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千秋詞主:李煜傳(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371230
- 條形碼:9787506371230 ; 978-7-5063-7123-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千秋詞主:李煜傳(平) 本書特色
李煜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后期詞作意蘊凄涼悲憫。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作者郭啟宏以飽滿蒼涼的筆墨,展現了一代詞主的坎坷人生,將讀者帶進一個奇絕的人與詞的世界。作為傳記文學,《千秋詞主(李煜傳)》的體例與作法似應有別于以往的傳記,是故,擬以編年為經,以史實為緯,輔以文學筆法,做到詳略有度、虛實兩宜。
千秋詞主:李煜傳(平) 內容簡介
李煜,中國五代十國時南唐末代國君,史稱李后主,也是中國文學目前很杰出的詞人,他創作的許多詞句流傳至今。而其中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似乎闡述了李煜一代后主的興衰榮辱。他一心潛沒于詩詞文學的深海,卻不喜關心朝政和國家大事,對于身為一個皇家的他,從無鶴立群雄當皇帝的心思。李煜本人的這種價值取向及性格特征,決定了他人生的悲劇。本書在盡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礎上,認真吸納前人的研究成果,以編年為經,以史實為緯,輔以文學手法,把筆力集中在李煜人性糾結處的真性情上。全書架構大氣,史實清晰,人物性格凸顯,故事好看。
千秋詞主:李煜傳(平) 目錄
上卷
**章 趙宋經略中國
第二章 江南旨在偏安
第三章 蜀妃之死
第四章 一個步步為營,一個節節敗
第五章 兵發江南
第六章 覆巢
下卷
第七章 臣虜詩囚
第八章 燭影斧聲
第九章 日夕只以淚洗面
第十章 七月初七
附錄一 李煜年表
附錄二 李煜詩詞考辨舉隅
附錄三 重要史料摘抄
附錄四 參考文獻
后記
千秋詞主:李煜傳(平) 節選
《千秋詞主(李煜傳)》: **章 趙宋經略中國 這個冬天,很冷。多少年后,事主趙匡胤、趙普、趙光義回憶起來,年份頗有參差,或曰建隆二年(961),或曰建隆三年(962),或曰乾德元年(963),記憶難免有誤,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雪天,真冷! 雪下了整整一天,還在下,紛紛揚揚,飄飄忽忽,斷斷續續。汴梁大內的偏殿里,趙匡胤錦帽貂裘,略無寒意,面前的條案上橫陳著一幅地圖,他的目光停在地圖的某一點上。 內室悄悄走出一個宮女,掌著大紅蠟燭,燭影搖,裙裾動,他瞟了一眼,自家掌過紅燭…… 趙匡胤黃袍加身已經幾年了,在朝,在野,諛辭,微辭,多了去,宋代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不必理會人言,他的目標是經略中國。他審視著地圖,域中原有十國,前蜀滅于后唐,后唐滅于后晉,后晉滅于契丹,吳為南唐“禪代”,閩與楚相繼被南唐吞并,眼下北方剩下北漢和契丹,卻如芒刺在背,南方則為五國割據,南唐、西蜀、吳越、荊南和南漢,都不肯臣服。他盯著那條長蛇一般的大江,盯著大江以南廣袤的疆土,一個僭竊之國曾經趁著中原多事,北土亂離,雄踞一方,傳承三代,其地東暨衢婺,南及五嶺,西至湖湘,北據長淮,極盛之時凡三十余州,數千里沃野盡為所有,這個*廣大*富庶的僭竊之國,它的名字叫唐,世俗叫南唐。 窗外風雪稍緩。他步出偏殿,庭中積雪厚可盈尺,放眼望去,樓閣臺榭,如披素緞,長松修竹,如臥玉龍,朦朧了阡陌,混沌了溝壑,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在月光的映照下,一片晶瑩,滿天碎影,端的是琉璃世界!趙匡胤獨自走著,走著,走出御苑,走出宮門,自宣德樓南行,御街在望,未雪前街兩旁桃、李、梨、杏,共處相間,這時候,看那霧凇雪掛,竟如瓊枝玉樹般爽心悅目!他無意回頭,新雪上留下一串腳印,他猛然一陣欣喜,多像新開拓的疆土,一步一步踏將出來!他近來尤其喜歡微服私訪,他認定私訪能聽到真話,讓他識得民情,獲取真知。一雙腳不由自主地踏上熟悉的市街。這可忙壞了宮中的侍衛,他們只好不近不遠地跟著,兩只眼睛警惕著四方,一張臉任憑朔風肆虐。 御街一側,拐個彎兒進坊巷,一個大宅門赫然在目,宰相趙普的府第。 