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浮生六記精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452621
- 條形碼:9787548452621 ; 978-7-5484-5262-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浮生六記精講 本書特色
★本書是對《浮生六記》全面精彩的解讀。 ★本書解讀者與沈復是同鄉,在喜馬拉雅、蜻蜓、網易云等平臺有一檔原創欄目《蘇州味道》,且是高德地圖蘇州景區隨身聽解說員,她基于對蘇州的了解,結合文化背景、地域特色及吳地習俗對《浮生六記》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講解。 ★《浮生六記》被世人稱為“小紅樓”,本書引入《紅樓夢》的相關內容來進行橫向對比、解析,以便大家*深刻地理解原著。 ★對人物的分析有獨到的見解,*非人云亦云。解析的過程立體凸顯人物性格,給讀者一個生動的情景閱讀體驗。
浮生六記精講 內容簡介
目前市面上有關《浮生六記》的版本大都是原文+譯文的形式。讀者只能了解到原著的字面意思。而本書則是全面且深入解讀《浮生六記》的作品,將原著中涉及到的歷史背景、風土人情、人物性格及命運的分析、今人可以汲取的智慧等等全部融匯其中,此前從未有任何版本能像它一樣讓讀者對原著有如此深刻透徹的理解。
浮生六記精講 目錄
**章 閨房記樂
相見——冥冥中自有天意 / 002
相戀——走進婚姻殿堂 / 011
小別重逢——滄浪亭里的吟詩作賦時光 / 020
不祥之兆——一切早有定數 / 031
廝守——甜蜜的二人時光 / 041
歲月靜好——向往粗茶淡飯的平淡日子 / 051
打破陳規——女扮男裝及泛舟水上 / 062
第二章 閑情記趣
生活素箋——插花技巧及藝術情趣 / 080
苦中作樂——物質貧民與精神貴族 / 086
生活之道——用智慧把貧困日子過成一首詩 / 097
第三章 坎坷記愁
坎坷之始——矛盾重重,貧病交加 / 108
坎坷無奈——遠走他鄉,骨肉分離 / 119
漂泊奔走——求親靠友,雪上加霜 / 129
天人永隔——痛失至愛,回煞驚魂 / 141
家破人亡——幼子夭折,兄弟反目 / 152
第四章 浪游記快
游歷之始——攜友蘇杭游,尋訪隱居地 / 166
訪山游園——適逢皇上南巡,得幸一覽勝景 / 179
南下經商——初見長江,初遇歌伎 / 190
孽緣情深——半年一覺揚幫夢,贏得花船薄幸名 / 202
人間仙境——山林禪院,海上神燈 / 214
不系之舟——從函谷關云游至京城 / 224
附 錄 《浮生六記》原文
**卷 閨房記樂 / 230
第二卷 閑情記趣 / 242
第三卷 坎坷記愁 / 249
第四卷 浪游記快 / 260
浮生六記精講 節選
相戀——走進婚姻殿堂 好了,我們接著上一章講,上一章說到了沈復跟著母親去參加陳蕓堂姐的婚禮,并在陳蕓的詩稿上寫下“錦囊佳句”四個字。然后說這四個字不知不覺間為陳蕓的命運埋下了伏筆,那我們看看接下來他們又發生了什么。
正文是:那天晚上把親戚們都送出了城外,回來時已經半夜三更了。我突然覺得肚子餓,想找點吃的,老奴仆遞了一些蜜棗給我吃,我嫌太甜吃不下。
表達夜已深的原句是:是夜,送親城外,返已漏三下。短短一句話,滿滿的年代感,又是城門,又是滴漏。滴漏是古代的計時工具,我們去故宮里可以見到。漏三下大概是現代的晚上11點到1點之間。古代沒有電沒有燈,人們睡覺也都早,11點到1點就真的已經很晚了。
那么沈復餓了,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看正文:蕓悄悄拉了一下我的袖子,我跟她到了她的閨房,看到蕓事先藏好的熱粥和小菜,我高興地立馬拿起筷子。正在這時,蕓的堂哥玉衡在外面喊她:“淑妹快來!”蕓趕忙一邊關門一邊說:“我很累,馬上要睡覺了!苯Y果玉衡硬是擠了進來,看到我正在吃熱粥,就笑話蕓說:“剛才我說想吃粥,你告訴我沒有了。原來你是藏著給你的夫君吃。 笔|非常難為情地跑開了,長輩和孩子們都在笑話她。我也不高興,就帶著老奴仆走了。
這次的吃粥事件是蕓**次在二人的生活里表現出聰慧和體貼,在這之后她的每一次出場和行為都會讓你驚訝和贊嘆!我們先說這里,試想,沈復在喊肚子餓的時候,蕓就已經提前藏好粥和小菜并且已經熱好了,太難得了!這說明蕓時刻在關注沈復,知道他可能忙于事務沒有吃飽,晚上會餓,也觀察著沈復的動向,知道他會在什么時候有空,這才提前悄悄熱好粥。這份愛太體貼溫柔了!
