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王安石哲學思想與《三經新義》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38097
- 條形碼:9787511738097 ; 978-7-5117-3809-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王安石哲學思想與《三經新義》研究 本書特色
王安石的哲學思想是一個內圣外王并重的體系:既將德性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注重對功利主義的追求。王安石的哲學思想是以“道”為本體的思想體系,并提出了“法其意”和“道之全”的思想。“法其意”就是要效法先王的精神實質,形式則可以不同,安石以此強調了“變”的思想。“道之全”與理學家以五常為道本體的體系有很大不同,王安石以此為指導主張公開吸收佛道諸子百家的思想。安石從“惟理之求”和“合吾心者”的標準出發,掙脫了一些條條框框的束縛,因而其所確立起的道不僅包括了一些道德倫理的內容,而且還有功利主義的因素。熙寧變法是其哲學思想外王實踐的形式,而作為指導思想的《三經新義》將內圣與外王有機地統一起來。
王安石哲學思想與《三經新義》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道與元氣 ; 性、命與心 ; 《三經新義》研究 (上) ; 《三經新義》研究 (下) ; 結論五章, 具體內容包括: 以“道”為本體的形而上學本體論體系的建立 ; 對“道之全”的闡述等。
王安石哲學思想與《三經新義》研究 目錄
**節宋學的產生與王安石學術思想的興起
第二節王安石的學術地位及其與宋學、理學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王安石學術的分期與名稱 **章道與元氣
**節以“道”為本體的形而上學本體論體系的建立
第二節對“道之全”的闡述
第三節“道”的內涵及判定“道”的標準
第四節道的展開——“萬物之變,遂至于無窮”的變易思想
第五節自然之天、道德之天與天人感應論
第六節宇宙生成論——王安石的元氣說 第二章性、命與心
**節王安石人性論思想研究
第二節王安石的命運觀
第三節王安石的心學思想 第三章《三經新義》研究(上)
引言
**節《詩經新義》及其“不見道”
第二節從《詩經新義》論王安石的君臣思想
第三節論王安石在《尚書新義》中的“惟己”思想
第四節王安石的禮學思想
第五節祭祀之禮與內圣之學——內圣之學的根本性與神圣性 第四章《三經新義》研究(下)
**節王安石“不豫道揆”思想探析
第二節論王安石在《尚書新義》中重視刑法的思想
第三節求變意識是《尚書新義》詮釋的思想根源 第五章結論 附錄一王安石學術思想研究綜述
**節對王安石政治思想的研究
第二節對王安石新法的研究
第三節對王安石哲學思想的研究 附錄二王安石人性論的發展階段及其意義 附錄三王安石的孟學思想 附錄四論王安石與蘇軾孟學思想之差異 附錄五蘇軾與王安石在《尚書》詮釋上的分歧 附錄六道在易中:蘇軾哲學體系略論 附錄七對物的認識 附錄八論儒學的內在超越性 參考文獻 后記
王安石哲學思想與《三經新義》研究 作者簡介
胡金旺,(1972-),男,漢,安徽安慶人。現任宜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宋明理學與現代新儒學。論文散見于《孔子研究》、《中州學刊》、《學術界》、《中南大學學報》、《青海社會科學》、《南昌大學學報》、《湖北社會科學》、《蘭州學刊》等20余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