令人百般玩味。概括了天下分合之形勢后,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在**回的第二段結(jié)尾用了另一個詞——“人心思亂”。 《三國演義》概括的“分合”理論,既融了“勢”,又融了比“勢”還要高一個層次的天道來思考,極有縱覽古今、俯瞰天下之氣魄;而書中的“人心思亂”之說,更為王綱解紐之后即將出現(xiàn)的群雄割據(jù)局面埋下伏筆,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感。 比如《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中,曹操和袁紹的一席話,就是談論“天”與“道”。袁紹說“吾南據(jù)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此乃“示天下以形勢”也;而曹操卻這樣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袁、曹二人的胸襟氣度,高下立分。因為,知道了“道”,就是知天了。 一切恰如后人讀史時的嘆息:“所謂天將興之,孰能廢之,天將亡之,孰能救之。詩經(jīng)就有一句‘天命不回’,至于形勢與發(fā)火點,其時自會得出來。” 北洋的亂局,何嘗不是如此呢?有形勢,有天道,亦有人心,種種糾葛,摻雜一起,越攪越亂,各派勢力,蠢蠢欲動。故此,亦可稱之為“人心思亂”。 其實,“人心思亂”這四個字用在清朝滅亡、北洋開局之時也不錯,不過,北洋亂局的真正開始,是北洋掌門人袁世凱暴病身亡之后的事,暫無尊彝重器以鎮(zhèn)壓百僚,可以說是“人心思亂”“刀兵之劫”的開端。 我們都知道,自然界的生物鏈不能輕易被打斷,否則,必亂無疑。 政治生態(tài)的鏈條更不能輕易被打斷,尤其是*高層的鏈條,如果驟然斷裂,那結(jié)果便是亂上加亂,無法形容。 多災多難的中國,恰恰踩上了這個點。 袁世凱剛一閉眼,外面的世界就像是得到了擊鼓傳花和搶椅子游戲開始的號令,立刻亂成一團。 有人說,權(quán)力不是和平交接了嗎?怎么還這么亂? 因為,表面上的權(quán)力是順利交接了,但就像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一樣,坐在金鑾殿上的人,與玉座珠簾之后的人,不管是誰,要想把實權(quán)*終握在自己手里,都還需經(jīng)一番明里暗里的爭斗。 黎元洪雖然就職了,但是根本沒有能力擺平局面。他的上任,既是段祺瑞直接首肯的結(jié)果,也是北洋系和護國軍角力平衡的結(jié)果。 老百姓都知道,吃別人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這么個大寶給了你黎元洪,你在別人面前,還能硬氣得起來? 當然,這是從私下里說的,真正的權(quán)力斗爭,擺到桌面上的,不是明說這些小事,而是要就“事”論“勢”,或就“勢”論“事”。 政治上的道理,與事實中的道理,其實大不相同。 不管是段祺瑞還是西南護國軍,他們嘴上絕不會說你黎元洪是我推上來的(雖然他們心里就是這么想的),而是從“理論”上動起了心思。 黎元洪,你當上總統(tǒng),法理依據(jù)是什么?是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還是民國三年的《中華民國約法》? 回答這個問題很是麻煩,這是一道不好解開的方程式。 因為,每個人,都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爭斗和亂局也正是由此產(chǎn)生的。 段祺瑞認為,黎元洪出任總統(tǒng)的法理依據(jù),自然是1914年5月袁世凱一手操縱制定的約法和1913年10月制定的《大總統(tǒng)選舉法》,并且是以袁世凱遺令的形式宣布的。 護國軍和國民黨人一看,這不行,黎總統(tǒng)就位,明明依據(jù)的是孫中山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段祺瑞那樣認為,是因為只有承認這個“袁記約法”,他段某人才可以像袁世凱一樣大權(quán)獨攬,而且這部約法是北洋系的門面,老領(lǐng)導一手做成的,不能自己挖自己墻腳。 以唐繼堯為代表的護國軍要求承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那樣可以在政治上把握主動,打破北洋派只手遮天的局面,并可以進一步要求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恢復國會,這樣就可以把國民黨重新拉入政壇,增加對抗段祺瑞的砝碼。否則,黎元洪出任總統(tǒng),如果繼續(xù)遵守袁世凱制定的約法,那么不是等于間接承認袁世凱的“政治正確”了嗎?袁世凱要是正確的話,那豈不是我們錯了? 