女人在愛情面前,堂哥算什么?要粥?沒有!只給自己心上人悄悄留著。只是不巧,這個事情就被這么戳破了。放在今天這也是大寫的尷尬,更何況在封建年代呢!那個時候人們對男女關系非常敏感,女孩子更是有滿滿的羞恥感!都t樓夢》里面薛蟠喝酒以后說自己的妹妹薛寶釵:“好妹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你這金,要揀有玉的才可正配。你……見寶玉有那勞什骨子,自然如今行動護著他!边@些話讓寶釵都足足哭了一個晚上,可想而知陳蕓的窘迫。她的跑開不是帶著嬌羞的那種心情,而是帶著被嘲諷的屈辱。所以沈復才冷著臉走了。
接著看正文:自從吃粥事件發生后,我再去陳蕓家,陳蕓都避開我不見。我知道她是怕人恥笑她。
至此,他們的婚前時光就結束了。
我們接著往下看,正文是:到了乾隆庚子年也就是1780年的正月二十二日,是我和蕓的大婚之日。我看蕓的身材依然像往日一樣單薄,揭開紅蓋頭后,我們微笑著四目相對。
這一笑啊,不簡單!一是說明了蕓的性格開朗大方,二是說明二人心有靈犀,非常默契。有一種終于等到你的感覺。
在李白的《長干行》里也說到了一個新嫁娘,她是這樣的形象——“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是說14歲嫁給夫君的時候,根本害羞得不敢露正臉,始終低著頭面向墻壁的暗處,任你千呼萬喚也不回頭。直到15歲才慢慢露出笑顏。害羞了整整一年。r且他們還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小伙伴,從“妾發初覆額”的年紀就已經“折花門前劇”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從三四歲的時候兩個小小的小伙伴就在一起玩了,而且他們同住在長干里,基本上是天天在一起玩耍的。
你看,即便是這么熟悉了,結婚還需要整整一年的時間,這個新嫁娘才能大大方方地面對自己的夫君。
不過,唐代和清代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了。
我們接著看正文吧!喝過合巹酒之后,我們并肩坐著吃晚飯,我偷偷在桌子下面握住她的手腕,覺得觸手溫暖,肌膚細滑,心里不由得像小鹿亂撞一樣怦怦直跳。
合巹是古代的一個儀式,始于周朝。是把一個苦葫蘆掏去瓤,切成兩半,然后再用紅線拴起來,新婚夫妻二人每人拿一半盛苦酒喝,喝完再把葫蘆合二為一。這寓意著夫妻二人愿意同甘共苦,然后一心一意。
合巹酒也就是今天的交杯酒,現在的我們連葫蘆都難得見到了,更別提這種古老的合巹酒儀式了。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親,再者,由于各種禮節的約束,無論大戶人家還是普通人家的小兒女們直到結婚了才有真正的肌膚相親。在這里,即便已經結成了夫妻,沈復還是偷偷在桌子下面握了一下蕓的手。這美好的**次親密舉動讓我們都覺得特別含蓄,特別美好。
接著看正文:我讓蕓多吃些肉,結果這幾天是蕓的齋戒期,她已經吃了很多年的齋了。我心里悄悄算了下,她開始吃齋的日子正好是我出痘瘡的階段。所以我笑著對她說:“現在我已經紅光滿面,健健康康的了,姐姐你是不是可以開戒了呢?”蕓滿眼笑意,點了點頭。
我們現代人對痘瘡沒有什么感覺,但是在古代,很多人都談痘色變。痘瘡也就是天花,那可是絕癥,一旦得了那就只能聽天由命。
據《清宮檔案揭秘》記載,清朝入關后十位皇帝中,順治、同治直接死于天花,康熙與咸豐雖然僥幸從天花的魔爪下撿回性命,臉上卻留下了麻子。
天花在古代中國是不治之癥,在國外也好不到哪里去。據統計,17世紀,單歐洲就有4000萬人因得天花而喪失了生命。所幸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琴納發明“牛痘接種”,然后,1976年全球推行接種牛痘,*終世界衛生組織在1980年宣布天花病毒已經滅絕。
再回到書里,沈復僥幸活了下來,但是家人們也跟著遭了一趟罪,以前的人無計可施之后就只能寄希望于佛祖,連小小的陳蕓都替他吃齋祈福。注意哦,陳蕓是背著所有人吃齋的,肯定不好跟母親講嘛!也不好意思跟沈復說,就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堅持了好多年。這不得不讓人佩服,有時候見微知著,從這個細節就能看出蕓的性格太堅韌,太有主見了!當然,這也是兩小無猜的情感的見證。
