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倫理的邏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1269
- 條形碼:9787509671269 ; 978-7-5096-712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倫理的邏輯 本書特色
一本書要有一個整體框架,而且要是創新的框架,否則不叫研究著作。思維決定框架,框架決定功能。本書的核心要素是倫理認識,具體到企業倫理就是企業倫理認識,簡稱倫識,又稱倫理觀念。 筆者一貫堅持“學以致企業用”“學以致領導用”的研究宗旨,本書旨在達到“優先滿足企業領導應用,兼顧我自己欲望”的雙贏目標。
倫理的邏輯 內容簡介
本書的核心要素是倫理認識, 具體到企業倫理就是企業倫理認識, 簡稱倫識, 又稱倫理觀念。框架則是按照佛學唯識論, 在倫識的基礎上, 產生倫理準則、倫理行為和倫理結果。作者在對企業倫理做了*基本的價值判斷后, 分別從不同職業和立場的倫理觀、企業倫理觀的分類方法出發, 重點關注了企業倫理如何用于管理及社會倫理如何用于企業, *后對財富與倫理的分析做了辯證的分析。
倫理的邏輯 目錄
**節 HOW-WHAT-WHY
一、HOW:按企業倫理標準招人
二、WHAT:什么是企業倫理
三、WHY:為什么要思考企業倫理
第二節 傳統倫理與現代倫理
一、中國傳統倫理觀
二、現代社會倫理觀
三、社會倫理與企業倫理比高低
四、倫理思維的包容性
第三節 企業倫理的變維思考
一、企業倫理的立場三分法
二、組織優先,兼顧個人和職業
三、企業倫理的源泉三分法
四、扎根三源泉,不逾三邊線
第四節 誰是更有倫理的企業
一、企業受尊敬度評價
二、行業的社會倫理性
三、倫理投票是否決權
第二章 錯綜復雜的企業倫理
**節 現代新倫理的發源地
一、倫理理論來自于倫理實踐
二、中國企業倫理研究成果
三、企業倫理引導社會倫理的趨勢
第二節 “綠水青山”OR“金山銀山”
一、企業倫理的滿意解
二、不要成為垃圾出口大國
三、企業倫理是個悖論問題
第三節 三種倫理觀
一、普遍倫理觀
二、特殊倫理觀
三、辯證倫理觀
四、倫理三觀矛盾時的案例分析
第四節 只緣身在倫理中
一、跳出倫理看倫理
二、倫理標準不宜拔高
三、*適倫理度管理
四、不評是非的建設性思維
第五節 倫理不是什么
一、經營問題不是倫理問題
二、法律問題不是倫理問題
三、生理問題不是倫理問題
四、其他非倫理問題
第三章 倫理的基本價值判斷
**節 目的倫理還是手段倫理
一、目的的倫理性
二、手段的倫理性
第二節 尊重個人還是集體主義
一、個人與集體鏈條的七個環
二、個人和集體的矛盾平衡點
三、小集體和大集體的關系
……
第四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倫理
第五章 不同企業和立場的倫理觀
第六章 企業倫理觀的分類方法
第七章 如何達到雙贏或多贏結果
第八章 企業倫理用于管理
第九章 社會倫理用于企業
第十章 財富與倫理
參考文獻
附錄 《華為公司企業倫理文件包》
后記
倫理的邏輯 節選
《倫理的邏輯》: 四、企業倫理對家倫理的改造 企業之家畢竟不同于傳統之家,主要有以下兩點不同: 1.企業之家分層次 家人是全員制,企業是分層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就超越家人的范圍,擴展到家族、同鄉、同學、戰友,然后到合同制的一般員工等。人的關系也就由緊密的姻緣血緣到越來越松散的鄉緣、學緣、戰友緣,以及契約關系。 企業模仿家族管理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論資排輩,在經驗知識起重要作用的時代,這是合適的。企業發工齡工資、按工齡升職、按學歷錄用等,都是為了留住有經驗知識的員工。論資排輩流行到日本企業就是著名的年功序列制,按照入職年份漲工資,*終促成了終身雇用制,一旦入職,干到退休。這促進了員工的忠誠,減少了熟練員工的流動,對日本企業的高速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隨著低成長期的到來,也成了企業創新和活力的阻礙。 中國企業自改革開放以后,開始逐漸改掉了從上到下的論資排輩的傳統,而是由核心往外的分層管理。企業基本分為命運層、事業層、利益層和合作層四個層次,也可以叫四個共同體:*核心圈是領導層構成的命運共同體,第二圈是干部層構成的事業共同體,第三圈是一般員工構成的利益共同體,*外一圈是和行業伙伴構成的合作共同體。