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古代史 第一卷第一分冊 導(dǎo)論與史前史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16196946
- 條形碼:9787516196946 ; 978-7-5161-9694-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劍橋古代史 第一卷第一分冊 導(dǎo)論與史前史 本書特色
《劍橋古代史》初版于20世紀(jì)前期,自70年代開始由英語世界及法國、德國等國的知名學(xué)者和專家進(jìn)行長達(dá)30年的重寫,由原來的12卷擴(kuò)展至14卷19冊。新版《劍橋古代史》將初版中公元3世紀(jì)的古代史下限推到公元7世紀(jì)左右,大量增加關(guān)于古代埃及、西亞文明與早期希臘歷史,以及社會經(jīng)濟(jì)史、文化史的內(nèi)容,在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經(jīng)濟(jì)的一般特征、古典文明與東方文明的關(guān)系、古代世界的轉(zhuǎn)變等一系列根本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本書為*卷*分冊,包括導(dǎo)論與史前史。本書從地球開始形成講起,敘述了生命的起源、人類的產(chǎn)生和進(jìn)化以及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石并用時代人類的發(fā)展。作者分別是地質(zhì)學(xué)、人類學(xué)、考古學(xué)、語言學(xué)、歷史學(xué)、年代學(xué)等學(xué)科的專家學(xué)者,從多角度生動介紹了早期人類發(fā)展的歷史。
本冊《導(dǎo)論與史前史》是全套《劍橋古代史》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內(nèi)容安排上只能服從全書的格局,即限于地中海及周邊地區(qū),而不涉及東亞、南亞、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及南、北美洲。這對于想了解整個世界史前史的讀者來說,可能是個缺憾。
劍橋古代史 第一卷第一分冊 導(dǎo)論與史前史 內(nèi)容簡介
《劍橋古代史》初版于20世紀(jì)前期,自70年代開始由英語世界及法國、德國等國的知名學(xué)者和專家進(jìn)行長達(dá)30年的重寫,由原來的12卷擴(kuò)展至14卷19冊。新版《劍橋古代史》將初版中公元3世紀(jì)的古代史下限推到公元7世紀(jì)左右,大量增加關(guān)于古代埃及、西亞文明與早期希臘歷史,以及社會經(jīng)濟(jì)史、文化史的內(nèi)容,在古代文明的起源、古代經(jīng)濟(jì)的一般特征、古典文明與東方文明的關(guān)系、古代世界的轉(zhuǎn)變等一系列根本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書為卷分冊,包括導(dǎo)論與史前史。本書從地球開始形成講起,敘述了生命的起源、人類的產(chǎn)生和進(jìn)化以及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石并用時代人類的發(fā)展。作者分別是地質(zhì)學(xué)、人類學(xué)、考古學(xué)、語言學(xué)、歷史學(xué)、年代學(xué)等學(xué)科的專家學(xué)者,從多角度生動介紹了早期人類發(fā)展的歷史。本冊《導(dǎo)論與史前史》是全套《劍橋古代史》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內(nèi)容安排上只能服從全書的格局,即限于地中海及周邊地區(qū),而不涉及東亞、南亞、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及南、北美洲。這對于想了解整個世界史前史的讀者來說,可能是個缺憾。
