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與情緒和解:治愈心理創傷的AEDP療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73907
- 條形碼:9787300273907 ; 978-7-300-27390-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與情緒和解:治愈心理創傷的AEDP療法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可以改變人們生活的書,書中探討了我們可以怎樣治療心理問題,怎樣從防御式生活狀態變為自我導向、目的明確、且自然本真的生活狀態。
心理醫生希拉里·雅各布斯·亨德爾(Jacobs Hendel)為《紐約時報》撰寫的文章《并非全是抑郁……有時候只是羞愧》發表于2015年3月,并連續兩天成為該報郵件轉發*多的文章,且連續一周登上了該報文章排行榜的前十。這篇文章在全世界的讀者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自然而然非常受歡迎:重度抑郁癥在西方世界是位列*的心理紊亂癥狀,該病癥在每個社群以及各年齡群體中都呈增長趨勢。以這種增長速度,該心理疾病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易致殘癥狀,僅次于心臟病。
弗洛伊德之后的一百年來,心理治療的主要模式一直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論之上,心理醫生會根據該理論分析并詮釋病人的想法和該病人所述故事的含義。但正如亨德爾所證明的那樣,專注于想法與故事是*間接、也*沒效率的通往精神健康的道路。
這是一本可以改變人們生活的書,書中探討了我們可以怎樣治療心理問題,怎樣從防御式生活狀態變為自我導向、目的明確、且自然本真的生活狀態。
心理醫生希拉里·雅各布斯·亨德爾(Jacobs Hendel)為《紐約時報》撰寫的文章《并非全是抑郁……有時候只是羞愧》發表于2015年3月,并連續兩天成為該報郵件轉發*多的文章,且連續一周登上了該報文章排行榜的前十。這篇文章在全世界的讀者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自然而然非常受歡迎:重度抑郁癥在西方世界是位列*的心理紊亂癥狀,該病癥在每個社群以及各年齡群體中都呈增長趨勢。以這種增長速度,該心理疾病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易致殘癥狀,僅次于心臟病。
弗洛伊德之后的一百年來,心理治療的主要模式一直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論之上,心理醫生會根據該理論分析并詮釋病人的想法和該病人所述故事的含義。但正如亨德爾所證明的那樣,專注于想法與故事是*間接、也*沒效率的通往精神健康的道路。
情緒——而不是思想——是治愈心理病癥的一條直接道路。正如《并非全是抑郁》這本書向我們展示的那樣,我們必須體驗自己的各種情緒來真正理解我們的想法和我們的整個身心。情感包括了精力與行為,這種精力需要釋放出來,而且也將自然釋放,只要不是因為另一類情緒的干擾,也即抑制情緒,這種情緒會阻礙關鍵情緒的恢復過程。
《并非全是抑郁》是一本以故事為主導的書,該書質疑了現在到處都診斷出“抑郁和焦慮癥”的狀況,并探討了如今心理治療領域*前沿的工作。亨德爾基于目前*的神經科學研究給出了一種方法,提出了“情緒沖突三角地帶”的理論,這是一張治療心理癥狀的思維導圖,所用方法是解決我們的關鍵情緒、抑制情緒以及我們由此所做的防御行為之間的種種沖突。這種方法增強了人們的應對技巧和恢復能力,并探討了人腦能夠自然適應生活當中所有挑戰的能力。
亨德爾在書中融入了許多來自病患的實例,她組織編寫這本書是想讓讀者了解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會發生哪些情況,首先是心理防御,比如轉移話題來避免親近感或情緒化,來批評指責,來自我傷害諸如此類。然后,亨德爾指出了羞愧、內疚和焦慮等抑制情緒,闡明了要如何平復并轉變那樣的情緒。第三部分是檢查那些關鍵情緒:悲傷、憤怒、害怕、高興、激動、厭惡和性興奮,讀者們將會了解到,怎樣以感覺良好的建設性方法來處理他們自己的這些關鍵情緒。在整個治療過程的*后是核心狀態,也即一種沒有防御的平靜狀態,我們讓真正的自己處于這種狀態的中心,接觸到人性當中*好的那一部分。亨德爾闡述了這個狀態的七個特征:平靜、清醒、好奇、創造力、同情心、交往和自信。
因為我們都在經歷某種程度的壓力,所以這本書是寫給每一個人的,而不僅僅是那些診斷出了心理紊亂或正在進行心理治療的人。我們身處在社會規范與宗教戒律之中,忍受著那些把人類的正常欲望定義為羞恥的種種規定,卻又在爭取幸福。《并不全是抑郁》這本書將會幫助所有的心理醫生和患者,也將通過書中的故事和那些有益的建議來幫助我們每一個人。
與情緒和解:治愈心理創傷的AEDP療法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可以改變人們生活的書,書中探討了我們可以怎樣治療心理問題,怎樣從防御式生活狀態變為自我導向、目的明確、且自然本真的生活狀態。
