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中國文學名著導讀(第2版)/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52642
- 條形碼:9787302552642 ; 978-7-302-55264-2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中國文學名著導讀(第2版)/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 本書特色
體系嚴謹,選篇規范,賞析側重編者原創,融入時代精神。 一冊在手盡覽中國文學三千年發展歷程中的名家名作,系統性、經典型、可讀性。
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中國文學名著導讀(第2版)/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 內容簡介
本冊教材是為普通高校的文學公共課所編。各章以歷史時期為綱選取作品,兼顧文學史和名作欣賞兩個方面,古今作品和各種文體作品的比重適中,體系比較嚴謹,選篇的版本也比較非常不錯。在選篇上照顧到所選文章的思想性、經典性以及豐富性,考慮到教師在講課時的拓展空間,備選課文也比較充分。賞析側重編者原創,注意融入時代精神。在現當代文學的篇章里,所選篇章與賞析都比較獨到。 本書除做教材外,也適合一般文學愛好者自學閱讀。本書有助于讀者對中國文學有全面系統的了解,并受到中國文學文化精神的長久滋養。
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中國文學名著導讀(第2版)/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 目錄
**章先秦文學00
**節古代神話00
黃帝戰蚩尤00
共工與顓頊00
女媧補天00
第二節詩經和楚辭00
衛風·伯兮00
秦風·蒹葭00
橘頌0
第三節歷史散文0
秦晉殽之戰(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0
馮諼客孟嘗君0
第四節諸子散文0
論語十則0
滕文公(節選)0
大學(節選)0
道德經(第二章)0
道德經(第二十七章)0
秋水第十七(節選)0
第二章漢魏六朝文學0
**節漢代文學0
史記·管晏列傳司馬遷0
飲馬長城窟行0
迢迢牽牛星0
歸田賦張衡0
第二節魏晉詩歌0
苦寒行曹操0
讀《山海經》(其一)陶淵明0
讀《山海經》(其二)陶淵明0
第三節漢魏六朝文0
文心雕龍·知音劉勰0
搜神記·紫玉干寶0
世說新語(節選)劉義慶0
第三章唐宋文學0
**節唐詩0
野望王績0
在獄詠蟬駱賓王0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0
終南別業王維0
送別王維0
初秋孟浩然
宿建德江孟浩然
封丘作高適
燕歌行高適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贈衛八處士杜甫
兵車行杜甫
旅夜書懷杜甫
放言五首之三白居易
長恨歌白居易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韋應物
滁州西澗韋應物
聚蚊謠劉禹錫
竹枝詞(九首選一)劉禹錫
致酒行李賀
安定城樓李商隱
第二節唐宋詞
憶秦娥李白
更漏子溫庭筠
菩薩蠻韋莊
浣溪沙李璟
蝶戀花李煜
破陣子晏殊
蝶戀花晏殊
天仙子張先
望海潮柳永
鶴沖天柳永
朝中措歐陽修
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蘇軾
蝶戀花蘇軾
摸魚兒·東皋寓居晁補之
蘭陵王·柳周邦彥
浣溪沙李清照
念奴嬌·春情李清照
添字丑奴兒·芭蕉李清照
*高樓辛棄疾
賀新郎辛棄疾
西江月辛棄疾
第三節唐宋散文
養竹記白居易
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蘇軾
前赤壁賦 蘇軾
六祖壇經·行由**(節選)
第四章元明清文學
**節元曲
竇娥冤(第三折)關漢卿
西廂記·**本張君瑞鬧道場(**折)王實甫
第二節明清小說
席方平蒲松齡
紅樓夢·壽怡紅群芳開夜宴(節選)曹雪芹
第五章二十世紀文學
**節現代小說
傷逝魯迅
聽來的故事老舍
圍城(第三章節選)錢鐘書
第二節現代散文
風楊絳
論讀書林語堂
女人梁實秋
我與弘一法師豐子愷
燼余錄張愛玲
第三節二十世紀詩歌
爐中煤郭沫若
十四行詩二十七首(節選)馮至
預言何其芳
雨巷戴望舒
回答北島
兄弟,我在這兒舒婷
一代人顧城
生命幻想曲顧城
青春協奏曲梁小斌
你讓我一個人走進少女的內心梁小斌
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中國文學名著導讀(第2版)/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 節選
**章先秦文學 先秦文學是中國文學的開端,它包括秦代以前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在這一階段里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有*早產生的古代神話和古代歌謠,有我國**部詩歌總集《詩經》,有著名的浪漫主義抒情長詩《離騷》,還有歷史散文、諸子散文和寓言故事等。先秦文學為我國文學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對兩千年來的文學創作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節古 代 神 話 神話是遠古時代人們創作的一種口頭文學。