劍橋古代史 第一卷第一分冊 導(dǎo)論與史前史 目錄
前言…………………………………………………………………(1)
第 一 章
地質(zhì)時代
D.L.林頓,F.莫塞利著
**節(jié) 引言(1)
第二節(jié) 亞非臺地(6)
第三節(jié) 歐亞臺地!!!!!!!!!!!!!!!!!!!(10)
第四節(jié) 古地中海與地球中部褶皺帶!!!!!!!!!!!(13)
第五節(jié) 現(xiàn)代海洋、河川與山脈的形成!!!!!!!!!!(22)
第二章
農(nóng)耕和城市生活興起前東歐、西亞和埃及的自然狀態(tài)
K.W.巴策著
**節(jié) 冰后期早期的自然環(huán)境!!!!!!!!!!!!!(36)
第二節(jié) 末冰川時期歐洲東南部的自然狀態(tài)!!!!!!!!(47)
第三節(jié) 亞洲西南部的史前地理!!!!!!!!!!!!!(49)
第四節(jié) 埃及和尼羅河谷的史前地理!!!!!!!!!!!(61)
第三章
埃及、西亞和歐洲的原始人類
**節(jié) 舊石器時代!!!!!!!!多羅西·A.E.加洛德(69)一 埃及!!!!!!!!!!!!!!!!!!!!!!(69)二 西亞概述!!!!!!!!!!!!!!!!!!!!(73)三 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74)四 安那托利亞!!!!!!!!!!!!!!!!!!!(86)五 阿拉伯沙漠北部!!!!!!!!!!!!!!!!!(86)六 庫爾德斯坦南部!!!!!!!!!!!!!!!!!(87)七 西亞:結(jié)論!!!!!!!!!!!!!!!!!!!(89)
第二節(jié) 中石器時代!!!!!!!!!!!J.G.D.克拉克(90)八 新溫暖期的自然環(huán)境及其影響!!!!!!!!!!!(90)九 北歐的中石器時代聚落!!!!!!!!!!!!!!(96)十 歐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107)十一 歐洲中部和東部!!!!!!!!!!!!!!!(115)十二 亞洲西南部!!!!!!!!!!!!!!!!!(119)
第四章
語言的見證
W.F.奧爾布賴特,T.O.蘭布丁著
**節(jié) 語言與歷史!!!!!!!!!!!!!!!!!(124)一 語言的變化!!!!!!!!!!!!!!!!!!(124)二 語言關(guān)系!!!!!!!!!!!!!!!!!!!(126)三 歷史語言學(xué)方法!!!!!!!!!!!!!!!!(127)四 借用、傳播與侵入!!!!!!!!!!!!!!!!(129)五 主要的語系!!!!!!!!!!!!!!!!!!(130)
第二節(jié) 亞非語系(閃—含語系)!!!!!!!!!!!!(133)
第三節(jié) 印度—赫梯語系!!!!!!!!!!!!!!!(140)
第四節(jié) 蘇美爾語、胡里語、烏拉爾圖語和埃蘭語!!!!!(147)
第五章
歐洲、西亞和北非的早期人類
D.R.休斯,D.R.布洛什維爾著
**節(jié) 南方古猿和直立人!!!!!!!!!!!!!!(158)
第二節(jié) 智人!!!!!!!!!!!!!!!!!!!!(161)
第六章
年代學(xué)
**節(jié) 埃及(至第二十王朝末)!!!!!威廉·C.海斯(174)
第二節(jié) 古代西亞!!!!!!!!!!!!!M.B.羅頓(195)一 引言!!!!!!!!!!!!!!!!!!!!!(195)二 史料!!!!!!!!!!!!!!!!!!!!!(196)三 公元前2千紀(jì)的年代學(xué)!!!!!!!!!!!!!(204)四 蘇美爾時期的年代學(xué)(公元前3500—前2000年)!!!(221)五 主要問題!!!!!!!!!!!!!!!!!!!(231)
第三節(jié) 青銅時代的愛琴海地區(qū)!!!弗蘭克·H.斯圖賓斯(241)一 史料的性質(zhì)!!!!!!!!!!!!!!!!!!(241)二 各個時期的年代!!!!!!!!!!!!!!!!(245)三 特洛伊陷落的年代!!!!!!!!!!!!!!!(249)
第七章
上篇西亞*早的聚落(公元前9—5千紀(jì))
