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父母的格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19796
- 條形碼:9787521719796 ; 978-7-5217-1979-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父母的格局 本書特色
1.用格局視野破解養育難題,幫助中國父母應對焦慮當下與多變未來,成就孩子一生。 2.四大育兒方向,39個養育主題,上百種詳實案例,豐富全面的育兒技巧:多方面更新父母的養育觀,開創親子關系的新思維。 3.此次再版,增加關于擇校、二寶難題、財商教育等近4萬字內容,給中國父母更新、更全的“格局養育”法。 4.真實案例與育兒理念相結合,讓“格局養育”不是口號,每一位新手媽媽、每一位父母都能從中得到共鳴。 5.科學理論結合細致講解,開出詳細“育兒處方”,滿滿的養育實戰技能,手把手教父母避開“育兒雷區”。 6.隨書附贈育兒小冊子,介紹寶寶的哭、大小便、性好奇等八大本能,內涵27個育兒小錦囊,成就寶寶的第三種力量。
父母的格局 內容簡介
在當前社會,傳統的育兒觀念、教育觀念、親子關系受到靠前的挑戰。這本書基于對孩子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和信任,為父母分享了當前做父母需要的智慧和能力。養育孩子,不僅僅是讓孩子健康不生病,吃飽穿暖,更應該考慮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父母的格局,決定了養育孩子的視野、態度和方法!《父母的格局》中,作者黃靜潔通過自己20多年來中美兩地養育孩子的親身經歷,和十多年來與中國年輕父母探討育兒經驗的獨特體悟,告訴爸爸媽媽:如何構建育兒大格局的4種智慧和4種行動;如何巧用一本書、一個榜樣、一個的“第三種力量”,而非打罵、責罰等方式,推動孩子自我改變;如何做好閑暇教育,讓孩子“浸”在閑暇時光,“泡”出高情商、好品格;如何培育良好的親子關系,把家營造成愛的港灣;……父母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來就有多精彩!案窬逐B育”,就是給孩子榜樣、視野、信念和內在的力量,讓他們變得更很好、更強大,并有能力去參與和改變未來的世界。
父母的格局 目錄
推薦序一: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天空(楊瀾)
推薦序二:父母的智慧,陪伴孩子成長(張思萊)
推薦序三:情生愛,愛生婚,婚生兒女,兒女成就父母親(譚盾)
再版序:你的格局有多大,孩子的未來就有多精彩(黃靜潔)
第01章 格局養育
更新觀念培育“優質人”
空杯思維:父母本不懂孩子,所以要從零學起
達成共識的智慧:怎樣把父母的心愿,變成孩子的追求
信任的契機:讓孩子在“錯誤”里多待一會兒
放手的勇氣:拒絕做“直升機媽媽”
優質教育:讓孩子贏到*后的秘密
軟實力:讓孩子找到獨特自己的路徑
硬實力:讓孩子愛上學習的評估體系
理性擇校:找對方向,盡情發揮孩子的優勢長板
名校思維:“優質人”比“高分人”更具有優勢
第02章 第三種力量
不打不罵,賦予孩子自我驅動的能量池
初遇第三種力量:引入家庭之外的高效養育能量圈
延伸家庭:“易子而教”的環境養育法
隔代思維:讓祖輩把豐富的世界帶到孩子面前
節日暗示:缺少具象感的好品質,交給節日來養成
睡前故事:閱讀像一束光,賦予孩子內心安全感
挑戰破局:困難也是機會,激發成長的創舉
人照亮人: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精神楷模
游戲管理:放棄強壓,疏導孩子自我醒悟
人生導師:看到他人的優秀,成就更高量級的自己
體驗式止損:讓孩子自愿舍棄不切實際的夢想
伙伴作用:讓孩子堅守自己的初心所愛
獨立實踐:為孩子的生活留白,迎接蛻變的驚喜
第03章 閑暇里有真教育
多元化生活體驗和滲透式課余活動
閑暇教育:不是純玩,而是立體式學習的樂園
課余活動:感受美好,讓天性得以自由
慢養: “浸泡”出孩子的高情商
“閑”的真諦:閑書、閑物,啟蒙生命中的情感教育
“玩”的藝術:讓游戲力賦能好品格
情緒教育:訓練孩子感知、分辨、管理喜怒哀樂怕
分享練習:品行不是知識,不能被灌輸進孩子大腦
自主時光:一年52個周末,培養興趣的黃金時段
夏令營:帶孩子來一場“浸泡式發酵”的暑假之旅
遠行:把世界“植入”孩子的心中
第04章 構建家庭系統
給孩子一個愛的港灣
原生家庭:如何減少家庭環境中的負面影響
高質量陪伴:如何整合好時間、資源和關系
再看叛逆期:孩子本該“不聽話”,父母重建溝通系統
不打不罵:非暴力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差異化養育:不同學習類型的孩子如何教
兩寶難題:養育兩個孩子的平衡藝術
財商教育:讓孩子懂得錢背后的那些事
性教育:孩子對性好奇了,父母怎么說
后記 好媽媽當有自己的精彩
父母的格局 節選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天空 靜潔終于出書了。
她以18 年來在中美兩地養育孩子的親身經歷,以及近10 年來與中國年輕父母探討育兒經驗的獨特體悟,完成了這本《父母的格局》。