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人們對自然現象和社會問題沒有科學認識,因而憑借想象,以幻想的形式來反映自然界和社會生活,表現他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神話不是歷史,卻可能是歷史的影子。神話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開端。 在歷史上無人系統地整理神話,因此我國神話豐美瑰麗又零碎雜亂,主要散見于《山海經》《莊子》《楚辭》《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古籍中,這些神話主要解釋了世界和人類的起源,記敘了人和自然相處時的英雄故事。 黃帝戰蚩尤 蚩尤作兵伐黃帝蚩尤:氏族首領。作兵:制作兵器。黃帝:傳說中的五帝之一。,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傳說中有翅膀的神龍,能蓄水行雨。冀州:古代九州之一。。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魃(bá):旱神。,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田祖:主管田地農耕的神。。魃時亡之時亡之:指女魃被人們所厭棄,經常四處逃亡。。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瀆(dú):溝渠。。 (選自方韜譯注:《山海經》,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注釋略有增刪。) 賞析 此神話故事選自《山海經·大荒北經》,它反映了原居西北的華夏集團黃帝部落與東夷集團蚩尤部落之間爭奪冀州的一場戰爭。此場戰爭以黃帝部落的勝利告終,從此,冀州地區成為黃帝部落的地盤。從這一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黃帝蚩尤之爭實際也是水旱之爭,而黃帝女魃屬旱神,聯系夸父逐日神話,我們可以窺見黃帝部落的東遷大概與西北地區的旱災有關。 共工與顓頊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共(gōng)工:古代部落領袖,生活于伏羲、神農之間。顓頊(zhuān xū):古代部落領袖。“五帝”之一,黃帝之孫。,怒而觸不周之山不周之山:在西北方,昆侖之西北。,天柱折天柱:古代蓋天說認為,上天是由八根大柱支撐。,地維絕維,系地的大繩。。天傾西北傾:高。,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潦,積水。。 賞析 此一神話出自《淮南子·天文訓》,講述的是共工與顓頊相爭為帝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原始部落間的斗爭和自然界的變化。共工怒觸不周山,造成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女 媧 補 天 往古之時,四極廢四極:四方撐天的柱子。,九州裂,天不兼覆兼:盡。,地不周載周:遍。;火炎而不滅(làn)炎:大火延燒的樣子。,水浩洋而不息浩洋:浩瀚無涯。;猛獸食顓民顓(zhuān)民:善良的人民。,鷙鳥攫老弱攫(jué):抓取。。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女媧:傳說中的人類始祖。,斷鰲足以立四極鰲(áo):大龜。,殺黑龍以濟冀州黑龍:水怪。能興水危害人。,積蘆灰以止淫水蘆灰:蘆草燒成的灰。淫水:平地生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狡蟲:指毒蟲猛獸。…… (以上兩段課文及注釋選自陳廣忠譯注:《淮南子》,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注釋略有增刪。) 賞析 這篇神話出自《淮南子·覽冥訓》。它講述的是遠古時人們關于自然的知識和依據幻想對自然變化所作的想象。女媧被描繪成一個富有神異本領的創世的女神。 思考與練習 1. 閱讀《山海經》和《淮南子》。 2. 如何理解《共工與顓頊》中結尾的兩句話? 備選課文 又東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山海經·南山經》)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山海經·北山經》) 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經·北山經》) 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經·北山經》) 諸沃之野,沃民是處,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鳳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飲之,所欲自從也。百獸相與群居。在四蛇北。其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山海經·北山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國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鄧林在其東,二樹木。一曰博父。(《山海經·海外北經》) 君子國在其北,衣冠帶劍,食野,使二文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有薰華草,朝生夕死。一曰在肝榆之尸北。(《山海經·海外東經》) 下有湯谷。