J.麥拉特著
**節(jié) 地理、專業(yè)術(shù)語和編年!!!!!!!!!!!!!(251)
第二節(jié) 伊拉克北部扎格羅斯地區(qū)!!!!!!!!!!!(257)
第三節(jié) 伊朗南部扎格羅斯地區(qū)!!!!!!!!!!!!(263)
第四節(jié) 公元前7—6千紀(jì)的敘利亞和黎巴嫩!!!!!!!(267)
第五節(jié) 兩河流域平原!!!!!!!!!!!!!!!!(273)
第六節(jié) 哈拉夫文化!!!!!!!!!!!!!!!!!(279)
第七節(jié) 敘利亞和黎巴嫩的哈拉夫文化時期!!!!!!!(285)
第八節(jié) 蘇希亞納與兩河流域南部!!!!!!!!!!!(287)
第九節(jié) 伊朗高原!!!!!!!!!!!!!!!!!!(293)
第十節(jié) “突厥斯坦”南部!!!!!!!!!!!!!!!(297)
第七章
下篇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安那托利亞
J.麥拉特著
第十一節(jié) 地理概況!!!!!!!!!!!!!!!!!(308)
第十二節(jié) “新石器時代”的安那托利亞!!!!!!!!!(311)
第十三節(jié) 早期銅石并用時代!!!!!!!!!!!!!(322)
第十四節(jié) 晚期銅石并用時代!!!!!!!!!!!!!(328)
第八章
城市的發(fā)展(從歐貝德至烏魯克Ⅴ末期)
麥克斯·E.L.馬洛恩著
**節(jié) 巴比倫尼亞和美索不達(dá)米亞(332)一 專業(yè)術(shù)語(332)二 埃利都(337)三 烏爾—歐貝德與鄰近地區(qū)(356)四 烏魯克—瓦爾卡(366)五 拉斯艾米亞(372)六 烏凱爾丘(374)七 捷姆迭特那色(378)八 迪亞拉河南部地區(qū)(378)九 地理和政治情況(379)十 基爾庫克地區(qū):努茲(380)十一 馬塔拉(381)十二 扎布河下游和迪亞拉河之間的區(qū)域!!!!!!!(382)
第二節(jié) 亞述(383)一 泰佩伽夫拉(383)二 阿爾帕契亞(405)三 尼尼微(科云奇克)(408)四 魯萬迪茲地區(qū):巴拉多斯特山洞穴(409)五 邁赫穆爾平原(410)六 辛賈爾山(410)七 哈孫納(414)
第三節(jié) 敘利亞(414)一 泰爾布拉克(414)二 沙賈巴扎爾(416)三 拜利赫河谷:梅費(fèi)什丘和季德勒丘(417)四 幼發(fā)拉底河的上游和中游(419)五 敘利亞西部:奧龍?zhí)厮购恿饔蚝桶⒛驴似皆ǎ矗玻埃┝?哈馬(423)七 敘利亞沿海地區(qū):拉斯沙姆拉(烏伽里特)!!!!!!(425)八 畢布羅斯!!!!!!!!!!!!!!!!!!!(428)
第四節(jié) 伊朗!!!!!!!!!!!!!!!!!!!!(429)一 胡齊斯坦!!!!!!!!!!!!!!!!!!!(430)二 胡齊斯坦—蘇希亞納!!!!!!!!!!!!!!(434)三 洛雷斯坦北部地區(qū):泰佩古蘭!!!!!!!!!!!(442)四 泰佩吉延!!!!!!!!!!!!!!!!!!!(445)五 阿塞拜疆!!!!!!!!!!!!!!!!!!!(446)六 外里海省!!!!!!!!!!!!!!!!!!!(449)七 法爾斯!!!!!!!!!!!!!!!!!!!!(449)八 泰佩夏爾克!!!!!!!!!!!!!!!!!!(455)九 泰佩希薩爾!!!!!!!!!!!!!!!!!!(464)
第九章
上篇前王朝時期的埃及
埃莉絲·J.鮑姆加特爾著
**節(jié) 引言!!!!!!!!!!!!!!!!!!!!(471)一 分期與年代學(xué)!!!!!!!!!!!!!!!!!(471)二 自然環(huán)境與疆域!!!!!!!!!!!!!!!!(474)
第二節(jié) 前王朝時期文明!!!!!!!!!!!!!!!(475)一 巴達(dá)里文化!!!!!!!!!!!!!!!!!!(475)二 納伽達(dá)文化Ⅰ!!!!!!!!!!!!!!!!!(481)三 納伽達(dá)文化Ⅱ!!!!!!!!!!!!!!!!!(488)
第三節(jié) 宗教!!!!!!!!!!!!!!!!!!!!(499)
第四節(jié) 藝術(shù)!!!!!!!!!!!!!!!!!!!!(501)
