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電影的目光:中國電影“走出去”戰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611915
- 條形碼:9787545611915 ; 978-7-5456-1191-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影的目光:中國電影“走出去”戰略研究 本書特色
電影是一個**文化軟實力的注解與表征,我們需要將電影“走出去”置于**文化戰略的視野下進行系統化思考,客觀認識中國文化語言中的“高語境性”、西方世界接受的文化折扣以及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固有成見。
電影的目光:中國電影“走出去”戰略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大版塊, 分別是中國電影“走出去”可采用的推廣渠道的研究 ; 中國電影“走出去”所**的內容研究 ; 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機制研究。本圖書宏觀上有利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文化建設和電影走出去的重要戰略決策部署, 微觀上也可以為政府、企業提供了向海外推廣中國電影的方法與指導, 甚至還有利于探索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有效路徑, 為其他文化產品的國際化戰略提供示范作用。
電影的目光:中國電影“走出去”戰略研究 目錄
總 論 中國電影“走出去”戰略:在反思中前行 / 001
一??何謂電影強國??003
二??關于電影強國與電影“走出去”的辯證思考??006
三??冷靜客觀地正視中國電影海外傳播和“走出去”的基本現實??009
四??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戰略性思考??013
**章 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內容準備研究 / 019
一??影響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文化與社會因素??020
二??中國優勢文化符號的電影化梳理與表達??035
三??合拍片“走出去”的內容策略??049
四??形式與風格的國際化探索??066
五??跨文化交流典型影片文本分析??090
六??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內容策略與建議??115
第二章 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渠道及擴展研究 / 119
一??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渠道及拓展的歷史與當下??122
二??外交渠道與電影的文化政策學??127
三??藝術渠道與電影展映的“內外合力”??137
四??商業渠道與海推公司的“內外并用”??144
五??網絡及硬件渠道與電影傳播的“內外兼修”??150
六??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渠道策略與展望??161
第三章 中國電影的跨文化接受研究 / 165
一??西方主導的中國文化觀的形成與演變??166
二??刻板印象下的中國電影跨文化接受現狀??177
三??中國電影“走進”異質文化國家的策略分析??190
第四章 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機制優化研究 / 201
一??中國電影“走出去”的政府管理與調控機制優化研究??202
二??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商業機制優化研究??214
第五章 海外“期待視野”中的市場推廣與國際文化傳播——論中國電影大片的“二元對立”性及其對策 / 239
一??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和中國電影大片的意義??240
二??中國電影大片發展面臨的“二元對立”??245
三??美國受眾對中國電影的“期待視野”與中國電影大片的策略??251
第六章 中外電影受眾的“期待視野”融合與中國電影的非洲推廣 / 255
一??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亞非”與“歐美”齊驅??256
二??中國電影的非洲推廣與非洲觀眾的“期待視野”??259
三??從《戰狼Ⅱ》反思中國電影的非洲推廣與合作交流??262
參考文獻 / 265
后 記 / 271
電影的目光:中國電影“走出去”戰略研究 節選
一 何謂電影強國 電影大國與電影強國的區別可以用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來形容,如果把二者比作人,那么電影大國是一個身體肥胖者,電影強國則是一個身體健碩者。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關鍵是強身健體。筆者認為,評價一個國家是不是電影強國,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一是電影人有集體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電影是一種文化工業,也是一門現代藝術,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的表達載體,彰顯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氣象。每一個國家都有其獨特的文化,電影人是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者,自然有責任和義務用電影這樣一門藝術來表達、傳承和傳播本國的文化。這里有三個層次的問題需要思考,一是電影人自身是否對本土文化有充分的學習和理解,是否能將優秀的本土文化內化為自身的生命經驗和創作源泉。