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政策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068857
- 條形碼:9787513068857 ; 978-7-5130-6885-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政策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以全球科技創新競爭日趨激烈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為大背景,以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利用規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研究方法,在系統梳理國內外學術前沿文獻基礎上,較深入的研究了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理論基礎、機理、模式、績效、國際比較等,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優化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決策建議。
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政策研究 內容簡介
提出了推進湖北省科技創新供給側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創造性地提出了轉觀念、改體制、重激勵、去約束、補短板的基本思路和提升增量、激活存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的具體路徑選擇。
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政策研究 目錄
**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第二節國內外研究現狀及評價
一、科技創新供給機制研究
二、科技創新供給路徑研究
三、科技創新供給模式研究
四、科技創新供給績效研究
五、科技創新供給政策研究
六、有關湖北省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研究
七、簡要評述
第二章湖北省科技創新供給側SWOT分析
**節優勢與劣勢分析
一、優勢
二、劣勢
第二節機會與威脅分析
一、機會
二、威脅
第三節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湖北省大中型企業科技創新供給現狀
二、湖北省小型科技企業的科技創新供給現狀
三、湖北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創新供給現狀
第四節基于SWOT分析的發展策略
一、優勢——機遇策略
二、劣勢——機遇策略
三、優勢——威脅策略
四、劣勢——威脅策略
第三章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能力提升內容研究
**節湖北省政府科技資源配置能力提升研究
一、政府科技資源配置原理分析
二、政府科技資源配置能力分析
三、政府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角色定位
四、政府科技資源配置能力提升路徑
第二節湖北省原創性知識生產供給能力提升研究
一、湖北省工業企業原創性知識生產供給現狀
二、湖北省研究與開發機構原創性知識生產供給現狀
三、湖北省高等學校原創性知識生產供給能力
四、湖北省高技術產業原創性知識生產供給能力
五、湖北省原創性知識生產供給能力提升路徑
第三節湖北省創新環境供給能力提升研究
一、創新環境供給能力分析
二、創新環境供給能力提升思路
第四節湖北省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提升研究
一、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分析
二、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制約因素分析
三、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提升路徑
第五節湖北省創新人才培養供給能力提升研究
一、創新人才供給能力分析
二、創新人才供給能力提升路徑
第六節湖北省創新體制機制供給能力提升研究
一、創新體制機制供給能力分析
二、創新體制機制供給能力提升路徑
第七節創新鏈治理視角下湖北省科技創新供給能力提升研究
一、科技創新供給能力提升的創新鏈治理理論分析
二、湖北省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的創新鏈分析
三、歸納與小結
第四章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國際比較與借鑒
**節美國硅谷——技術創新的發源地
一、地理條件
二、流動機制
三、資金供給
四、知識資源
五、政策支持
六、創新文化
第二節日本筑波科學城——現代科技烏托邦
一、起源
二、轉型
三、啟示
第三節韓國大德研發特區
一、階段特點
二、發展模式
第四節德國典型高科技產業園區研究
一、政府保障與政策激勵
二、高校協作與互補機制
三、職能擴展與優化服務
四、合作機制與管理制度
五、風險投資及金融服務
第五節國際科技園區發展經驗比較與借鑒
一、明確定位,突出重點
二、利用優勢,擴大集群
三、搭好橋梁,服務創新
四、以人為本,激勵創新
五、合理分配,有效供給
第五章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戰略研究
**節微觀層面——供給側主體戰略
一、自主創新研發戰略
二、協同創新戰略
三、關鍵技術長期培養戰略——以核心技術為創新基點
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五、標準化戰略
六、精簡研發戰略——科技創新的新趨勢
七、企業構建基于互聯網開放式創新平臺戰略
第二節中觀層面——產業戰略層面
一、比較優勢發展戰略
二、后發優勢戰略
三、差異化戰略
四、龍頭帶動戰略
第三節宏觀層面——區域戰略
一、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戰略
二、市場推動戰略
三、集群式創新戰略——產業集群促進戰略
四、培養多元化的創新主體戰略
五、培育科技服務機構戰略
六、智慧專業化戰略——基于區域發展戰略的新選擇
七、科技孵化器戰略——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創新搖籃
第六章湖北省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一、指標選取標準
二、評價指標的選取和指標體系的構建
三、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方法
第二節2015年湖北省與東部九省市科技創新能力的比較
一、創新能力的總體比較評價
二、創新能力的分類比較評價
第三節2016年湖北省與東部九省市科技創新能力的比較
一、創新能力的總體比較評價
二、創新能力的分類比較評價
第四節湖北省科技創新供給能力的不足之處與提升路徑
第五節結論與啟示
第七章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政策建議
**節科技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框架
一、轉觀念:徹底轉變三大觀念
二、改體制: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
三、重激勵:重視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建設
四、去約束:去除科技創新有效供給約束
五、補短板:補齊科技創新短板
第二節提升科技創新供給側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路徑一:提升增量
二、路徑二:激活存量
三、路徑三:優化結構
四、路徑四:提高質量
第八章科技創新供給側高質量發展要處理好“十大關系”
**節創新驅動中國迫在眉睫
第二節科技創新供給側存在主要矛盾及其表現
第三節科技創新供給側高質量發展要處理好“十大關系”
一、協同創新中政、產、學、研、金、介、用間關系
二、自主創新與模仿創新間關系
三、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間關系
四、人才驅動與創新驅動間關系
五、政府引導支持與企業創新主體間關系
六、創新鏈與產業鏈間關系
七、科技創新與軍民融合間的關系
八、國家、社會、科研界與科技工作者間關系
九、政府規劃協調與市場機制調節間關系
十、全球視野下國內創新與開放合作間關系
第四節以高質量科技創新供給破解結構性矛盾的改革路徑
參考文獻
后記
科技創新供給高質量發展路徑與政策研究 作者簡介
曾繁華,男,湖北省京山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部主任,湖北省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管理學博士,理論經濟學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1998年荷蘭蒂爾堡大學訪問學者,2012-2013年美國西密歇根大學高級研究學者。研究成果先后接受《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欄目及《光明日報》媒體專家采訪報道,并獲得教育部、湖北省及武漢市人民政府社科優秀成果獎勵。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二體千字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