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傳媒經濟學教程 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78476
- 條形碼:9787300278476 ; 978-7-300-27847-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媒經濟學教程 第2版 內容簡介
《傳媒經濟學教程(第二版)》以微觀經濟學為基本分析框架,致力于回答傳媒業“生產什么”“怎么生產”“為誰生產”等基本問題。在回答上述基本問題時,緊扣傳媒特殊性,立足現實,闡述了傳媒生產場域中多種力量間的作用機制、傳媒雙邊市場與平臺經濟、傳媒領域內的市場失靈與政府規制、新技術與媒介融合、傳媒消費者等方面的問題。 除關注上述基本問題外,第二版高瞻遠矚地透視了傳媒產業經濟的本質,并分析了人工智能時代新技術給傳媒業帶來的新的賦權邏輯,進而展望傳媒業未來的發展圖景。
傳媒經濟學教程 第2版 目錄
**節 傳媒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
第二節 傳媒經濟研究的視角、范式與內容
第三節 中外傳媒經濟學術圈之比較:以2003—2014年為例
第二章 影響力經濟——關于傳媒產業本質的經濟學解讀
**節 如何看待現代西方經濟學分析框架在傳媒經濟研究中的作用
第二節 媒介注意力資源的配置
第三節 從注意力到影響力的轉化機制
第四節 受眾有效可支配注意力——媒介影響力建構的核心與前提
第五節 提升注意力資源價值的兩種途徑
第六節 在注意力資源爭奪中不同媒介載體的優勢對比與替代性分析
第七節 從“連接”到“場景”:互聯網時代影響力經濟發展的價值邏輯與市場版圖
第三章 傳媒生產要素
**節 傳媒生產要素的基本構成與特殊性
第二節 傳媒勞動力
第三節 傳媒資本運營——產業與資本要素的協同
第四節 商業模式——傳媒生產要素的整合框架
第四章 傳媒生產
**節 市場視角的傳媒生產
第二節 組織視角的傳媒生產
第三節 大眾視角的傳媒生產
第四節 人工智能技術給新聞生產帶來的新景觀
第五章 傳媒市場
**節 傳媒市場的重要特征:雙邊市場
第二節 供求規律:傳媒市場的內在機制
第三節 傳媒市場結構與市場均衡
第四節 不同市場結構下的績效比較
第六章 市場失靈與政府規制
**節 市場失靈的表現及原因
第二節 市場失靈的補救方式——政府規制
第三節 政府失靈——政府規制的局限性
第七章 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
**節 數字化信息技術與媒介融合
第二節 數字化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
第三節 傳媒與信息產業中的網絡外部性
第八章 傳媒產品與貿易
**節 傳媒產品的性質
第二節 傳媒產品定價
第三節 傳媒產品的多樣性
第四節 傳媒產品的全球化
第五節 文化折扣現象
第六節 文化保護政策
第九章 傳媒消費者
**節 傳媒消費者需求
第二節 傳媒消費者特性
第三節 傳媒消費心理與動機
第四節 傳媒消費行為
第五節 消費者群體趨勢
第十章 人工智能時代傳媒業的賦權邏輯與未來發展
**節 關系賦權:網絡重構社會連接之下的傳媒影響力的新范式
第二節 互聯網 “下半場”的發展關鍵:邊緣創新與價值準則
第三節 算法即權力:算法范式在新聞傳播全環節中的權力革命
第四節 智能算法推薦:工具理性與價值適切
參考文獻
后 記
傳媒經濟學教程 第2版 節選
在我們這個星球上,報紙、圖書、雜志、廣播、電影、電視、互聯網等傳播媒介是常見而又奇特的機構、常用而又奇妙的產品,發揮著十分奇異的功能與效果。自1833年以《紐約太陽報》為代表的美國便士報誕生以來,現代傳媒便發現了廣告的秘密,并從此與市場經營結下了不解之緣。傳媒是信息的載體、娛樂的載體,也是政治、經濟和文化傳播的渠道。傳媒不僅以“輿論調控場” “心靈按摩器”的聲譽聞名于世,而且還逐漸演化成了一個高度專門化的產業門類。傳媒產品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過程,構筑了媒介運作的物質基礎,使傳媒經濟融合成為國民經濟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傳媒經濟指的是由傳媒的信息傳播活動引發的相關經濟活動和經濟現象。盡管個別的、偶發的傳媒經濟活動由來已久,不過當代的傳媒經濟特指在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傳媒生產、分配和消費實踐。在對有關傳媒經濟學的研究中,國內外的學者迄今已達成了一定的共識。這種共識一方面表現在出現了大體一致的傳媒經濟學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另一方面表現在人們基本同意傳媒在遵從經濟學規律時也保持某種特殊性。這里首先列舉國外學者關于傳媒經濟學的定義:傳媒經濟學關注和研究的是形形色色的媒介運營者如何在各種資源非常有限的前提下,滿足受眾、廣告業者與社會在資訊和娛樂等方面的各種欲求與需要。傳媒經濟學研究傳媒產業如何使用稀缺資源來生產一定的內容以滿足社會公眾各種不同的欲求與需要。上述兩種表述在內涵上十分接近,都肯定了傳媒經濟學是運用關鍵的經濟概念來分析傳媒產業的。這些定義在國內學者中得到了越來越普遍的認同,例如:傳媒經濟學是研究傳媒的社會功能及其生產消費過程的規律和經濟關系的科學。它研究人和社會如何進行選擇,如何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資源來生產各種信息和娛樂內容,并在現在或將來把商品分配給社會的各個成員或集團,以滿足他們的各種需要和需求。傳媒經濟學主要從事對信息傳播活動所消耗的物質資源的分配和補償方式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各類傳播媒介的經濟運作規律,以及傳媒經濟活動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進行研究。傳媒經濟學“研究的是媒介經濟的基本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其核心是要研究媒介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傊,應用經濟學的核心概念和理論來分析傳媒產業中包括資源配置問題在內的各種議題的學科,即傳媒經濟學。與其他學科一樣,傳媒經濟學有一個較長的孕育期,剛開始只是星星之火,并不是一門顯學。傳媒經濟也被戲稱為“眼球經濟”,研究者對于傳媒的經濟特性很難熟視無睹。由于傳媒具有內在的規定性和復雜性,把那些特殊性抽象掉之后,又不再能完全識別出傳媒自身,因而傳媒經濟學作為一個專門化的學科,終于從各種應用經濟學門類中獨立出來。
傳媒經濟學教程 第2版 作者簡介
喻國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委員會會長。共出版專著、教材等30部,發表論文800余篇。專業研究方向為新聞傳播學理論與方法、網絡新媒體、傳媒經濟與社會發展。郵箱:yuguoming@126.com。丁漢青,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兼任中國新聞史學會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委員會秘書長,曾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發表論文70多篇,出版專著4部、譯著1部,參編圖書、教材7部,主持、參與多項縱向與橫向課題。支庭榮,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攻傳媒經濟學、傳媒社會學,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3項,先后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廣東特支計劃“宣傳思想文化領軍人才”。曾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中國新聞獎三等獎。陳端,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中經數字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C&G 新經濟新動能研究院院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創翼”青年創業創新大賽導師兼評委,商務部數字商務專家,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評審專家,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理事,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區塊鏈分會傳媒部主任,主要從事文化傳媒投融資和數字創意產業(投融資方向)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數字創意產業發展報告》藍皮書和《數字經濟協同治理創新發展報告》藍皮書主編。曲慧,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傳媒產業、媒介消費行為、媒介與兒童發展。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