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茶經述評(外六種)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59546
- 條形碼:9787109259546 ; 978-7-109-25954-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茶經述評(外六種) 本書特色
吳覺農先生是現當代中國茶業的偉大代表。他畢 生關心茶葉,關心農民,從事茶業,為中國茶業發展 作出了 貢獻,是中國茶業復興、發展的奠基人。
同時他又是一位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政治活動家和 愛國主義者,始終關注中國社會發展。他一生著述宏 富,在茶學、農學、經濟學、社會、家庭、婚姻、人 生等多方面,都有著眾多的著述和譯作。
《吳覺農集》內容廣泛,全面反映了吳覺農茶學 思想的方方面面,閱讀和學習它,對弘揚中華茶文 化、振興中國茶產業具有現實意義。
茶經述評(外六種) 內容簡介
本書為研究中國現當代茶業史提供堅實的資料基礎, 對當今倡導“茶為國飲”, 研究茶業可持續發展振興中國茶業, 弘揚中華茶文化, 關注解決“三農”問題等, 都有著重大的意義。該書共分10章, 內容包括: 茶的起源 ; 茶的采制工具 ; 茶的制造 ; 煮茶的器皿 ; 茶的烤煮等。
茶經述評(外六種) 目錄
序
凡例
茶經述評
序
前言
章 茶的起源
節 《茶經·一之源》譯注
第二節 《茶經·一之源》述評
一、茶的祖國
二、茶樹的形態特征
三、“茶”字的字源
四、茶樹生育的生態條件
五、茶樹的栽培方法
六、鮮葉品質的鑒別方法
七、茶的效用
第二章 茶的采制工具
節 《茶經·二之具》譯注
第二節 《茶經·二之具》述評
一、采茶工具
二、蒸茶工具
三、成形工具
四、干燥工具
五、計數和封藏工具
六、采制工具的發展6l
第三章 茶的制造
節 《茶經·三之造》譯注
第二節 《茶經·三之造》述評
一、茶葉的采摘
二、唐代餅茶的制造法
三、制茶工藝和茶類的發展
四、現代主要茶類的制造工藝
五、茶葉品質審評
第四章 煮茶的器皿
節 《茶經·四之器》譯注
第二節 《茶經·四之器》述評
一、“伊公羹”和“陸氏茶”
二、從鍰到瓶
三、餅茶的特殊用器——碾
四、煮茶器皿與茶湯品質的關系
第五章 茶的烤煮
節 《茶經·五之煮》譯注
第二節 《茶經·五之煮》述評
一、烤和碾
二、火——燃料的選擇
三、煮茶用水
四、煮和酌
第六章 茶的飲用
節 《茶經·六之飲》譯注
第二節 《茶經·六之飲》述評
茶經述評(外六種) 作者簡介
吳覺農(1897-1989),是中國當代茶業復興、發展的奠基人,被譽為“當代茶圣”。生前曾任中央農業部首任副部長兼任中國茶業公司經理;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及中國農學會名譽會長、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等。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成就是多方面的。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即投身振興農業和茶葉事業,奮斗70余年,是我國新興茶葉試驗場、研究所、商品檢驗、機械制茶、高等院校茶專業教育和茶葉自主出口貿易等各個領域的開創者和領導者。新中國成立后,即創辦中茶公司,成為第一家國營專業公司,并擘劃了全面發展中國茶業的藍圖。 他一生著作甚豐,早年所寫《中國農民問題》一文,被毛澤東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選為參考教材,有關茶葉的著作主要有“赴海外考察報告”、《中國茶業復興計劃》《中國茶業問題》《吳覺農選集》,譯著《茶葉全書》等。晚年主編《中國地方志茶葉歷史資料選輯》《茶經述評》,尤其后者是他的一部力作,被認為是茶學里程碑。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