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我的前半生 全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449201
- 條形碼:9787548449201 ; 978-7-5484-492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的前半生 全本 本書特色
◆愛新覺羅·溥儀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他既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下的*后一位皇帝。而且古往今來,溥儀是唯一一個親筆為自己立傳的皇帝。 ◆內容豐富詳實。洋洋灑灑四十多萬字的回憶錄,詳細記敘了晚清宮廷的日常瑣事和秘聞,展現了民國軍閥明爭暗奪的權力風暴,披露了偽滿政權的內幕和詭計,也坦言自己接受改造由皇帝變為普通公民的變化。作者的心路歷程也由此一點點為讀者所察覺熟知。 ◆精裝典藏。為數不多的精裝版本。封面設計大氣穩重,用紙考究,給人很好的閱讀體驗且具有收藏價值。
我的前半生 全本 內容簡介
《我的前半生(全本)》是中國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撫順戰犯看管所中所寫的自傳。全書按時間順序展開,從家庭背景寫起,回顧了自己在三歲時入宮做了皇帝,后來遭遇辛亥革命、退位、民國成立、北洋軍閥混戰、出宮、客寓天津、做偽滿“皇帝”、逃亡等,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接受改造,成為普通公民的全部歷史。 全書真實地呈現了溥儀在獄中接受改造的精神風貌,對了解溥儀的思想轉變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其內容未做任何刪減,保持了原汁原味。這是一部回憶錄,更是一本特定歷史環境下的自省書。從中,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瞥見特定歷史環境末代皇帝的悲劇與喜劇,他的人生道路凝聚著近現代社會的變遷。
我的前半生 全本 目錄
[目錄]
引言 中國人的驕傲
**章 我的家世(1859—1908)
一、醇賢親王的一生
二、外祖父榮祿
三、慈禧太后的決定
四、攝政王監國
五、親王之家
第二章 我的童年(1908—1917)
一、登極與退位
二、帝王生活
三、母子之間
四、毓慶宮讀書
五、太監
六、我的乳母
第三章 北京的“小朝廷”(1917—1924)
一、袁世凱時代
二、丁巳復辟
三、北洋元老
四、不絕的希望
五、莊士敦
六、結婚
七、內部沖突
八、遣散太監
九、整頓內務府
十、紫禁城的末日
十一、在“北府”里
十二、三岔口上的抉擇
十三、由“使館區”到“租界地”
第四章 天津的“行在”(1924—1930)
一、羅振玉的努力
二、我和奉系將領之間
三、謝米諾夫和“小諸葛”
四、東陵事件
五、領事館、司令部、黑龍會
六、鄭孝胥的理想
七、“行在”生活
第五章 到東北去(1931—1932)
一、不靜的“靜園”
二、日本人意見分歧
三、會見土肥原
四、白河偷渡
五、在封鎖中
六、我的所見與所思
七、會見板垣
第六章 偽滿十四年(1932—1945)
一、同時上演的另一臺戲
——摘錄一個參與者的記述(1931—1932)
二、登場
三、“元首”的“尊嚴”
四、李頓調查團
五、第三次做“皇帝”
六、吉岡安直
七、我的恐懼
八、四大“詔書”及其他
九、在羊的面前是狼
十、“后”與“妃”的命運
十一、大崩潰
第七章 在蘇聯的五年(1945—1950)
一、疑懼和幻想
二、放不下來的架子
三、我不認罪
四、遠東國際軍事法庭
第八章 由抗拒到認罪(1950—1954)
一、回到了祖國
二、**次寫自傳
三、乾隆的田黃石印
四、黑色的皮箱
五、交代一段歷史真相
六、檢舉與認罪
七、震動
八、原形畢露
第九章 認罪以后(1955—1956)
一、觀測“氣象”
二、勞動滋味
三、生活檢討會
四、血淚控訴
五、平頂山的方素榮
六、臺山堡一家農民
七、第三次崩潰
第十章 一切都在變(1956)
一、*初的答案
二、會見親屬
三、日本戰犯
四、離婚
第十一章 “世界上的光輝”(1957—1959)
一、在我心里失掉過的
二、解放了的人
三、美與丑、善與惡
四、“監獄”
五、“所方”
六、命運是可以掌握的
第十二章 特赦(1959)
一、中共中央的建議