在中國歷史上,大概沒有哪一代父母像今天這樣糾結。傳統的育兒觀念、教育觀念、親子關系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從孩子什么時候分床睡,到究竟該上什么樣的學校;從能不能打罵責罰,到如何啟齒談“情”說“性”……父母們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成年人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讓這一代中國孩子疲于奔命,迷失方向。表面上,是因為大家的手頭有錢了,選擇增多了,視野全球化了;深層里,是對待人生、看待世界的價值觀或是評價體系在劇烈轉變,且尚未完成。許多歷史遺留的、集體無意識的沉淀,反過頭來糾纏我們,讓我們進退失據,左右為難。
有這樣兩個問題往往隱藏在表面沖突的背后。
**個問題:孩子是誰的?
孩子因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所以就屬于父母嗎?在中國傳統的倫理關系中,孩子當然是父母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薄缎⒔洝啡缡钦f。在歷史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人們認為,既然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那么打罵、責罰,甚至以不孝之名剝奪孩子的生命,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同時,中國父母對孩子的付出,從金錢到情感,責任幾乎是無限的:節衣縮食供孩子讀書,孩子成年了還要幫他們找工作、相親、買房子、帶孫子……與這樣無限的付出相對應,父母對孩子的期許也常常令人膽怯。學業上要比過鄰家的小孩,為父母爭氣;擇業時要替父母完成沒有實現的夢想,出人頭地……這倒不是說父母貪心,要求孩子給自己多大的回報,而是基于這樣一種邏輯,即“我為你犧牲這么多,你就該聽我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基于這種邏輯,孩子就要去你為他選的學校;下課了去參加你為他選的學習班;未經他的允許,你可以檢查他的日記和電腦;他應該聽從你的建議選擇有出息的專業;有的母親甚至認為,兒子即使結婚了,也應該聽媽媽的話,而不是媳婦的。
許多的矛盾與不幸就從這里開始了。
以愛的名義包辦一切,孩子就失去了成長的內在動力和負責任的能力;以愛的名義如影隨形,就剝奪了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在父母的關注中喘不過氣來。這種內心的壓抑與痛苦不僅是一種悲哀,也產生了怨恨和疏離,傷害了親子關系。所以是否認識到孩子作為獨立個體存在的價值,說到底,取決于對生命抱有怎樣的態度。孩子借由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但他們不屬于我們,而屬于他們自己,屬于這個世界。為人父母的責任不是借由孩子讓自己臉面有光,而是幫助他們完善自我、學習選擇、學習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任,甚至給予他們犯錯誤的權利。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在《孩子》一詩中寫道: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
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
…………
懷著快樂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也愛無比穩定的弓。 靜潔在這本書中講到父母的四種智慧,正是基于對孩子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和信任。承認我們其實不懂自己的孩子,才會虛心傾聽和理解他們;讓孩子選擇,護航他們心中的堅持,就是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夢想;給孩子時間,相信他們內在的力量,保持成長的自然節奏,甚至讓他們“在錯誤里多待一會兒”;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和思考,不做始終在頭頂盤旋的“直升機父母”……我非常贊同靜潔的建議,特別想對那些緊張焦慮、用力過猛的父母說:“別把所有的勁兒都使在孩子身上!”因為對孩子影響*大的不是你硬要灌輸給他們的東西,而是他們從你身上看到了什么樣的活法。 這也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你究竟打算怎樣度過這僅有一次的自由而珍貴的生命?這既是給孩子的問題,也是給父母的問題。在這方面,父母說什么其實沒有太大作用,怎么做才是關鍵。
靜潔在書中把這稱為“父母的格局”。如果父母把接受良好教育的目的理解為光宗耀祖、掙大錢、買大房子,那么孩子的學習動力和壓力也就停留在這個層面上。這不僅局限了孩子的格局,也恰恰讓他們無緣進入致力于培養改善世界的領導者的名校,因為沒有什么比自私、虛榮的學習目的更能引發一票否決的了。當然,對名校的迷信,也正是家長們普遍存在的迷思。
出現這樣的狀況,錯誤不在孩子,而在于很多父母自己正處于價值觀的混亂期。試問我們自己:我們做過什么來幫助他人、改善世界?我們有對知識的好奇心并不斷學習嗎?我們有獨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嗎?我們能夠承認錯誤、接受改變嗎?我們面對困難時做出過各種努力嗎?
