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審美閱讀十五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221730
- 條形碼:9787301221730 ; 978-7-301-22173-0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審美閱讀十五講 本書特色
作者近年來集中于文本細讀理論與實踐,發表了大量文章,本書選取他在小說、古詩、新詩、散文鑒賞方面的精彩篇章,包括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孔乙己》、《祝福》、《下江陵》、前后《赤壁賦》、《再別康橋》、《死水》、《記念劉和珍君》、《聽聽那冷雨》等代表作品的賞析,在本土理論的框架下,回到文學文本自身,嘗試“審美閱讀”。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審美閱讀十五講 內容簡介
作者近年來集中于文本細讀理論與實踐,發表了大量文章,本書選取他在小說、古詩、新詩、散文鑒賞方面的精彩篇章,包括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孔乙己》、《祝福》、《下江陵》、前后《赤壁賦》、《再別康橋》、《死水》、《記念劉和珍君》、《聽聽那冷雨》等代表作品的賞析,在本土理論的框架下,回到文學文本自身,嘗試“審美閱讀”。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審美閱讀十五講 目錄
**講真善美的“錯位”
一假美學的“真”和真美學的“假”
二想象:假定、自由和苦悶的象征
三真善美的“錯位”
四惡不必丑,善不必美
五情感的審美超越實用
第二講小說:因果關系、打出常規和情感錯位
一為什么要從文學形式開始?
二“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模式的荒謬性
和“生活的橫斷面”
三情節的構成:假定的、獨特的情感因果性
四把人物打出常規,暴露深層心態
五讓同一情感結構之中的人物心理發生“錯位”
第三講曹操從熱血青年變為血腥屠夫的條件:多疑
一多疑是從美化轉化為丑化的關鍵
二陳宮的眼睛在小說結構中的“錯位”功能
第四講武松打虎和李逵殺虎
一武松神性中的人性
二為什么不能讓老虎把武松吃了?
三從不怕老虎到害怕老虎
四李逵殺四虎為什么不及武松打一虎?
第五講《祝福》:禮教的三重矛盾和悲劇的四層深度
一八種死亡中*精彩的一種
二悲劇的兇手:荒謬的自相矛盾的偏見
三“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為什么要特別提出來?
四“你放著吧,祥林嫂!”這一句話為什么會致祥林嫂于死地?
五與情節無關的“我”為什么占了那么多篇幅?
六情節鏈鎖性淡出和人物多元感知錯位的強化
第六講《孔乙己》:魯迅為什么*偏愛?
一為什么讓與情節無關的小店員來敘述?
二“笑”的多重意味的錯位
三平靜敘述中的“大家風度”
四雜文成分對小說構成干擾嗎?
第七講古典詩歌:比喻、意象、意脈、
意境和直接抒情
一比喻和詩的比喻
二審美規范形式強迫內容就范
三詩的意象:意決定象
四意脈的三種形態和意境
五推敲典故的片斷意脈和整體意境的矛盾
六意境的“情景交融”和直接抒情的“無理而妙”
第八講從李白《下江陵》看絕句的結構
一為什么杜甫的絕句評價甚低?
二唐人絕句的“壓卷”之作和感知變異
三為什么不能說輕“心”已過,而要說
輕“舟”已過?
四吳喬:“詩酒文飯”之說
五楊載:絕句第三、四句的“婉轉變化”工夫
六流水句的功能
七“詩中有畫”的片面性
八詩中之畫應該是動畫
第九講《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的赤壁豪杰風流和智者風流之夢
一上片并不是“即景寫實”
二風流:名士風流和豪杰風流
三智者風流之夢
第十講《再別康橋》:無聲獨享的記憶是*美好的音樂
一是分析文本還是主觀強加?
二哪里來的“離愁”?
三從語詞還原入手揭示內在矛盾
四為什么不能放歌而只能沉默?
五從強烈的感情到瀟灑的感情
六從全過程到凝聚在一個焦點上
第十一講《死水》:“以丑為美”的藝術奧秘
一象征派和浪漫派的不同
二“以丑為美”的難度的克服
三聞一多的愛國與反共
四聞一多的現代格律詩追求
第十二講散文:從審美、(亞)審丑到審智
一“真情實感”論的貧乏和僵化
二直接歸納:詩的形而上和散文的形而下
三審美、審丑和幽默的亞審丑
四審智的高度
第十三講古典審美散文賞析原則和方法
一文本是三個層次的立體結構
二突破表層意象揭示中層意脈的起伏
三同類相比:現成的可比性
四《隆中對》和《三顧茅廬》:文學規范
形式的深層分析
五《小石潭記》和《江雪》:形而下和形而上
六《岳陽樓記》和《醉翁亭記》:永遠憂愁和無限快樂
七語言節奏的奧妙
第十四講現當代散文個案分析
一魯迅《記念劉和珍君》:情理交融的悲歌和頌歌
二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聽出整個生命的文化記憶
三魯迅《阿長與山海經》的審丑核心詞
偉大的神力
四汪曾祺《跑警報》:在災難面前的“不在乎”哲學
第十五講西方散文:審智與審美的結合
一培根《談讀書》
二梭羅《瓦爾登湖》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審美閱讀十五講 作者簡介
孫紹振,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現為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福建師范大學海峽兩岸文化發展協同創新中心顧問。主要專著有《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文學創作論》、《美的結構》、《論變異》、《月迷津渡——古典詩歌個案分析》等。2009年,韓國學術情報出版社出版《孫紹振文集》(八卷)。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