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如何培養自覺主動的孩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8072217
- 條形碼:9787518072217 ; 978-7-5180-7221-7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培養自覺主動的孩子 本書特色
培養孩子的主動性需要父母的耐心和鼓勵。父母要做的是: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做好孩子的領航員;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幫助孩子自律自控。
如何培養自覺主動的孩子 內容簡介
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培養一味聽話、服從的孩子,也不是培養為了得到獎勵才肯去做事的孩子,而是要通過強化孩子的內部動機,培養出“自覺主動的孩子”。 本書立足于孩子生活和學習中的方方面面,包括性格培養、意志力鍛煉、情緒管理、思維訓練等,從而培養出孩子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大大增強其心理免疫力,讓孩子有能力去經營一個成功與快樂并存的美好人生。
如何培養自覺主動的孩子 目錄
家庭環境、父母言行自然而然地影響孩子 /002
過度溺愛只能教育出沒規矩的孩子 /005
引導和鼓勵才能培養出自動自發力強的孩子 /008
父母批評過度,孩子容易喪失自信 /012
命令,孩子真的會聽嗎 /015
第2章 別給孩子貼標簽:所有問題都只是具體的行為問題 /021
別隨便給孩子貼“笨”的標簽 /022
正面標簽對孩子有積極影響 /025
孩子愛撒謊如何引導 /028
如何讓孩子改掉“賊”性 /031
別讓孩子因你的打擊而喪失自信 /034
告訴孩子具體該怎么做 /037
第3章 父母要做好領航員:孩子的積極性需要引導而非強制 /041
努力發現并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 /042
多聽少說,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感受 /046
用幽默的方式讓孩子意識到錯誤 /049
把孩子的犯錯變成鍛煉他的一次機會 /053
引導孩子思考人生規劃 /057
恰當引導,對孩子的逆反心理起到有益作用 /060
第4章 需要批評也需要贊揚:孩子的主動來源于父母的鼓勵 /065
賞識教育,孩子需要你的賞識 /066
“手套效應”:孩子的自信來源于父母的鼓勵 /069
多給孩子以積極的心理暗示 /072
永遠溫柔對待孩子的錯誤 /075
別當著外人的面宣揚孩子的過錯 /079
第5章 幫助孩子擺脫依賴:性格獨立的孩子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083
蜜罐里長大的孩子太軟弱 /084
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088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做主” /092
支持孩子參加社會實踐 /095
讓孩子自己作出選擇,承擔后果 /098
引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 /103
第6章 性格成熟的孩子更自覺:幫孩子建立自控自律的能力 /109
培養孩子抵制誘惑的能力 /110
好孩子拒絕臟話不爆粗口 /114
讓孩子遠離香煙 /117
成長中的孩子*忌心浮氣躁 /120
不讓孩子養成粗心馬虎的習慣 /125
別讓懶散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128
第7章 陪孩子一起戰勝挫折:別讓孩子因挫折而灰心怠惰 /133
任何時候“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134
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 /138
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 /141
如何引導孩子從“輸不起”的情緒中走出來 /145
鼓勵孩子再嘗試一次 /149
引導孩子以平常心對待考試失利 /153
第8章 小心呵護孩子的正能量:讓積極成為孩子性格的一部分 /157
別忽視孩子的自我認同感 /158
從愛的基點出發,始終相信你的孩子 /161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164
鼓勵孩子多為他人著想 /167
正確引導孩子追求完美的心態 /170
幽默的孩子更開朗樂觀 /173
第9章 做孩子心緒的體察者:幫助孩子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177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178
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 /182
引導孩子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動力 /185
學習效率低,孩子沒有學習熱情 /189
家長太看重成績,引發孩子學習壓力過大 /192
緊張的人際關系易導致孩子厭學 /195
第10章 構筑適度的競爭環境:良好的競爭能力孩子必不可少 /199
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 /200