第九章
中篇新石器時代和銅石并用時代的巴勒斯坦
R.德沃,O.P.▲Z著
第五節(jié) **批定居者:獵人與農(nóng)夫!!!!!!!!!!!(505)
第六節(jié) 農(nóng)夫與陶工!!!!!!!!!!!!!!!!!(516)
第七節(jié) 農(nóng)夫、陶工與冶金者!!!!!!!!!!!!!!(526)
第八節(jié) “巨石文化”!!!!!!!!!!!!!!!!!(543)
第九章
下篇新石器時代和銅石并用時代的塞浦路斯
H.W.卡特林著
第九節(jié) 地理!!!!!!!!!!!!!!!!!!!!(545)
第十節(jié) 塞浦路斯*早的定居者!!!!!!!!!!!!(549)
第十一節(jié) 新石器時代Ⅰ期的終結(jié)及其余續(xù)!!!!!!!(553)
第十二節(jié) 新石器時代Ⅱ期的塞浦路斯!!!!!!!!!(554)
第十三節(jié) 銅石并用時代的塞浦路斯!!!!!!!!!!(558)
第十四節(jié) 銅石并用時代Ⅱ期:向青銅時代過渡的塞浦路斯!!!!(562)
第十章
愛琴海地區(qū)的石器時代
S.S.溫伯格著
**節(jié) 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565)
第二節(jié) 有陶新石器時代!!!!!!!!!!!!!!!(573)
第三節(jié) 有陶新石器時代及其階段劃分!!!!!!!!!(580)
第四節(jié) 希臘大陸的早期新石器時代!!!!!!!!!!(583)
第五節(jié) 希臘大陸的中期新石器時代!!!!!!!!!!(596)
第六節(jié) 愛琴海地區(qū)的晚期新石器時代(不含克里特島)!!!(607)
第七節(jié) 新石器時代的克里特!!!!!!!!!!!!!(615)
縮寫文獻(xiàn)!!!!!!!!!!!!!!!!!!!!!!(625)
各章參考文獻(xiàn)!!!!!!!!!!!!!!!!!!!!(633)
總索引!!!!!!!!!!!!!!!!!!!!!!!(684)
地圖索引!!!!!!!!!!!!!!!!!!!!!!(895)
地圖導(dǎo)讀!!!!!!!!!!!!!!!!!!!!!!(906)
譯者注!!!!!!!!!!!!!!!!!!!!汪連興(932)
展開全部
劍橋古代史 第一卷第一分冊 導(dǎo)論與史前史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I.E.S.愛德華茲,英國不列顛學(xué)會會員,不列顛博物館埃及文物部主任
C.J.嘉德(已故),英國不列顛學(xué)會會員,倫敦大學(xué)東方與非洲研究院古代閃米特語言與文明專業(yè)前名譽(yù)教授
N.G.L.哈蒙德,英國不列顛學(xué)會會員,布里斯托爾大學(xué)希臘史教授
譯者簡介
汪連興,蘇州科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
張春梅,大連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副教授
王瑞,美國雪城大學(xué)英語文學(xué)碩士,現(xiàn)供職于瑞士
尹昌蘭,中國石油物探局高級工程師主編簡介
I.E.S.愛德華茲,英國不列顛學(xué)會會員,不列顛博物館埃及文物部主任
C.J.嘉德(已故),英國不列顛學(xué)會會員,倫敦大學(xué)東方與非洲研究院古代閃米特語言與文明專業(yè)前名譽(yù)教授
N.G.L.哈蒙德,英國不列顛學(xué)會會員,布里斯托爾大學(xué)希臘史教授
譯者簡介
汪連興,蘇州科技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
張春梅,大連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副教授
王瑞,美國雪城大學(xué)英語文學(xué)碩士,現(xiàn)供職于瑞士
尹昌蘭,中國石油物探局高級工程師
汪鴻宇,醫(yī)學(xué)碩士,現(xiàn)供職于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