*核心的高層干部更接近家人,一般員工則是雇用制。在法人組織企業中,實行責權一致,論功行賞,寬嚴相濟。全員嚴格不現實,全員寬松則不可能建立一個高效的組織,因而采取的模式是對干部嚴,對員工寬。 有的企業會約束領導層不能腳踩兩只船。比如華為公司規定,“高級干部的合法收入只能來自華為公司的分紅及薪酬,除此之外不能以下述方式獲得其他任何收入:絕對不利用公司賦予我們的職權去影響和干擾公司各項業務,從中謀取私利,包括但不限于各種采購、銷售、合作、外包等,不以任何形式損害公司利益。不在外開設公司、參股、兼職,親屬開設和參股的公司不與華為進行任何形式的關聯交易”。這樣的規定,連上市公司的股東都做不到,股民不會約束自己只買賣一家公司的股票,不會像華為公司干部那樣做出承諾和宣誓,因此,華為高級干部和公司之間結成的是命運共同體和事業共同體,而一般股東和公司之間只是結成了利益共同體。這和國家的干部管理制度一樣,拿國外綠卡和全家移民的“裸官”是不能擔任政府官員的。晉商代表喬氏家族對家人嚴,對外人寬,規定子孫的六不準家規:“不準納妾、不準賭博、不準嫖娼、不準吸毒、不準虐仆、不準酗酒。”**是不準納妾,以保證家族資產和傳承的統一性。這一家規始立于喬貴發,完善于喬致庸,成為喬氏子孫口口相傳、遵守躬行的“紀律”,保證了喬家事業的長期發展。當然,對商號的伙計和掌柜就沒有如此要求。員工在企業工作表現不良,企業可以按照制度對其進行警告、罰款,直至除名解除關系,但家族成員表現不好,離婚倒是相對容易,但家族的血緣關系和婚姻關系不是那么容易解除的。不過,過去優秀的大家族和家族企業,往往會在家族內部嚴格管理制度,不允許“一個人屬于兩個家”,使家族成員必須努力為家族的發展而努力工作,如果某個成員出現道德風險和行為,他就可能會被“逐出家門”或被開除族籍。 2.企業之家建機制 企業這個家不僅是一個理念,更是一種機制,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是資產所有機制。現代家庭是個資產全員共有的機制,而在現代企業,公司可以采取員工持股制度,吸收優秀員工加入股東,結成事業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員工則通過持股多少,形成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不同層次。這各機制的關鍵不是為了籌資,而是建立有效的“投資權”分配機制,要看貢獻、奮斗精神和潛力來給予投資權,實現知識資本化、技術資本化。 第二是報酬分配機制。企業的分配原則是按貢獻付酬,家的分配原則是按需分配。 從表面看,企業和家都是為每一個成員提供衣食住行的需要,但企業是按貢獻分配,只為那些能夠給企業做出貢獻的員工提供報酬和機會,且貢獻越多,酬勞越多。家庭和企業一樣,也反對不勞而獲,看不起有勞動能力但好吃懶做的懶漢,但一般而言,家庭的分配原則是按需分配,是尊老愛幼,而且越是病傷者,往往得到的呵護越多。 ……
倫理的邏輯 作者簡介
楊杜,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日本神戶大學經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榮譽杰出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擔任企業管理教研室主任、組織與人力資源系主任等職。主要講授《BEST管理實戰演習>)等課程。曾先后擔任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華為公司高級管理顧問、知本咨詢集團總顧問等。主要研究領域有企業成長理論、知識管理、企業文化和企業倫理。中國很早的企業成長研究專家,中國企業500強峰會連續15年點評專家和主持人。先后發表《企業成長論》、《現代管理理論》、《中國企業500強十年風云》、《成長的邏輯》、《文化的邏輯》等專著、合著47部等論文107篇。曾參加和主持華為公司、國家電網、雅戈爾、華僑城、山東魯能、中國一重、三角集團、深信服、彭年集團等數十家公司咨詢項目。曾獲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北京市委宣傳部優秀報告一等獎,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教學優秀獎,優秀科研成果論文獎以及十大教學標兵,EMBA、MBA教師等榮譽稱號。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