二、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三、告別
我的前半生 全本 節選
《我的前半生(全本)》: 我父親有兩位“福晉”,生了四子七女。我的第二位母親是辛亥以后來的,我的三胞妹和異母的三、四弟,四、五、六、七妹出生在民國時代。這一家人到現在,除了我還有二、四兩弟和二至七這六位妹妹。父親活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一九五一年年初。母親早于一九二一年逝世。父親的日記里說是“痰厥”,其實是吞鴉片自殺的。是因為我在宮里和端康太妃爭吵,不服她管教,太妃把我母親叫進去訓斥了一頓,她回到家里便吞煙自盡了。 母親和父親是完全不同的類型。有人說旗人的姑奶奶往往比姑爺能干,或許是真的。我記得我的妻子婉容和我的母親瓜爾佳氏就比我和父親懂得的事多,特別是會享受,會買東西。據說旗人姑娘在家里能主事,能受到兄嫂輩的尊敬,是由于每個姑娘都有機會選到宮里當上嬪妃(據我想,恐怕更重要的原因是兄弟輩不是游手好閑就是忙于宦務,管家理財的責任自然落在姊妹們身上,因此,姑娘就比較能干些)。我母親在娘家時很受寵,慈禧也曾說過“這姑娘連我也不怕”的話。母親花起錢來,祖母和父親非常頭痛,對她簡直沒辦法。父親的收入,不算田莊,親王雙俸和什么養廉費每年是五萬兩,到民國時代的小朝廷還是每年照付,每次俸銀到手不久,就給母親花個精光。后來父親想了很多辦法應付她,曾經和她在財務上分家,給她規定用錢數目,甚至還用過摔家伙的辦法,比如拿起條幾上的瓶瓶罐罐摔在地上,以示憤怒和決心。但一切辦法都不生效,特別是總摔東西舍不得,后來專為這幕戲準備了一些摔不碎的銅壺鉛罐之類的東西(我弟弟見過這些“道具”)。自然,這些威風也被母親識破,結果還是父親再拿出錢來供她花。花得我祖母每到月底對著賬房送來的賬條嘆氣流淚,我父親也只好再叫管事的變賣古玩、田產抵虧空。 母親不但花父親的錢,也時常拿出自己貴重的陪嫁首飾去悄悄變賣。她究竟有些什么開銷呢?我后來才知道,她除了生活享受之外,曾避著父親,把錢用在政治活動上,通過榮祿的舊部如民國時代步兵統領衙門的總兵袁得亮之流,去運動奉天的將領。這種活動,還有太妃們參與。她們為了復辟的夢想,拿出不少首飾,白費了不少銀子。溥杰小時候親眼看見過她和太妃的太監鬼鬼祟祟地商議事情,問她是什么事,她說:“現在你還小呢,將來長大了,就明白我在做著什么了。”她卻不知道,她和太妃們的那些財寶,都給太監和袁得亮中飽了。她對她父親的舊部有著特殊的信賴,甚至對袁世凱也能諒解。辛亥后,醇王府上下大小無不痛罵袁世凱,袁世凱稱帝時,孩子們把報紙上袁世凱的眼睛都摳掉了,唯獨母親另有見解:“說來說去不怪袁世凱,就怪孫文!” 我的弟弟妹妹們從小并不怕祖母和父親,而獨怕母親。傭仆自然更不用說。有一天,我父親從外面回來,看見窗戶沒有關好,問一個太監:“怎么不關好?”不知這太監聽成了什么,回答說:“因為奴才的奶奶還沒回來。”父親聽了這句驢唇不對馬嘴的話生了氣,罰他跪在地上。一個女仆說:“要是老爺子,還不把你打成稀爛!”老爺子是說的母親,她和慈禧一樣,喜歡別人用對男人的稱呼來叫她。 我三歲進宮,到了十一歲才認得自己的祖母和母親,那是她們奉太妃之召進宮的。我見了她們,只覺得很生疏,一點不覺得親切。不過我還記得,祖母的眼睛總不離開我,而且好像總是含著淚光,她經過慎重選擇說些十分單純的問飽問暖話,這是充滿著被封鎖起來的慈愛的。母親給我的印象就完全不同,我見了她的時候除生疏之外更加上幾分懼怕。 ……
我的前半生 全本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溥儀(1906.2.7—1967.10.17),字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 1908年登基,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至此清朝統治結束。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曾短暫“復辟”。1934年3月1日,成為在日本控制下的偽滿洲國傀儡皇帝。1945年8月17日,被蘇聯紅軍俘虜,帶往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被首批特赦,成為新中國一名普通公民。曾任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67年10月17日因腎癌在北京去世,終年61歲。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