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831741
- 條形碼:9787544831741 ; 978-7-5448-3174-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 本書特色
《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以歷史的高度與專業眼光,立足文學前沿,論“兒童文學理論觀念”,細致深刻,既富理性思辨,又緊貼文學現實,既接通傳統,又啟發當下,既建構體系,又重在實證;論“兒童文學發展思潮”,條分縷析,不僅闡述兒童觀與中國兒童文學的復雜影響,還梳理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三次轉型與五代作家的成就得失……在作者的理論研究視野里,可見中國兒童文學學科開創者的建樹與堅守,亦可見當代中國兒童文學直面現實人生的現實主義主潮;而作者所提出的兒童文學“三個層次”(幼年、童年、少年)與“兩大門類”(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和非兒童本位的兒童文學),亦已經成為學界的不二之論,成為兒童文學研究者的基本理論概念。《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學術視野開闊,立論嚴謹,見解獨到,觀點鮮明,充滿探索性、前瞻性與思辨性,深具文化擔當意識與學科建設思維,同時具有學理深度與批評鋒芒;體現了作者堅執“問題意識、原創品格、中國話語、文采斐然”的學術原則,字里行間蘊含著生命激情與學術真誠,是研究兒童文學理論與中國兒童文學不可不讀的專門著作。
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 內容簡介
《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針對目前兒童文學的系統性理論著作出版偏少,難以在整個兒童文學界形成學術觀點的成果固化,也影響兒童文學理論、批評縱深發展的現狀,《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系匯集了國內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界、批評界、創作界領域頗有建樹和極具影響力的專家、學者的多年研究成果,從兒童文學歷史發展、體系建設、理論進程、創作思想等多重視角出發,極其全面、系統、深入地探討了當代兒童文學現狀,旨在為研究者深入了解和正確把握我國兒童文學現狀和發展態勢提供參考,為兒童文學創作者提供可以信賴的前進坐標和美學參照,促進兒童文學新的提升和發展。同時,也可作為兒童文學高等教育的參考書籍,幫助兒童文學專業學生把握兒童文學的本質和規律,從而熱愛、從事兒童文學創作與理論研究。
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 目錄
文學教授的資質(自序)
論兒童文學的基本美學特征
論人類文學大系統的分類結構與知識譜系
論少年兒童年齡特征的差異性與多層次的兒童文學分類
兒童文學的三個層次與兩大門類
論兒童文學審美創造中的藝術形象、藝術視角
論原始思維與兒童文學審美創造
論原創兒童文學
論新世紀兒童文學研究
論新世紀兒童文學學科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論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歷史經驗與人文價值
論百年中國兒童文學的三次轉型與五代作家
中國兒童文學60年的發展思潮、藝術成就與詩學內涵
論新時期兒童文學
論新世紀兒童文學
近年我國兒童文學原創與出版的演變趨勢
打造少年兒童生命成長的精神高地
新世紀中國兒童文學的外來影響與對外交流
中國兒童文學走向世界的意義
對話國際兒童文學學科的前沿思維成果
論少年小說與少年心理
抗戰題材兒童小說的價值取向與審美追求
散文應守住“真我”的底線
動物文學的精神擔當與多維建構
論科幻文學的學科根基
論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創作
崛起的中國科幻與價值重構
青少年影視的美學責任與分類原則
兒童文學:兒童電影的資源與推手
青少年文化產品研究論綱
新世紀數字出版與少兒文化創意產業的前瞻和思考
新世紀十年“兒童閱讀運動”綜論
新世紀中國分級閱讀的思考與對策
理性看待新世紀的分級閱讀
學術論文需要文采斐然
批評家的資質與任務(后記)
新視野中國兒童文學理論研究·王泉根文論集:擔當與建構 作者簡介
王泉根,1949年出生,浙江紹興上虞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9幣,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兒童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國家出版基金評審專家,終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亞洲兒童文學學會副會長。作者長期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兒童文學研究,以及中國文化研究,著有“現代中國兒童文學主潮》《兒童文學的精氣神》《中國姓氏的文化解析》等10余種著作。曾獲國家圖書獎、首屆與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臺灣楊喚兒童文學特殊貢獻獎和香港曾憲梓教師獎等多種獎項。獨立承擔或主持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三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三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兩項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十一五”規劃項目。先后指導1名博士后、29名博士生(其中6人來自日本、新加坡及中國臺灣、香港地區)、45名碩士生。
- >
自卑與超越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