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經·海外東經》) 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黃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山海經·海內南經》) 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山海經·大荒西經》) 有西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民之國,沃民是處。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凡其所欲,其味盡存。爰有甘華、甘柤、白柳、視肉、三騅、璇瑰、瑤碧、白木、瑯玕、白丹、青丹,多銀、鐵。鸞鳳自歌,鳳鳥自舞,爰有百獸,相群是處,是謂沃之野。(《山海經·大荒西經》)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山海經·大荒西經》) 有氐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氐人,是能上下于天。(《山海經·大荒西經》) 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風道北來,天及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蘇。(《山海經·大荒西經》)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經·海內經》) 逮至堯之時,十日并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豨、修蛇,皆為民害。堯乃使羿誅鑿齒于疇華之野,殺九嬰于兇水之上,繳大風于青丘之澤,上射十日而下殺猰貐,斷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萬民皆喜,置堯以為天子。(《淮南子·本經訓》) 第二節詩經和楚辭 詩經 《詩經》是我國*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商末至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初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學者奉為經典,稱《詩經》。《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曲,按音樂性質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風,也稱國風,主要是地方民歌。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廟堂正樂。頌,分商頌和魯頌,多為宗廟祭祀樂歌。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奠基作品,有很高的文學成就和史料價值。在內容方面,《詩經》全面形象地展示了周代的社會生活,有史詩、政治諷刺詩、愛情詩、勞動詩、戰爭詩等多種題材。在藝術方面,《詩經》里常用的賦、比、興手法成為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基本表現方法。“賦”是陳述鋪敘,如《蒹葭》以環境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人物的感情。“比”就是比喻,如《碩鼠》把剝削者比作貪婪的大老鼠。“興”是借助其他事物作為詩歌開頭,引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如《關雎》用“雎鳩”的鳴叫起興,引出詩人即景生情的聯想。風、雅、頌、賦、比、興被稱為詩經“六義”。《詩經》以四言為主,亦有少量雜言詩。《國風》多重章疊句,每章只更換幾個字,反復詠嘆,加強抒情效果。 《論語》中孔子論及《詩經》的話有:“不學《詩》,無以言”;“《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等。從中可以看出,學習《詩經》對于上層人士以及準備進入上層社會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詩經》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義。 衛風·伯兮 伯兮朅兮伯:弟兄姐妹中年長者稱伯。此處系指其丈夫。朅(qiè):英武貌。,邦之桀桀:通作“傑”。兮。伯也執殳殳(shū):梃棍之類的兵器,長一丈二,無刃。,為王前驅。 自伯之之:往。東,首如飛蓬首如飛蓬:頭上的亂發如飛散的蓬草。蓬:一種野生植物,枯后常在近根處折斷,遇風飛旋,故稱飛蓬。。豈無膏沐膏沐:面膏、發油之類。,誰適為容適(dí):馬瑞辰釋為悅。(《毛詩傳箋通釋》)容,容飾。這句說,修飾容貌為了取悅于誰呢??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其雨兩句:其,維。杲(gǎo)杲:日出明亮貌。《鄭箋》:“人言其雨其雨,而杲杲然日復出。猶我言伯且來,伯且來,則復不來。”。愿言思伯愿:讀為慭(yìn),張斷忍痛之意。與下文“言思伯”分讀。言,我。,甘心首疾甘心首疾:猶言苦心疾首。首疾,倒文義協韻。甘與苦以相反為義。一說,疾,痛。這句意謂,雖頭痛也心甘情愿。。 焉得諼草焉得:安得,哪得。諼(xuān)草,即萱草,古代以為此草可以使人忘憂,故又名忘憂草。,言樹之背言樹之背:把它種到北堂去。背:指北堂,即后庭。。愿言思伯,使我心痗痗(mèi):病。心痗:心痛而病。。 賞析 讀《伯兮》,仿佛看到一幕年輕妻子思夫的內心獨白,其情緒的起伏轉折,構成了潛藏的結構變化,使得這首小詩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詩的開頭,是妻子對丈夫的呼喚和描述。