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博爾赫斯與科學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79621
- 條形碼:9787100179621 ; 978-7-100-17962-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博爾赫斯與科學史 本書特色
人在探索自然、尋求知識的同時也在塑造著自我,所有這些交匯在一起構成了生活世界?茖W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一種方式,如同河流一樣持續發展、多樣分支。本書是一部科學史隨筆集,從近二十多年來科學文化史研究的進展出發,以比較輕松和文學化的方式向讀者揭示了17世紀科學革命的方方面面和19世紀達爾文革命的主要情節。
全書共八篇,前四篇主要從文化史的角度對17世紀歐洲的科學革命進行解讀。首先討論了科普文學和科幻小說在哥白尼革命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通過對伽利略、開普勒、豐特內爾和巴爾扎克等人作品的分析揭示出文學與科學之間的緊密關系。然后以博爾赫斯為例,探討他對科學革命及其文化后果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他的文學寫作與風格對科學史敘事和方法的影響。其中第三篇指出在科學革命過程中,由于政治文化環境的不同,科學與宗教的關系在歐洲大陸與英國有著明顯差異,世俗化的道路也截然不同。第四篇從培根對斯芬克斯神話的解讀入手,探討了實驗是如何成為現代科學的核心構件的,以及解謎的活動是怎樣被塑造為科學研究樂趣的來源的。
后面四篇集中考察達爾文革命。其中第五篇描繪了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艱難歷程,回答了他為何在發現自然選擇理論之后保持緘默二十多年的問題。第六篇講述“達爾文的斗犬”赫胥黎的故事,揭示他為達爾文進化論而戰背后的原因和動機。第七篇文章揭示達爾文進化論的社會和歷史意義,特別是它與發達工業社會的關系。第八篇文章從文化史的視角探討西方科學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關系,指出應該把科學看作人類的一種生活傳統,推動它與其他文化傳統的對話和融合。人在探索自然、尋求知識的同時也在塑造著自我,所有這些交匯在一起構成了生活世界?茖W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一種方式,如同河流一樣持續發展、多樣分支。本書是一部科學史隨筆集,從近二十多年來科學文化史研究的進展出發,以比較輕松和文學化的方式向讀者揭示了17世紀科學革命的方方面面和19世紀達爾文革命的主要情節。
全書共八篇,前四篇主要從文化史的角度對17世紀歐洲的科學革命進行解讀。首先討論了科普文學和科幻小說在哥白尼革命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通過對伽利略、開普勒、豐特內爾和巴爾扎克等人作品的分析揭示出文學與科學之間的緊密關系。然后以博爾赫斯為例,探討他對科學革命及其文化后果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他的文學寫作與風格對科學史敘事和方法的影響。其中第三篇指出在科學革命過程中,由于政治文化環境的不同,科學與宗教的關系在歐洲大陸與英國有著明顯差異,世俗化的道路也截然不同。第四篇從培根對斯芬克斯神話的解讀入手,探討了實驗是如何成為現代科學的核心構件的,以及解謎的活動是怎樣被塑造為科學研究樂趣的來源的。
后面四篇集中考察達爾文革命。其中第五篇描繪了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艱難歷程,回答了他為何在發現自然選擇理論之后保持緘默二十多年的問題。第六篇講述“達爾文的斗犬”赫胥黎的故事,揭示他為達爾文進化論而戰背后的原因和動機。第七篇文章揭示達爾文進化論的社會和歷史意義,特別是它與發達工業社會的關系。第八篇文章從文化史的視角探討西方科學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關系,指出應該把科學看作人類的一種生活傳統,推動它與其他文化傳統的對話和融合。
*后收錄了作者對美國科學史學會主席萊特曼教授的訪談,內容豐富而有趣,讀者可以從中了解當前西方科學史研究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博爾赫斯與科學史 內容簡介
人在探索自然、尋求知識的同時也在塑造著自我,所有這些交匯在一起構成了生活世界?茖W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一種方式,如同河流一樣持續發展、多樣分支。本書是一部科學史隨筆集,從近二十多年來科學文化史研究的進展出發,以比較輕松和文學化的方式向讀者揭示了17世紀科學革命的方方面面和19世紀達爾命的主要情節。全書共八篇,前四篇主要從文化史的角度對17世紀歐洲的科學革命進行解讀。首先討論了科普文學和科幻小說在哥白尼革命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通過對伽利略、開普勒、豐特內爾和巴爾扎克等人作品的分析揭示出文學與科學之間的緊密關系。然后以博爾赫斯為例,探討他對科學革命及其文化后果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他的文學寫作與風格對科學史敘事和方法的影響。其中第三篇指出在科學革命過程中,由于政治文化環境的不同,科學與宗教的關系在歐洲大陸與英國有著明顯差異,世俗化的道路也截然不同。第四篇從培根對斯芬克斯神話的解讀入手,探討了實驗是如何成為現代科學的核心構件的,以及解謎的活動是怎樣被塑造為科學研究樂趣的來源的。后面四篇集中考察達爾命。其中第五篇描繪了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的艱難歷程,回答了他為何在發現自然選擇理論之后保持緘默二十多年的問題。第六篇講述“達爾文的斗犬”赫胥黎的故事,揭示他為達爾文進化論而戰背后的原因和動機。第七篇文章揭示達爾文進化論的社會和歷史意義,特別是它與發達工業社會的關系。第八篇文章從文化史的視角探討西方科學與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關系,指出應該把科學看作人類的一種生活傳統,推動它與其他文化傳統的對話和融合。很后收錄了作者對美國科學史學會主席萊特曼教授的訪談,內容豐富而有趣,讀者可以從中了解當前西方科學史研究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博爾赫斯與科學史 目錄
博爾赫斯與科學史 作者簡介
柯遵科,北京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科院《自然辯證法通訊》雜志社編輯部副主任。主要從事英國科學史、中國近現代科學史的研究。發表論文涉及達爾文進化論、英國科學職業化、中英科學交流、晚清民國科學體制化等。
- >
姑媽的寶刀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