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轉向高質量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65617
- 條形碼:9787520165617 ; 978-7-5201-6561-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轉向高質量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圍繞高質量問題的一部著作,收錄了2013年以來作者圍繞高質量發展問題而發表的41篇經濟理論文章。本書在宏觀經濟分析基本框架下,按照“經濟發展新常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基本邏輯鏈條排篇布局。全書共分七篇,分別為: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建新時代宏觀調控體系、積極財政政策新解、減稅降費新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轉向高質量發展 目錄
導讀_3
宏觀經濟政策格局呈現四個變化_5
坦然面對財政收入增速下滑_11
正確看待當前財政經濟形勢_15
以深化改革推進地方債步入新常態_22
深刻認知財政新常態_29
深刻理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經濟學意義_33
做好復雜嚴峻形勢下的宏觀經濟分析_38
第二篇 貫徹新發展理念
導讀_43
經濟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集中體現_45
新時代中國經濟學研究面向的重大問題_51
宏觀調控理論與實踐的深刻變化:一個基本脈絡_61
經濟運行穩中有變條件下保持宏觀調控定力_66
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_75
第三篇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導讀_8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減稅抉擇_83
降成本:天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_89
打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攻堅戰_94
堅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_99
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該怎么看、怎么干?_104
第四篇 構建新時代宏觀調控體系
導讀_113
政府怎樣更好發揮作用?_116
宏觀經濟分析面臨的變化與挑戰_122
建立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匹配的宏觀調控體系_126
新時代中國宏觀調控體系的深刻變化_131
正確把握當前宏觀政策取向_142
找準、找好穩增長的發力點_145
第五篇 積極財政政策新解
導讀_151
勾畫積極財政政策“路線圖”_154
全口徑赤字:評判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和操作空間的標尺_161
守住3%的財政赤字防線_165
積極財政政策的四個深刻變化_168
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積極財政政策_172
2019: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的深刻變化_178
2020:積極財政政策該怎么干?_184
重塑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格局_188
第六篇 減稅降費新政
導讀_199
堅定全面推行“營改增”的決心和信心_203
減稅:中國的復雜性_207
準確把握本輪減稅降費的目的和方法_212
直接稅改革:基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視角的討論_218
打好健全地方稅體系這場攻堅戰_225
我們究竟要什么樣的減稅降費?_228
第七篇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導讀_237
轉向高質量發展軌道的中央預算內投資_240
在深化規律性認識中把握好當前經濟工作主旋律_244
深化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規律性認識_249
加快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_254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制度框架_262
轉向高質量發展 節選
《轉向高質量發展》: 二 既是一種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也是一種規律性現象 然而,脫出財政收支的視野局限而伸展至宏觀經濟全局,似又不應也不必為此驚慌失措。 經濟決定財政,這是一個早已為人們熟知的基本規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經步人工業化中后期。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紅利減少,向大力發展服務業的調整又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勞動生產率增速以及經濟整體增長速度的放緩。換言之,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并進入個位數增長階段,財政收入的增速自然會相應減低。此其一。 當前正在經歷的這一輪國際金融危機,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單純的周期性危機,而是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相交織的危機,甚至更多的是由結構性因素所導致的危機。鑒于它主要是由全球性經濟結構調整所引致,也鑒于中國經濟已經與全球經濟深度交織在一起,我們將不得不經歷一個十分痛苦且相對漫長的深度轉型調整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隨著經濟的持續震蕩和增速放緩,財政收入也會進入一個持續的震蕩期和增長速度的下滑期。此其二。 持續多年的中國財政收入高速甚至超高速增長現象,是從1994年開始的。在此之前,我們也曾經歷過持續多年的財政收入增速下降。一減一增、先減后增,30多年間所走出的這一財政收入運行軌跡,至少告訴我們兩個基本事實。一是,1994年之后的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以往財政收入增速持續下降的矯正,具有相當的補償性質。既然是補償,那么,這種補償便不會是無止境的。在補償達到某一節點之后,它必然要回歸正常軌道。二是,1994年之后的財政收入持續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1994年財稅改革的產物,具有相當的改革紅利性質。既然是改革紅利,那么,這種紅利效應便不會是持續放大的。在紅利效應釋放一段時間之后,它肯定要步入遞減狀態。這即是說,財政收入的持續高速增長,特別是高于甚至遠高于經濟增速的財政收入增長,都系某一發展階段的特殊現象。只有與經濟增速相適應的財政收入增長,才是常態。此其三。 在中國的現行稅制體系下,70%以上的稅收收入來自增值稅、營業稅和消費稅等間接稅。這樣一種“向間接稅一邊倒”的稅收收入格局意味著,我國稅收收入的絕大部分要作為價格的構成要素之一,附著于價格上。它既與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綁在一起,既隨價格的漲跌而升降,隨價格的輕微變化而劇烈動蕩,那么,當經濟高速增長時,稅收收入的增速便可能高于經濟增速。當經濟增速放緩或低于以往增速時,稅收收入的增速便可能低于經濟增速。故而,只要我國的現行稅制體系以及由此決定的我國現實稅收收入格局不改變,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帶來稅收收入和財政收入增速的更大幅度的下滑,當屬意料之中的事情。此其四。 將上述這些一一納入視野,可以認為,當前財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并不僅僅是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而且是經濟發展規律的作用使然。在某種意義上,它系處于深度轉型調整期的中國經濟在財政收入線索上的一個必然反映。對此,我們應當以平常心坦然面對,以“過緊日子”的理念走好今后的財政和經濟發展道路。 三打好“過緊日子”的體制性基礎 告別以往的財政收入高速增長而走上“過緊日子”的正常軌道,在當前的中國,絕非易事。因為,我們畢竟在收入相對寬松的日子里生活得太久,許多人已經習慣于花錢大手大腳,不少人已經習慣于以支出買政績,更有人已經形成了年年瓜分“超收”、歲歲改善福利的思維定式和行為模式。在財政收入增速下滑,特別是持續下滑的背景下,若無相應的實質性舉措相伴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極可能出現。 ……
轉向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
高培勇,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委員。
- >
自卑與超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