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唐律立法語言、立法技術及法典體例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0948
- 條形碼:9787100180948 ; 978-7-100-18094-8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律立法語言、立法技術及法典體例研究 本書特色
用實證方法研究中國古代立法典范,以規范視角挖掘法律傳統的理論精義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古老、持續時間*久的文明,以中華法系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法制與法律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律疏議》是中華法系的巔峰之作,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法律文明史上*為成熟的法典。本書從法教義學與規范分析的立場出發,對《唐律疏議》的立法語言、立法技術及法典體例進行系統、深入分析,用實證的方法挖掘中華法系的理論精義,力求為當代中國刑法理論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優質歷史文化資源。
唐律立法語言、立法技術及法典體例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立法語言是傳統法制與法律文化*直接的載體與標識,也是法律文化傳播與延續、發展的媒介。本書以中國古代立法的巔峰之作《唐律疏議》中的立法語言為切入,通過對唐律中的“情”“理”“余條準此”“不用此律”“罪名”“枉法”等典型概念進行梳理、歸納,從實證的角度出發、通過數據展示其出現于法典中的頻次與分布,并結合相關的出土文獻與其他傳世文獻,從教義學與規范分析的立場對唐律中典型法律術語的功能、地位及其在法典中的影響進行系統梳理,進而對唐律立法技術、法典體例與結構進行深入探討,以此完善唐律與唐代法制的研究,*終深入揭示我國傳統法律文化的豐富內涵。
唐律立法語言、立法技術及法典體例研究 目錄
唐律立法語言、立法技術及法典體例研究 作者簡介
劉曉林,1981年生,山東濰坊人。法學博士、史學博士后,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制史專業委員會理事、東方法律文化研究會理事、吉林省法學會法治文化建設研究會副會長、《法律史評論》特邀編委、四川大學近代法文化研究所研究員等學術職務。在商務印書館、法律出版社出版專著、編著三部;在《法學研究》《法學家》《清華法學》《政法論壇》《法律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其中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全文轉載、摘錄近十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六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基金獎勵資助項目、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以及其他各類科研項目十余項。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