6月10日,西南軍務院撫軍長唐繼堯通電,提出四大條件: **,請黎大總統(tǒng)即日起,宣布恢復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第二,把袁世凱解散了的國會趕緊恢復,補選副總統(tǒng),組織正式的國務院(當下以段祺瑞為首的國務院是袁世凱臨時湊起來的)。 第三,請懲辦帝制禍首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朱啟鈐、段芝貴、周自齊、梁士詒、張鎮(zhèn)芳、雷震春和袁乃寬等十三人。 第四,請下令召集軍事特別會議,由各省都督或?qū)④姼髋纱碓谏虾i_會,議決一切善后軍事問題。 西南軍務院撫軍副長岑春煊亦宣稱這四個條件是護國軍方面的一致主張,如北京方面同意接受,撫軍院當即撤銷。這就表示正式擁護你黎元洪當大總統(tǒng),國家也實現(xiàn)統(tǒng)一,各省不再獨立。 段祺瑞一看,怎么能聽你們的?那我的權(quán)力和威信何在? 段祺瑞通電各省,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張。段祺瑞說:黎大總統(tǒng)繼任這半個月來,你們爭來爭去,就是一個法理問題。我對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也無成見,只是,法律這個東西,怎么能朝令夕改?今天用這個,明天用那個,你以為是電燈開關(guān)嗎?況且,民國三年的約法已經(jīng)實行了這么長時間,許多法律都以它為基準。它要是被一語抹殺,許多東西都將會由此而動搖,這樣國家將永無寧日。 唐紹儀、梁啟超、伍廷芳等人開始致電反駁。到底是研究法律的,在法條上抓住了要害。他們指出:民國三年的約法,絕不能視作法律。如果視作法律,那么,這部約法中根本就沒有規(guī)定國務院和內(nèi)閣總理一職。 當初袁世凱集中權(quán)力,讓自己當上終身大總統(tǒng)時,確實把內(nèi)閣總理職位取消了。 這招夠狠,一下子把段祺瑞逼到了死角。 如果你段祺瑞再堅持,那么,你自己的職位本身就非法。 這一下子,段祺瑞可就麻煩大了。 不過,麻煩的事還在后頭等著呢。 6月25日,隸屬于北洋系的駐滬海軍總司令李鼎新、**艦隊司令林葆懌和練習艦隊司令曾兆麟發(fā)表聯(lián)合宣言,擁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宣告獨立,與老段分道揚鑣。 當時的中國,有三支艦隊,而**艦隊是海軍的絕對主力。 段祺瑞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國家好不容易恢復穩(wěn)定,不能就這么亂了呀。何況,如果真正琢磨起法理來,袁世凱制定的約法,還真沒有內(nèi)閣總理一條。 得,自己先退一步吧。 段祺瑞不再堅持袁世凱的約法,由林長民、張國淦奔走牽線之后,6月29日由黎元洪以大總統(tǒng)令的形式,仍遵守民國元年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既然認定了孫中山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有效,那么,袁世凱執(zhí)政期間所制定的制度,就要重新考慮了。經(jīng)過商定,黎元洪大總統(tǒng)申令:從本年八月起,繼續(xù)召開國會;所有關(guān)于袁氏時期之立法院、國民會議各法令,當即撤銷。 既然恢復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那么,段祺瑞任總理就有了法理依據(jù)。因此,黎元洪以總統(tǒng)令的形式特任段祺瑞為國務院總理,同時還任命了各部部長。 不管是軍事斗爭,還是政治斗爭,有些地方是相通的,那就是,自己的防線要死守,一旦被打開一個缺口,接下來的事,便可能導致崩盤,一個接一個的陣線就可能被攻克。 段祺瑞時代的**個回合就如此被動,這可不是一個好的預兆。 一旦認定袁世凱時期的許多制度是非法的,那么大家*痛恨的、引老袁走向皇帝路的籌安會之人,便成了要犯。 7月14日,黎元洪下令懲治帝制禍首楊度、孫毓筠、顧鰲、梁士詒、夏壽田、朱啟鈐、周自齊、薛大可等八人,余等悉從寬免。 從形式上看,護國軍方面所提的條件基本得到滿足。于是,唐繼堯、岑春煊、蔡鍔等人便聯(lián)名通電,取消獨立,聲明服從新一屆政府的領(lǐng)導。 這樣,在大家齊心協(xié)力之下,由于袁世凱之死可能出現(xiàn)的亂局,終于被控制在*小范圍內(nèi),并在形式上實現(xiàn)了暫時的統(tǒng)一,國家出現(xiàn)了暫時的寧靜。 只是,沒人知道,這樣的寧靜還會持續(xù)多久。 ......
北洋覺夢錄·皖系軍閥卷 作者簡介
禪心初,博士后,史學工作者,兼涉政治學。因參悟“西方制度不適合中國國情”,頗有心得,進而從制度角度研究北洋,得出北洋致亂之源“在制度問題而不在人”的結(jié)論。五年前起筆寫北洋,成文“北洋覺夢錄”系列,已出版《北洋覺夢錄:袁世凱卷》(上下冊)及《北洋覺夢錄:皖系軍閥卷》。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