站在沈復的角度上,大婚之日,心愛的妻子就坐在旁邊,自己也剛剛知道原來她為自己吃齋好多年,這時候百煉鋼都化成繞指柔了。此后沈復對蕓的體貼和愛護就是從這些點點滴滴積攢起來的。
我們接著看正文:24日我的姐姐出嫁了,23日是國忌,民間不能操辦喜事,所以22日晚上我家就為姐姐出嫁而宴請賓客。蕓去堂前招待客人,我還在洞房里跟伴娘一起喝酒,跟她猜拳我總是輸,*后喝得不省人事睡著了,醒來的時候蕓已經在梳妝打扮了。
試想,結婚當天的新娘,晚上就已經出門以主人的身份為出嫁的姐姐而招待賓客,蕓可真是賢惠大度。
繼續看正文:這一天親朋好友絡繹不絕,掌燈之后家里才開始熱鬧起來。24日夜里12點,我以小舅子的身份送姐姐出嫁,回來都快凌晨3點了,這時候萬籟俱寂,家家戶戶滅著燈正沉浸在夢鄉。我悄悄走進臥室,老奴仆正靠著床沿打盹,蕓已經卸了妝但還沒有休息。明亮的燭光下,她低垂粉頸拿著一本書看得很專注。
到這里啊,男人和女人的差別,或者說沈復和蕓的差別就已經出來了。你看,新婚夜里,蕓作為主人去招待賓客,而沈復在猜拳喝酒還喝得不省人事,一覺睡到大天亮。這天夜里沈復去送姐姐過門,而蕓就為他亮著一盞燈等著。她沒有熄了燈睡去,也沒有亮著燈打盹,而是邊等邊看書,這份繾綣情深很一目了然。
再看原文,我摸了摸蕓的肩膀問:“姐姐這些天這么辛苦,為什么還孜孜不倦呢?”蕓連忙回頭并起身說:“我正打算睡呢,開書櫥就看到了這本書,讀著讀著就忘了困意。《西廂記》我早就有耳聞,今天才算看見,作者真不愧是個才子,但是這下筆也太過尖酸刻薄了。”我笑著說:“就是因為他是才子,他的文章才能這樣尖酸刻薄!”這時,老奴仆催我們盡快休息,我讓她關了門先離開。
他們的這番對話讓我想起前幾天才看的一篇文章“有一種愛,叫順便”,是說男人去買個菜然后繞道很遠,尋尋覓覓才找見妻子愛吃的甜品買了回來。妻子驚喜地問起來時,男人只淡淡地說:“買菜就順便買了。”這里也是,蕓明明日夜操勞,又是自己的婚禮又是姐姐的婚禮,睡得晚起得早。但是她還是熬夜等沈復,問起時一筆帶過。
這就是我對你好,但是又不讓你為此而感激甚至內疚。當然,這個是我看完整本書對陳蕓的性格了解了之后才做的解讀。光看這一小段看不出來。
接著看正文:然后我就和蕓一起坐著說說笑笑,仿佛是多年不見的知己好友一樣。我開玩笑地用手輕輕試探了一下她的心口,感覺到蕓的心狂跳不止。于是俯首在她耳邊說:“姐姐的心為什么跳得這么快?”蕓羞澀地莞爾一笑,我只覺得心頭一縷情絲牽動,仿佛魂魄都被收走了。抱著她坐上床榻,放下帳子,渾然不覺東方的天空已然泛起了魚肚白。
到這里,我只想到了蘇東坡的那首詩: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關于這段,原版的描寫非常美好:遂與比肩調笑,恍同密友重逢。戲探其懷,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乃爾耶?”蕓回眸微笑。便覺一縷情絲搖人魂魄,擁之入帳,不知東方之既白。 我們體會到的美好正是嵌入沈復記憶深處的美好。
可能是已經知道了結局,所以在我讀來總覺得是有一股揮之不去的淡淡的傷感。
接著看正文:蕓做了新娘子后,起初很謹慎沉默,一整天都沒有半點動氣的時候,跟她講話,她總是微微笑笑而已。她對待長輩非常尊敬,對待下人也很溫和,處事面面俱到不會有什么不妥之處。每當太陽剛剛升起照上窗子時,蕓便立馬穿衣起床,就好像有人在催促她似的。
我笑著說:“現在你已經和藏粥的時候不一樣了,怎么還怕別人嘲笑呢?”蕓回答道:“以前是為你藏粥被人笑話,但現在不是怕被嘲笑,只是不想被公婆覺得新媳婦懶惰罷了。”
陳蕓的小心翼翼讓我想到了林黛玉剛進賈府時,不肯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怕被人恥笑的樣子。你可別以為像今天的女孩子一樣嫁進來了就是王了,我的地盤我做主。在古代媳婦*沒有地位,公公婆婆就是天,夫君是王,如果伺候不好公婆或者有一丁點兒沒有滿足公婆那就等著卷鋪蓋走人,丈夫也沒有辦法幫自己。