趙普長趙匡胤五歲,趙匡胤每以兄長事之。他們的相識相惜既屬偶然,又復緣分。大約七八年前,歲在周世宗顯德年間(954—960),唐中主李璟命名將皇甫暉提兵十萬扼滁州,趙匡胤時為周世宗殿前都點檢,率周師數千與皇甫暉遇于清流關狹路,周師大敗。皇甫暉整全師入憩滁州城下,準備翌日再戰。趙匡胤兵聚清流關下,正擔心唐軍再至,一時胸無良策,忽然想起村中一學究,便去問計。這村學究微微一笑,果然說出一條奇計來。原來關下有一小路,無人行亦無人知,小路在山后,隔西澗水,直抵城下。村學究說:“唐軍以為我師既敗,斷斷不敢走險躡其后路;看他解甲息戈,是勝而后驕,放心睡大覺了。果真如此,則我有備而彼無防,可以得志,此所謂因敗為勝,轉禍為福者也!”村學究有點“之乎者也”,趙匡胤從其計,當即誓師,夜行,浮西澗,奪關隘。皇甫暉倉皇披甲接戰,戰輒敗,急收兵,且戰且行,欲入滁州,而滁州刺史王紹顏已經棄城逃遁,皇甫暉無所歸,只好斷橋自守。趙匡胤揮師涉水,逾城而入,若神兵天降,一場惡戰,皇甫暉終于被擒。史籍《寶訓》評說,趙匡胤“擒皇甫暉于滁州,是受命之端也”。讀者諸君,村學究謂誰?趙普也。 趙普從此入了都點檢幕府,趙匡胤加歸德節度使,趙普也由幕僚升為掌書記。嗣后,趙匡胤“黃袍加身”,篡周建宋,是歸德掌書記趙普和供奉官都知趙光義所策動;再后,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軍柄在手,也是采用樞密使趙普的計謀。趙匡胤將趙普視作“國之干城”,自有來由。此刻,趙皇帝來到位居同平章事(宰相)的趙普府門前,他叩門數度,無人應聲,大概大風雪淹沒了敲門聲,他又大力叩門…… 趙普早已入了夢鄉!說來有個緣故。相府上下都知道,相爺向來晚睡早起,只因皇帝時常夜訪,或日間政事未能決斷,或驟生疑慮無處參詳,以此相爺退朝還府,不到臨寢,不敢脫冠易服。今晚大風雪,老天爺篩寒灑白,漫說天子,便是芝麻官,誰肯犯風沖雪?就連升斗細民,日日風里雨里,此刻也會貓在家里,緊閉門窗,圍著火爐,再來點小菜小酒。趙普料定圣上今晚不會來了,便放心換了便服,招呼門客圍爐小酌,略享清福。這位相爺酒量不大,三杯落肚,睡意襲來,矇矇眬眬,也便去了黑甜鄉。 “相爺!相爺!”老家丁趙祥慌張的呼叫聲驚醒了趙普,“圣駕到門外了!” 事出意外,趙普急急披衣,倒履沖出房門,只見圣上立于風雪之中,渾身素白,披風雪,載月色,恍若天神下凡。趙普一時說不出話來,猛然跪地,嘴頭喃喃著:“陛下恕罪……” 趙匡胤上前扶起趙普:“哎,該怪朕突如其來,卿何罪之有?快,快進屋,冷死個人了!” 待進屋坐定,趙普更服正冠,再拜:“臣有罪,臣衣冠不整。” “匆忙之間,不必拘禮。”趙匡胤笑著說。 趙普卻正色作答:“陛下說過,創業垂統,當以禮示天下。” 趙匡胤自然記得自己說過的話,這話其實肇始于禮部尚書竇儀,這里有個典實。前些年,竇儀還是翰林學士,趙皇帝召他草制文稿,竇儀事畢持稿來獻,至苑門,只見皇帝扯開頭巾光著腳,大大咧咧坐著,便站立門前,不肯入內。趙匡胤是個聰明人,初一愣,復醒悟,趕緊為之冠帶,正襟危坐,而后召入。于是,竇儀說道:“陛下創業垂統,宜以禮示天下。”皇帝起身,改容稱謝。自此,皇帝面對臣下,未嘗不冠帶。他以身垂范,于無言中昭告天下,只有暴君,才會不持儀節,不矜細行,將粗鄙作瀟灑,視臣民為無物,此種行徑,明君不為。 ……
千秋詞主:李煜傳(平) 作者簡介
郭啟宏,當代劇作家、詩人、小說和散文作家,廣東潮州人,1940年生,1961年畢業于中山大學中文系(師從王季思教授),現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編劇、北京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已發表各類作品逾一千馀種,一千多萬字。有34部作品獲73項國家或京滬市級獎,是文化部頒發獲有話劇、戲曲雙大獎的劇作家。王季思稱其為“兼有作家天賦和學者功力的才子”,曹禺集杜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以贈。主要作品有話劇《李白》《天之驕子》《知己》《男人的自白》《小鎮畸人》和《大訟師》,昆曲《南唐遺事》《司馬相如》《西施》《李清照》,京劇《司馬遷》《花蕊》,評劇《向陽商店》《評劇皇后》《城邦恩仇》,河北梆子《忒拜城》《北國佳人》等,結集《郭啟宏劇作選》、《郭啟宏文集·戲劇編》(五卷),長篇小說《白玉霜之死》《潮人》,傳記文學《千秋詞主李煜傳》,散文集《四季風鈴》《井花水》《藝壇夢尋》,詩集《天風雅閣吟草》《燕云居詩鈔》,文論集《傳神》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