二是電影人是否有一種集體的文化自覺,在電影創作中自覺地將本土文化、精神、價值和審美的表達作為電影創作的重要使命,并以創作真正代表本土文化氣質和風范的電影為榮。三是電影人是否具備將本土文化、價值觀、審美精神轉化為可實現跨文化傳播的電影視聽語言來傳達的能力和素養。 二是電影創作者對本國的社會與現實有深刻的洞察和體認,并能在電影創作中付諸實踐。德國著名電影理論家齊格弗里德 ·克拉考爾在《電影的本性》一書中指出,“電影是對物質現實的復原。只有拿著攝影機到現實生活中去發現和拍攝那些有典型性的偶然世界,才能拍出符合電影本性的片。” 正在發生的物質世界,因為有了人的參與,而顯得豐富多彩,也充滿了戲劇性。社會現實是每一個藝術創作者都身在其中,又感同身受的境遇,是藝術創作的靈感來源。現實有美好的一面,更有殘酷的一面。生命有幸福的瞬間,但更多的是掙扎和無奈。而往往殘酷的現實和充滿掙扎的生命,才是電影激發觀眾共鳴和共情的價值點。一個國家的電影人如果失去對現實的敏銳觸感,沒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我們無法想象這個國家的電影會充滿力量。 三是電影文化傳遞出強大的價值感召力。電影是一個國家文化價值觀表達的重要載體,沒有價值觀的電影是沒有靈魂的。文化并無絕對的優劣之分,每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是這個國家人民的生命經驗和生存智慧不斷沉淀的結果。衡量一個國家是不是電影強國,很重要的標準是這個國家的電影是不是深入有效地表達了這個國家文化中的優秀價值觀。如果說電影是體,則文化是魂。同時,其他國家的電影觀眾在觀看這個國家電影的時候,一方面通過電影這個媒介了解了這個國家獨特的文化和豐富的社會生活,另一方面通過理解不同的文化和價值,帶來自我生命的啟發。 四是電影有自身獨特的電影風格、類型與語言。電影是一門形式感、風格性很強的藝術,其敘事模式、表達技巧、鏡頭語言和場面調度等都遵循某些基本的程式和規則,也有其變化和創新的可能。美國當代電影理論家大衛·波德維爾指出,“內容承載著意義,而形式是裝載著內容的容器。”真正的電影強國既需要繼承世界各國在電影風格、類型和語言上的探索成果,同時也要積極推陳出新,為世界電影風格、語言、類型的多樣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五是具備高度發達的電影工業體系。電影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工業。電影工業是現代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國家展示電影綜合實力和傳遞價值觀的主要方式。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包括劇本開發體系、制片管理體系、版權保護與開發體系和電影投融資體系等。沒有穩定的電影工業體系作為支撐,偶爾可能有一兩個天才級的電影人出現,但也只是曇花一現,無法形成全球觀眾對這個國家電影的觀影期待和形象認知,也很難形成一個國家的電影穩定高質量的產出和持續深入的對外文化影響力。 六是形成了相對健全、完善的電影管理體制和評估機制,讓好電影能脫穎而出。電影對觀眾價值觀的深刻影響,說明這是一門意識形態色彩很強的藝術類型。一個國家是否有相對科學、合理的電影管理體制,或者說電影治理體系現代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其是否是電影強國的重要指標。這里包括:如何讓電影創作者既有創作的底線、禁區,也有足夠的創作自由。如何保障電影創作者的基本權益,如何讓真正好的電影不是胎死腹中,而是脫穎而出。 七是有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票房號召力的電影導演、明星。電影是明星的藝術。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電影明星或明星導演,會吸引一大批忠實的電影觀眾,形成對這個國家電影形象的極大的正效應。美國好萊塢電影離不開明星導演斯皮爾伯格、卡梅隆等,明星演員施瓦辛格、萊昂納多等的全球影響力,朱塞佩·托納多雷讓我們對意大利電影充滿著藍色的憂郁情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讓我們對伊朗電影中的人性力量充滿期待,阿米爾·汗讓我們相信印度電影有某種特別的力量。 當然,電影強國的衡量指標不僅僅如此,但是這些指標足以讓我們來審視、評價和梳理我們離電影強國的距離,找尋差距的原因和找到努力的方向。
電影的目光:中國電影“走出去”戰略研究 作者簡介
陳旭光,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高教影視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主要著作有:《藝術的意蘊》《中西詩學的會通——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學研究》《藝術之維》《當代中國影視文化研究》《電影文化之維》《世界電影史》(譯著)《影視受眾心理研究》《影像當代中國:藝術批評與文化研究》《華語電影大片:創作、營銷與文化》《存在與發言——陳旭光電影文章自選集》《中國藝術批評通史(現代卷)》《當代中國電影的創意研究》《新世紀華語電影研究:美學、產業與文化》《藝境無涯:藝術學理論思考與批評實踐》《藝術的本體與維度》等。主編《在北大發聲:“批評家周末”文藝沙龍實錄(第一輯)》《北大學人電影研究叢書》及《中國電影藍皮書》《中國電視劇藍皮書》等系列叢書。 肖懷德,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兼職副研究員,騰云智庫專家,見地沙龍召集人。中南大學工學學士,北京大學考古學碩士,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研究領域為當代文化發展研究,關注戰略、政策、科技與創意經濟對文化演進的影響與嬗變。此外,自2016年起,發起見地沙龍,致力于促進科學、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對話交流與知識融通,并結合中國社會的當代處境,展開在“新人文”領域的跨學科學術討論與社會創新。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