告訴孩子提升競爭力先要積累實力 /203
正確引導孩子的好勝心 /205
競爭中孩子產生“嫉妒心”怎么辦 /209
鼓勵孩子向競爭對手學習 /212
參考文獻 /215
如何培養自覺主動的孩子 節選
告訴孩子具體該怎么做 在家庭教育中,針對“棍棒”教育還是“民主”教育的問題,很多父母各執己見。一些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只有實施“棍棒”教育,才能為孩子樹立正確的行為習慣;而一些父母認為,孩子就要“放養”,讓孩子自由成長,才能讓其發揮天賦,*終成才。其實,真正理想的教育應該是一種混合模式,即父母給孩子提供適度的自由,但在關鍵問題上,要毫不猶豫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明確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劃定好價值和行為的邊界。為此,對于孩子的行為,我們應該告訴他們具體該怎么做,一定要明確,不可模棱兩可。 “我的女兒圓圓今年剛滿四歲,聰明可愛,因為我和她爸爸工作很忙,長期由爺爺奶奶帶,但我們每天都抽時間過去和她玩。因為她小時候沒吃過母乳,身體比較弱,所以爺爺奶奶對她照顧得很周到,總是擔心她生病。圓圓上幼兒園后,學習接受能力都不錯,就是性格上比較任性,有點我行我素。 “比如,上公開課,教師點她發言,其實她會,但就是不配合,還跟我們說,不想讓這么多不認識的人聽她念課文,聽教師說平時點她發言蠻配合的,學習效果可以的。每個新學期開學,圓圓總要哭個幾次,不過我們走后,她上課、做游戲都很積極,她也很喜歡上幼兒園。 “其實,這些我們都能接受,畢竟只要她逐步適應,是能改正過來的,不過一些安全行為是必須訂規矩的,如過馬路不能闖紅燈。就這個問題,我專門給圓圓上過一課,那個假期,我去老家接她,過馬路的時候,她著急走,差點被一輛摩托車撞上,當時是紅燈,我嚇出一身冷汗,不過我沒有呵斥孩子,而是告訴她,如果總是不遵守交通規則,是對自己和他人人身安全的不負責,甚至有可能喪失生命。圓圓好像聽懂了我的話,從那以后,每次都等綠燈亮了再走。” 很明顯,案例中的家長在引導孩子注意安全的問題上的做法值得效仿,孩子任性、不遵守交通規則,一味地訓斥并未真的起作用,而明確告訴孩子闖紅燈的惡果,孩子才能意識到規矩的重要性,自然會自覺遵守,可見明確規矩的重要性。 然而,我們發現,有多少父母和祖輩,把孩子當成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原本制訂了一些行為準則,但這些行為準則模棱兩可,孩子也沒有認識到必須按照準則行事。為此,在具體實施時,一讓孩子守規矩,孩子就開始哭鬧,此時家長就心軟“投降”了,就百依百順了。等到孩子已經“掌握”了任性這個要挾大人的“法寶”,知道任性可以“擺布”大人達到自己的目的,便會無休止地惡性發展下去,當父母想要約束孩子時,發現已經管不住了。為此,我們必須告訴孩子具體該怎么做,比如: 1. 明確告訴孩子他應該怎么做 比如,街上的黃燈亮了,那意味著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誰主動停過?我們需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樣做的后果,我想*好這個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關。 2. 說理引導,讓孩子清楚自己的行為邊界孩子有些要求是無理的或不能滿足的,你應趕緊利用童話、故事等方式,給孩子講清道理,這常常可以讓孩子逐步理解家長的話,進而接納你制訂的行為準則。 3. 自我強化,讓孩子體會做錯事會有說明后果 比如,孩子拿不吃飯要挾大人。那么,你趕快收拾飯桌,讓他好好餓一頓。這餓肚子的感覺就是*好的“懲罰”。再如,沒到穿裙子的季節孩子非穿不可,如果其他辦法不管用了,那么就讓孩子去穿,受涼挨凍就是*好的“懲罰”。采用這一方法,一是要確保后果對孩子身心沒有傷害,二是大人要狠得下心。 總之,孩子積極、自覺的好習慣并不是天生的,需要家長的長期引導,家長要結合具體的情境,告訴孩子應該怎么做,另外,對于孩子的壞毛病,不能過于遷就,不能讓孩子得寸進尺。 我們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長,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萌芽,也開始要求獨立、得到尊重,與此同時,成長中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不少家長發現,孩子怎么越來越難管?怎么屢教不改?其實,我們應該反思,是否支持過他的想法呢?是否一犯錯我們就嚴厲批評呢?孩子畢竟還小,是需要家長引導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進入孩子的世界,讓他們接納我們的指引。
如何培養自覺主動的孩子 作者簡介
肖平,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婚姻家庭咨詢師培訓講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首批高級私人心理顧問,上海桑橋教育集團心理學部主任。從事心理學教學和心理咨詢工作十五年,專注臨床心理咨詢和心理咨詢師的培訓與教學工作,長期給大學、心理學培訓學校、政府機關及企事業單位授課。羅清軍,未來心理咨詢事務所主任,濟南市心理咨詢師協會副會長,高端私人心理顧問,百度特邀心理嘉賓,長期做客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山東廣播電臺等,著有《新時代的婚姻》《媽媽的情緒影響孩子的未來》等書,十余年來致力于心理學的科普與傳播,已開展一千五百多場線下講座,一百多場線上課程,兩千小時心理咨詢,影響百萬學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