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喀斯特高原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43228
- 條形碼:9787511143228 ; 978-7-5111-4322-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喀斯特高原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技術 本書特色
《喀斯特高原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技術》的研究思路體系是分析植物群落退化及其自然演替動態過程,找出對群落結構維持與功能發揮起關鍵調控作用的樹種適應功能群和生態關鍵種;分析不同植物群落的結構特征、組成差異及其目標定位,揭示影響森林植物群落更新與恢復的關鍵要素,提出不同植物群落類型的恢復策略與途徑,發展并完善植物群落保護與恢復的生態學理論體系,構建植被恢復技術方案,為植物群落結構優化調控與功能提升奠定理論基礎。
《喀斯特高原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技術》可以為地理學、生態學、生態工程、植物學、農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工程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師生提供參考,也可供在喀斯特等脆弱生態區從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決策管理部門和有關工作人員閱讀使用。
喀斯特高原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技術 內容簡介
《喀斯特高原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技術》的研究思路體系是分析植物群落退化及其自然演替動態過程,找出對群落結構維持與功能發揮起關鍵調控作用的樹種適應功能群和生態關鍵種;分析不同植物群落的結構特征、組成差異及其目標定位,揭示影響森林植物群落更新與恢復的關鍵要素,提出不同植物群落類型的恢復策略與途徑,發展并完善植物群落保護與恢復的生態學理論體系,構建植被恢復技術方案,為植物群落結構優化調控與功能提升奠定理論基礎。 《喀斯特高原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技術》可以為地理學、生態學、生態工程、植物學、農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利工程等領域的科技人員、師生提供參考,也可供在喀斯特等脆弱生態區從事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決策管理部門和有關工作人員閱讀使用。
喀斯特高原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技術 目錄
1.1 森林土壤質量與生態化學計量學研究
1.2 植物功能性狀與適應對策研究
1.3 植物功能群研究
1.4 森林植被恢復與調整研究
參考文獻
第2章 植物群落結構
2.1 植物資源特征
2.2 植物群落組成與多樣性特征
2.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天然次生林土壤元素含量與生態化學計量
3.1 不同深度土壤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3.2 優勢樹種根區土壤養分特征
3.3 不同植物功能群的C、N、P化學計量特征
3.4 不同演替階段植物群落養分質量特征
3.5 天然次生林土壤及凋落物生態化學計量
3.6 同一流域上其他水源涵養林的土壤特征
3.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人工林土壤元素與生態化學計量
4.1 樹種葉片一凋落物.土壤生態化學計量特征
4.2 經濟林土壤生態化學計量
4.3 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植物功能性狀與適應策略
5.1 植物功能性狀
5.2 葉片功能性狀對土壤養分的響應
5.3 優勢樹種葉片.凋落物一土壤連續體有機質碳同位素特征
5.4 植物適應功能群類型與特征
5.5 植物生態適應性特征與關鍵種選擇技術
5.6 刺梨品質性狀及其與土壤的關系
5.7 小結
參考文獻
第6章 森林植被建植與恢復關鍵技術
6.1 優勢樹種的樹木學特征
6.2 喀斯特地區植被恢復的生態評價技術
6.3 基于水源涵養功能的植被恢復技術
6.4 基于固碳釋氧的植被恢復技術
6.5 喀斯特高原山地區抗凍耐旱型植被退化現狀及恢復對策
參考文獻
致謝
- >
朝聞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