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古代生活圖卷:古人如何過日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121397
- 條形碼:9787556121397 ; 978-7-5561-2139-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代生活圖卷:古人如何過日子 本書特色
以“過日子”為主題,從風物、民俗、生產、生活等多個角度對我國17—18世紀的百姓風貌進行解讀,文字流暢風趣,深入淺出,同時輔以18世紀興起的廣州外銷畫為插圖,比較完整地再現當時的生活場景和市民文化。
古代生活圖卷:古人如何過日子 內容簡介
本書以“過日子”為主題, 從風物、民俗、生產、生活等多個角度對我國17-18世紀的百姓風貌進行解讀, 內容包括: 京城店鋪幌子圖 ; 貨郎 ; 清朝京城市景風俗圖等。
古代生活圖卷:古人如何過日子 目錄
京城店鋪幌子圖
貨郎
清朝京城市景風俗
民俗
年節習俗考全圖
貿易
1825年水粉畫中的中國古代貿易狀況
服飾
清朝人物服飾圖冊
中國服飾
制瓷
瓷器制運圖
造紙
中華造紙藝術圖冊
風景
港口風景
廣州至澳門水途即景
古代生活圖卷:古人如何過日子 節選
編者按
本書所選用圖片,均為外銷畫。所以在一開始,我們需要明確外銷畫的定義。外銷畫興起于18世紀中葉左右,采用西方的繪畫材料工具及技法,作品大多為油畫、版畫、水粉畫和玻璃畫等。內容集中于表現當地人們的風景風俗、日常生活面貌,其中以當時的通商口岸廣州□為多見。因其采西方形制表現東方韻味,頗受洋人喜歡,多銷往國外市場。有趣的是,當時的畫師將其稱為“洋畫”,而外國的購買者們則稱其“中國畫”,進入到20世紀中后期,西方的藝術史研究學者們才統一稱之為“中國外銷畫”(Chinese export paintings)或“中國貿易畫”(China trade paintings)。
在攝影技術發明普及傳入中國之前,外銷畫承擔著展現中國面貌的重要職責,一直到20世紀初期,才隨著攝影技術的興起而逐漸失去其原有的地位。因此,外銷畫作為當時外國人了解中國的窗口,在內容方面幾乎涵蓋當時中國的社會生活、民俗文化、自然風光等各個方面。本書所選用的外銷畫也盡量做到涉及廣泛,從商業生活到日常生活,從生產過程到成品販賣,從市井風光到自然景色。小到街角一隅的畫面,大到港口繁華的景象。旨在向大家展現一個豐富多彩的外銷畫內容,讓大家發現外銷畫作為當時中西方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具有的重要文化價值意義。
外銷畫作為主要銷往國外的產品,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逐漸停止生產,到20世紀初期,在國內幾乎銷聲匿跡,少量保存于香港、澳門等地。大多數的外銷畫分散保存在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中。其中保存數量較多的有:美國的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館、英國國家自然博物館、英國的大英圖書館。作為外銷畫的重要原產地,廣東省的博物館也在近年開始重視外銷畫的收集收藏工作,廣州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外銷畫藏品數量逐漸增加。
我們希望借本書有限的篇幅,盡可能向大家展現外銷畫獨特的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外銷畫是18世紀至19世紀廣州繁盛對外貿易的重要見證,也是那個時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與載體,保存了豐富的廣州以及嶺南地區歷史文化利息,具有極為重要的文獻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是研究廣州歷史文化的寶貴資料,值得我們進一步了解品味。
古代生活圖卷:古人如何過日子 作者簡介
王遠:
南京大學文藝學博士后,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古代文化生活領域研究專家,現居波士頓,從事文化研究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