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程千帆古詩講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2802
- 條形碼:9787020162802 ; 978-7-02-016280-2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程千帆古詩講錄 內容簡介
程千帆是古典文學研究大家,還是培育專業人才卓有成效的教育大家。今張伯偉主編《程千帆古詩講錄》,收入徐有富、曹虹、張伯偉等教授四種聽課筆記(《歷代詩選講錄》《唐宋詩講錄》《古詩講錄》《杜詩講錄》)以及《杜詩講義》。前有程先生《論今日大學中文系教學之蔽》代前言,后有張伯偉《我們需要什么文學教育》編后記。全書生動具體地呈現了程先生授課的精彩風貌,藉此可領會其接引門人獨特而有效的治學門徑,堪稱傳統教育的精品教材。學術大家講古典詩歌,深入淺出,對于今天欣賞、研讀古詩有許多重要的啟迪,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典范精品。
程千帆古詩講錄 目錄
程千帆古詩講錄 目 次
論今日大學中文系教學之蔽(代序)…………………………程千帆
歷代詩選講錄(1979年2月至1980年1月)…………………徐有富 記錄
唐宋詩講錄(1979年9月3日至1980年1月7日)………… 張伯偉記錄
古詩講錄(1980年9月至1981年1月)…………………曹虹 張伯偉 記錄
杜詩講錄(1981年9月1日至12月25日)………………… 徐有富 記錄
杜詩講義………………………………………………………程千帆
《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學生作品選集1978—1998》《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
學生論文選集1978—1998》序(代跋)………………………… 程千帆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文學教育(代編后記)…………………………張伯偉
程千帆古詩講錄 節選
程千帆古詩講錄 兩漢名歌
《艷歌行》 羅曼·羅蘭說:“*高的美是賦予轉眼即逝的東西以永恒的意義。”蘇東坡詩云:“野雁見人時,未起意先改。君從何處看(kān),得此無人態。”(《高郵陳直躬處士畫雁二首》其一)宋陳與義詩云:“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春日》)
頭兩句(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是起興,叫興,興是開頭,又是暗喻。有的“興”與內容無關,如一首民歌的開頭四句是:“墻上一棵草,風吹兩邊倒。今天有客來,殺仔什么好?” 《白頭吟》
相傳這首詩是卓文君所作(傳說司馬相如要討一美女,但此事與這首詩內容不符,再者漢武帝時還沒有成熟的五言詩)。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句:古代常用食魚、釣魚來比喻男女相愛。《詩·陳風·衡門》:“豈其食魚,必河之魴?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取妻,必宋之子?”(見聞一多《說魚》)
形象思維也有其邏輯過程,抽象思維有助于形象的塑造(如史湘云對賈寶玉的話,三顧茅廬的孔明對天下大勢的分析)。議論、抽象思維也可用形象思維來表達(莊子的文章,魯迅的雜文)。 《怨歌行》
相傳是漢成帝妃班婕妤所作,但不可靠。
“涼飚奪炎熱”的“奪”,稱為險字。王令詩:“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暑旱苦熱》) 《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行,原來是一種音樂。行,是歌行,這個題目與下面詩的內容無關。 《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見春草而思念遠方親人,是個傳統。 “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句:唐人詩云:“夢里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金微:都督府)(張仲素《秋閨思二首》其一)又:“妾夢不離江水上,人傳郎在鳳皇山。”(張潮《江南行》) 《陌上桑》
陌:田間小路,這里是郊外。桑:動詞,采桑。
“照我秦氏樓”的“我”指我們,大家的,形容羅敷是屬于我們大家的,表示我們很喜歡羅敷。
開頭四句用太陽光來比喻美麗的姑娘。這是屬于想象的民族傳統,如印度形容美女的豐滿的臀部,阿拉伯形容美女用十四夜的月亮。
羅敷:當時女子通行的名字。
“青絲為籠系……紫綺為上襦”,對羅敷的服飾用具采取實寫(描寫形象)。
“行者見羅敷”等句,對羅敷的美貌采取虛寫(描寫風神),給讀者留下豐富想象的廣闊余地,這使讀者也成了創作者。文學作品不能只描寫形象,還要描寫形象以外的,形象本身不能表達的東西,如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許多好的字、畫中間也有許多空白、間隙,給人以想象。古代哲學上也說:“張而不弛……馳而不張……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禮記·雜記下》)也是講的這個道理。再如蘇軾詩:“畫工欲畫無窮意,背立東風初破睡。若教回首卻嫣然,陽城下蔡俱風靡。”(《續麗人行》)這是宋代畫家周昉畫一美女(宮女)打哈欠。 初唐賀知章《詠柳》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還不如劉禹錫的〔楊柳枝〕: 美人樓上斗腰支,如今拋擲長街里。
一定要做到形神兼備,描寫女子柳眉、杏眼、桃腮,如果寫得太多,就成了水果攤子了。什么事都要有個分寸。 黃河很難渡,只有在河套口用牛皮筏渡河,所以吹牛又說“到黃河邊上去吧”,“拍馬”也是西北方言。這里是羅敷心生一計:“……皆言夫婿殊。”寫到這兒作者就不寫了,也是給讀者留下想象的廣闊余地。 羅敷采桑為什么打扮得那么漂亮,這牽涉到生活真實同藝術真實的關系,為了更好地表現生活真實,藝術可以適當地改變某些生活真實。這首詩描寫羅敷的美麗,一是為了美感,一是為了情節的需要。 《焦仲卿妻》
《禮記·三年問》:“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知愛其類,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群匹,越月跨時焉,則必返巡,遇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蹢躅焉,踟躅焉,然后乃能去之。”又見《荀子·禮論篇》。 故事情節從何而來?故事情節來自人物之間的性格沖突,人物發生個性沖突,而產生故事情節。 人物性格一方面有階級的共性,另一方面有不同的個性,性格是千變萬化的,不同的階級也有相同的性格。 紅學家(評點派)認為晴雯補充林黛玉,芳官又補充晴雯,襲人補充薛寶釵,麝月又補充襲人。
單純以情節取勝,缺乏性格描寫,是不會感人的,《封神榜》即屬于這一類。
應該讓人物固有的性格按生活的邏輯去發展,打個比喻,就像“看云漸展”。應該抓住、把握那些已經很尖銳,但還沒有解決的那些矛盾,這正是作家的苦心和匠心。
“雞鳴外欲曙……精妙世無雙。”這些描寫是加強焦仲卿對劉蘭芝的印象,表現他們的深摯愛情,為下文悲劇制造氣氛。
程千帆古詩講錄 作者簡介
程千帆(1913-2000),著名古代文史學家、教育家,在校讎學、歷史學、古代文學、古代文學批評領域均有杰出成就。1936年畢業于金陵大學。歷任金陵中學、金陵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教職。1978年,開始在南京大學工作,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古典文學學者。代表著作有《校讎廣義》、《史通箋記》、《文論十箋》、《程氏漢語文學通史》、《兩宋文學史》、《唐代進士行卷與文學》、《閑堂文藪》、《古詩考索》、《被開拓的詩世界》等。
張伯偉,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兼任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特聘教授、南京大學域外漢籍研究所所長等。主要從事中國詩學和域外漢籍研究。著有《禪與詩學》《鐘嶸詩品研究》《全唐五代詩格匯考》等,整理有《日本世說新語注釋集成》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