究其原因,跟古代的一些禮法有關系,比如三從四德,七出之罪,還有一些內則。三從四德中的三從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也就是說女人基本沒有自我,就圍繞著老公和兒子轉了。四德指德、言、容、工。而這幾項基本上就是圍繞著公婆轉了,就是說如果你品德不好,講話有問題,儀態不端莊,治家之道不好那就不賢惠,輕者挨批,重則被休。而七出之罪里有兩條,不事姑舅和口舌,不事姑舅指的是不孝順公婆,口舌就是多嘴多舌或者吵架拌嘴,這兩條里隨便滿足哪一條都隨時可能被休。
這就是陳蕓那么小心翼翼,注意言行舉止的原因。如果你們說陳蕓的婆婆不是自己的姑姑嗎,還怕什么?各位,古代姑表之間結婚的非常多,結婚前是親戚,結婚后就是婆媳,在兒子面前媳婦永遠是外人,哪怕是親侄女,這個在后面你們會聽到原委。陸游的妻子唐婉不也是自己的表妹嘛,唐婉照樣被婆婆也就是自己的姑姑給休了。
古代還有《禮儀·內則》規定更奇葩,到了清代稍微好些了。即便如此,你看《紅樓夢》里李紈和王熙鳳每天都要站著伺候婆婆和賈母吃飯,完了她們才能各回各家吃飯去。賈府多氣派啊,上上下下有幾百號丫頭婆子在伺候著。在這樣富貴的人家,媳婦們都要事事小心,小門小戶和貧困人家就更是事必躬親,小心翼翼了。
有句話說媳婦熬成婆,這句話真是流傳下來的一句實話,我們現在不大理解個中意思,在古代這個就是真實寫照。你想啊,作為媳婦的時候對婆婆那是百依百順逆來順受,婆婆簡直就是懸在媳婦頭上的一把刀啊,稍有不慎刀就下來了。終于苦苦捱到婆婆死了,自己也當上婆婆了,總算可以揚眉吐氣了,所以又延續上一輩的惡習極盡手段地刁難兒媳婦。這個就是媳婦熬成婆。
好了,我們接著看正文:沈復說,我雖然希望她陪著我再多睡一會,但又覺得她確實德行端莊,就陪著她一起早起了。從此以后我們耳鬢廝磨,形影不離。我們夫妻感情的默契和美好找不到合適的言語來形容。
自古好的夫妻感情都是二人共同經營的,靠一己之力撐不起美好的感情。沈復一再寫蕓的各種美好,但其實這世界在你眼里是什么樣子也折射出你對這世界是什么態度,同理,沈復一直說蕓好也表明沈復是一個懂得感恩心存美好的人。
比方說前面沈復說蕓新婚后沉默寡言,如果是氣量小的狹隘男人可能就會覺得娶了個無趣的妻子,再比如蕓每天清晨慌里慌張地早起穿衣,如果是愚蠢固執的男人又會覺得蕓太神經質了。因為有沈復的理解和呵護,才有蕓后來的活潑與坦誠相待。所以他們的感情才美好得無法用言語表達。
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學著看對方的長處和優點,不要一味地盯著短處;閼訇P系是動態平衡的關系,是施和受的過程,你投入的是厭惡和責怪,收到的就是怨恨和冷漠,你投入的是理解和關懷,收到的將是感激與加倍的愛。只有在這樣正向的動態關系中,婚戀關系才會越來越完美。不要指責對方不好,指責之前先審視一下自己有沒有做到*好。
好了,那么俗話說水滿則溢,月盈則虧,沈復都說了他們的感情好到無法用言語去說了,接下來就該轉折了。那究竟發生了什么轉折呢?我們留到下文去說吧!
浮生六記精講 作者簡介
沈復(1763—1832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代文學家,江蘇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多才多藝,工詩善畫。
著有自傳體作品《浮生六記》 六卷(后佚兩卷),對后世影響甚大。 爾生不凡,原名葛湘蕓,江蘇人,喜馬拉雅/蜻蜓/網易云等平臺主播,著有原創文字+原創音頻專輯《蘇州味道》。
十點讀書、有書等多平臺簽約/邀約/專欄作者。
“微信讀書”簽約講書人,主講書目有《詩經:越古老越美好》《浮生六記》《生活是很好玩的》《身份的焦慮》《一個人的村莊》。
高德地圖“景區隨身聽”講解者,講解景點有“蘇州博物館”“拙政園”“金雞湖”“網師園”“揚州個園”“尚湖風景區”“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等。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