父母自己如果無法回答這些問題,又怎能指望孩子尊重我們,并以我們為榜樣呢?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父母一邊搓麻將,一邊訓斥孩子要好好讀書;如果父母一邊炫耀花錢搞定老師,一邊要求孩子做正直的人;如果父母天天吐槽,怨天尤人,而讓孩子積極樂觀;如果父母斤斤計較,卻希望孩子大度包容……那可真是緣木求魚了。
父母的格局也在于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天地。靜潔是一位出色的雜志出版人。她的先生譚盾是舉世聞名的音樂家,經常在世界各地采風、創作、指揮或擔任大型音樂節的藝術總監。其實,靜潔如果相伴左右、云游四方,應該是挺風光、挺輕松的生活方式。不過,為了孩子們有更穩定的成長環境,她在孩子幼年時選擇更多地留在家里陪伴孩子。而她的陪伴,質量就太高了。每天孩子回家,在餐桌上,她并不急于檢查孩子們的功課,而是笨笨地問一些有趣的問題,讓孩子們為她上課,無論是談論流行音樂還是探討年輕人的政治觀點,都使孩子們很有成就感。她放手讓孩子們設計旅行路線,即使他們弄錯了距離和時間,害得膝蓋不好的她多走了個把鐘頭,也陪伴到底。她細心觀察孩子的興趣與才能,并且做他們的啦啦隊和好朋友,幫助孩子開始對某個領域自發追求,形成軟實力。同時,她也懂得如何在激勵和競爭中把握分寸,讓孩子打好學業基礎的硬實力。她還帶領孩子去旅行和進行戶外活動,讓他們開闊眼界、強健體魄,為他們帶來終生的益處。
不過,*讓我佩服的,是她從不放棄自己的學習和追求。在照顧兩個孩子的同時,她還創辦了兒童教育網站,并在線上線下完成了與千萬家長的互動咨詢。她沒有過分身乏術,時差倒不過來,或是被瑣事困擾抓狂的時候嗎?我想一定不少。但她熱愛自己所做的這番事業,也樂在其中。正當她暗地里自責沒有給孩子更多時間時,孩子卻給了她大大的驚喜。在學校面試中,當老師詢問她的兒子*欽佩的人物時,兒子的答案正是自己的母親,因為“她在憑一己之力努力改變中國家庭的育兒觀念”?,這就是孩子眼中的母親,一位相信且熱愛一份事業并傳播知識與希望的人。還有什么是比這更好的陪伴?靜潔說:“如果每位父母都能抱著改變世界、貢獻世界的觀念和格局養育孩子,那么不僅世界會變得更美好,我們的孩子也會變得更優秀、更強大,他們的人生將更有格局。”
說得好,做得更好。我為靜潔感到驕傲,也希望有更多父母從她的這本書里得到啟發,給自己一份篤定,還孩子一片天空。 楊瀾
2016年11月
父母的格局 作者簡介
中西合璧親子教育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特聘“實踐導師”
暢銷書《父母的格局》作者/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夫人 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國母嬰健康成長萬里行”特邀專家和公益講師,成功幫助30000+父母解決養育困惑。與譚盾先生育有兩子。深入感受和研究中西教育20年,形成融合中西的家庭教育新觀念,并在實踐中建立起獨到的親子關系培育法,提出為世界養育孩子的父母新格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