她驕傲地贊美他英武雄健,是國家驍勇善戰的人才,是國王的先驅者。可以想見,她有多么愛他,而且和他一樣有愛國之心。于是,接下來所表達的對丈夫的思念,其深沉熱烈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章寫出了妻子思念中的形貌——自從丈夫往東去,她不事梳洗,頭發亂蓬蓬的,打扮起來給誰看呢?女為悅己者容,悅己者不在,讓她連起碼的愛美都不顧了。 第三章以比喻開始,則更深入地挖掘了內心情形——妻子呼天喚地,卻事與愿違,猶不得丈夫回家。但即使是這么痛苦,她還是愿意思念下去。 *后一章意味深長,情緒到了極致,又形成了一個回轉:思念折磨得女主人公頭痛、心痛,她想放下了——哪里有忘憂草呢?對丈夫的思念讓我要得病了啊。她想求救于忘憂草,卻又明明知道是得不到的。至此,這位年輕妻子對于丈夫愛情的堅貞、深沉、專注,被入木三分而又曲折有致地刻畫出來了。 細讀這首小詩,不禁贊嘆它的有血有肉:我們仿佛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感受,她的富有生命力的心理活動是那樣真實、多面,可觸摸,隨著詩歌簡樸有力的節奏打動我們,哪怕在過了兩千多年以后。 (高巖) 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蒹(jiān):荻。葭(jiā):蘆葦。蒼蒼:老青色。,白露為霜。所謂伊人伊人:是人,這個人。,在水一方在水一方:在大水的一方。以喻所在之遠。。遡洄從之遡洄:逆流而上。,道阻且長阻:阻難。這句說,路多阻難而且漫長。。遡游從之溯游:順流而下。,宛在水中央宛:宛然、宛如、好像的意思。。 蒹葭凄凄凄凄:今本作“萋萋”,據《釋文》及阮元《校勘記》改。凄凄:蒼青色。,白露未晞晞:干,謂曬干。。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湄:水邊高崖。。遡洄從之,道阻且躋躋(jī):上升,攀登。此言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坻(chí):水中高地,小渚。。 蒹葭采采采采:眾多的意思,猶言形形色色。,白露未已未已:未止,也是未干的意思。。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涘:水邊,崖岸。。遡洄從之,道阻且右右:《毛傳》解作左右的右,言“出其右”。《鄭箋》解作“迂回”。。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沚:小洲,意義和上章“坻”字相同。。 (《詩經》二篇及注釋選自朱東潤:《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上編, **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賞析 《蒹葭》更多地是被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讀的,它所表達的,是一種由于對方可望而不可即而產生的熱烈企慕和悵然若失交融的情感,與《詩經》中那些暢達質樸、明朗剛健的愛情詩相比,顯出很高的婉約朦朧的審美意味。 在表達上,這首詩至少在三個方面值得注意: 一、以煙水迷蒙之境寫悵惘迷離之情。深秋的水邊,蒼蒼的蘆葦,早晨河面上飄動的晨霧,曲折的水道,無論是逆流而上,還是順流而下都無法企及的那位“伊人”的身影……全都恰如其分地襯托了詩人熱烈又惆悵的情懷。 二、以曲折婉轉的層遞寫深致的心情。由三段相似的詩章構成的這首詩,每一章只變更一兩個字,都是由秋水伊人起,繼而反復苦求難近,*后卻“宛在”不遠,卻依舊不可接近。無限的戀慕與無奈,就在這種一波三折的慨嘆之中含蓄深情地傳達出來了。加上重章疊句,更增加了感情的執著與凝重。 三、以整體空靈的意境表達出象征意味。本詩所寫,未必是真實的生活事件,卻很可能是把詩人自己的心理外化為詩境,可以表達多種人生境遇,不一定是對一個特指的人。這樣,詩的表現力和意境就被放大了,意味也更加豐富、深邃。 (高巖) 思考與練習 1. 熟讀課文,體會節奏、重章疊句對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 2. 感受這兩首詩所傳達出來的浪漫情懷。 3. 找到《詩經》國風部分讀一讀,感受文中的情感、氣息。 備選課文 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小雅·鶴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楚辭 楚辭是戰國時代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人創造的一種新詩體,具有濃厚的地方特點和神話色彩。它突破了《詩經》的四言句式,以一種適于表現復雜
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中國文學名著導讀(第2版)/高等院校通識教育核心課程教材系列 作者簡介
陸明1986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任教魯迅美術學院,現任基礎教學部主任。從教33載,先后開設中國現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外國文學、外國文學思潮等課程,堅持利用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文學素養熏陶和道德品質培養。在省級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1篇,主編、參編教材14部,專著2部。2013年獲遼寧省教育廳優秀科研成果獎。2014年被評為沈陽市高校優秀教師和沈陽市“三育人”先進個人。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