心理醫生希拉里·雅各布斯·亨德爾(Jacobs Hendel)為《紐約時報》撰寫的文章《并非全是抑郁……有時候只是羞愧》發表于2015年3月,并連續兩天成為該報郵件轉發很多的文章,且連續一周登上了該報文章排行榜的前十。這篇文章在全世界的讀者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自然而然很好受歡迎:重度抑郁癥在西方世界是位列的心理紊亂癥狀,該病癥在每個社群以及各年齡群體中都呈增長趨勢。以這種增長速度,該心理疾病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很易致殘癥狀,僅次于心臟病。
弗洛伊德之后的一百年來,心理治療的主要模式一直建立在精神分析理論之上,心理醫生會根據該理論分析并詮釋病人的想法和該病人所述故事的含義。但正如亨德爾所證明的那樣,專注于想法與故事是很間接、也很沒效率的通往精神健康的道路。
情緒——而不是思想——是治愈心理病癥的一條直接道路。正如《并非全是抑郁》這本書向我們展示的那樣,我們必須體驗自己的各種情緒來真正理解我們的想法和我們的整個身心。情感包括了精力與行為,這種精力需要釋放出來,而且也將自然釋放,只要不是因為另一類情緒的干擾,也即抑制情緒,這種情緒會阻礙關鍵情緒的恢復過程。
《并非全是抑郁》是一本以故事為的書,該書質疑了現在到處都診斷出“抑郁和焦慮癥”的狀況,并探討了如今心理治療領域很前沿的工作。亨德爾基于目前近期新的神經科學研究給出了一種方法,提出了“情緒沖突三角地帶”的理論,這是一張治療心理癥狀的思維導圖,所用方法是解決我們的關鍵情緒、抑制情緒以及我們由此所做的防御行為之間的種種沖突。這種方法增強了人們的應對技巧和恢復能力,并探討了人腦能夠自然適應生活當中所有挑戰的能力。
亨德爾在書中融入了許多來自病患的實例,她組織編寫這本書是想讓讀者了解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會發生哪些情況,首先是心理防御,比如轉移話題來避免親近感或情緒化,來批評指責,來自我傷害諸如此類。然后,亨德爾指出了羞愧、內疚和焦慮等抑制情緒,闡明了要如何平復并轉變那樣的情緒。第三部分是檢查那些關鍵情緒:悲傷、憤怒、害怕、高興、激動、厭惡和性興奮,讀者們將會了解到,怎樣以感覺良好的建設性方法來處理他們自己的這些關鍵情緒。在整個治療過程的很后是核心狀態,也即一種沒有防御的平靜狀態,我們讓真正的自己處于這種狀態的中心,接觸到人性當中優選的那一部分。亨德爾闡述了這個狀態的七個特征:平靜、清醒、好奇、創造力、同情心、交往和自信。
因為我們都在經歷某種程度的壓力,所以這本書是寫給每一個人的,而不僅僅是那些診斷出了心理紊亂或正在進行心理治療的人。我們身處在社會規范與宗教戒律之中,忍受著那些把人類的正常欲望定義為羞恥的種種規定,卻又在爭取幸福。《并不全是抑郁》這本書將會幫助所有的心理醫生和患者,也將通過書中的故事和那些有益的建議來幫助我們每一個人。
與情緒和解:治愈心理創傷的AEDP療法 目錄
這本書將給你帶來什么…3
我的故事…9
變化三角模型的基礎…16
和情緒在一起,你的舒適度如何…32
第 2 章 學會釋放核心情感 // 35
弗蘭的驚恐、焦慮和悲傷…37
你在任何年齡都可以做出改變:神經科學和神經可塑性…59
練習 1:慢下來…68
第 3 章 創傷:確認它,治愈它 // 77
薩拉的抑郁和沖突化解…79
我們都有創傷…101
依戀:與生俱來的聯結…110
練習 2:給予自己同情…120
練習 3:自我安撫…121
第 4 章 處理核心情感 // 125
邦妮的憤怒…127
關于核心情感,你需要知道的…155
練習 4:注意內在體驗…165
練習 5:發現你的核心情感…171
第 5 章 與抑制性情感一起工作 // 175
斯賓塞和他的社交焦慮…177
與焦慮、羞恥和內疚一起工作…191
練習 6:平息焦慮…226
練習 7:使人感到羞恥的信息…229
練習 8:每天,你遇到的那些“應該”…232
練習 9:應對內疚感…236
療愈性情感:自我內部的快樂、感激和自豪…238
練習 10:自我內部的快樂、感激和自豪…244
第 6 章 覺察防御,以應對和管理難以忍受的感覺和沖突 // 249
馬里奧的故事:跨越創傷,走向平靜…251
傾聽防御向你傳達的信息…267
練習 11:覺察你的防御…276
第 7 章 獲得內心開放的狀態 // 281
薩拉的恢復:真實自我的內心開放的狀態…283
自我、內心開放的狀態以及 7C…293
練習 12:找到你的 7C…301
練習 13:在變化三角模型上標記…305
練習 14:使用變化三角模型…306
結 語 // 311
附錄 A 感覺詞匯表 // 314
附錄 B 情緒詞匯表 // 321
與情緒和解:治愈心理創傷的AEDP療法 作者簡介
希拉里·雅各布·亨德爾是AEDP執業精神治療師和督導師,在紐約工作。她為《紐約時報》撰寫過文章,還擔任電視節目《廣告狂人》(Mad Men)的心理健康顧問。
她積極向人們推介變化三角模型,旨在讓人們了解有關情緒的知識,掌握有用的情緒處理工具。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山海經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