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關山月明誰解意:大師關山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817941
- 條形碼:9787546817941 ; 978-7-5468-179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關山月明誰解意:大師關山月 本書特色
《關山月明誰解意(大師關山月)/國際版系列叢書》是關于近代國畫藝術大師關人心弦、精彩紛呈的人物故事,再現了一代國畫藝術大師真實生動、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
關山月明誰解意:大師關山月 內容簡介
《關山月明誰解意(大師關山月)/國際版系列叢書》以電視劇的敘事手法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國畫大師關山月“寶劍鋒出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藝術歷程和傳奇一生。書稿以時間為線索,以專家學者的研究文章為素材,以大師生前的畫作圖片為補充,間或穿插大師生活中的逸聞軼事,以客觀的態度,對大師關山月進行了全方位的詮釋和解讀。筆法樸實,親切自然。
關山月明誰解意:大師關山月 目錄
**節 陽江
第二節 母親的心愿
第三節 梅花
第二章 廣州圣地
**節 來到廣州
第二節 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
第三節 患難成夫妻
第三章 進人圈子
**節 中山大學
第二節 澳門福地
第三節 尋師到澳門
第四節 慧因和尚
第五節 抗日畫展
第四章 五年萬里行
**節 到臨時省會韶關
第二節 再辦抗日畫展
第三節 找到愛妻
第四節 桂林**次畫展
第五節 《漓江百里圖》
第六節 貴州苗家的花溪
第七節 貴陽辦展
第八節 云南行
第九節 到重慶
第十節 張大千捧場成都畫展
第十一節 破釜沉舟西北行
第十二節 華山游
第十三節 祁連與敦煌
第十四節 給萬里行畫上圓滿
的句號
第五章 迎接新中國的曙光
**節 回到廣州
第二節 去南洋
第三節 避難香港
第四節 迎接廣州解放
第六章 做一個革命的藝術家
**節 參加土改
第二節 1956年是個好年份
第三節 拿出中國自己的教
學方法
第七章 高峰永立
**節 歐洲行
第二節 不朽的作品:《江山如此多嬌》
第三節 再歷劫難
第四節 與張大千合作的遺憾
第五節 紅梅情結
第六節 藝術沒有尾聲
參考資料
關山月明誰解意:大師關山月 節選
《關山月明誰解意(大師關山月)/國際版系列叢書》: **節 陽江 這里是廣東省陽江市。 一條漠陽江,由北向南蜿蜓而來。她發源于云浮市西南的大云霧山,像云霧里的一個姑娘,出了山后就向西婷婷而來。不一會兒,她就到陽春市的馬南山了。馬南山像一個小伙子在大道上立著,向姑娘招著手。姑娘害羞了,哪里有這樣粗魯直率的嘛!她晃身躲過了小伙子,折向東南。她匆匆地來到陽江市,一甩長發,就由北津躍入了她所喜愛的南海。算一算,她走過的路僅有169公里長。 只是由她這么從山里向南海一走動,形成的支流就有20條,流域面積達6042平方公里,也就有了陽春和陽江,有了陽江的那蓬村。 陽江人的“牛”發音為“漠”,“羊”發音為“陽”,漠陽江的本意就是牛羊江,是當地自古遍地是牛羊的寫照。古代以“青”“春”表示東方,漠陽江東邊的這個縣就叫陽春縣(今陽春市);中國傳統文化又以山北水南為陽,漠陽江流到了下游的這個縣時,因為在水南,所以叫陽江縣(今陽江市)。漠陽江再從陽江發出一條支流叫渡頭河,從縣里向場埠鎮那蓬村流消,*后到了那蓬村的果園自然村,在這里形成了一條淺淺的小河。當時小河上沒有橋,要進村就要從小河里壁過去,可見這個村子之偏。村子里已不再是牛羊滿地,而是果實累累的景象。果園村不大,當時有18戶人家,到現在也只有24戶人家。它位于埠場鎮的西北,臨近陽江港,是沖積平原上突起的一個小土阜,大河環繞,遠峰連綿,小巧而秀氣。村里有一棵大格樹,是建村的人所植,有30年的樹齡。它枝繁葉茂,樹蔭覆蓋百余平方米,像一位長輩,護估著代代兒孫。 果園村的人們主要以種果樹為業。荔枝、龍眼、黃皮、番石榴、、花果等果樹,讓村子四季都掩映在果樹的綠色之中。管理果樹之余,村民也種水稻。不過村子并不富裕。村里沒有地主,沒有富農,連中農也沒有,只有關山月的父親是一個小學教員,算是村里的頭面人物,家庭也一度是尚可溫飽的書香門第。 第二節 母親的心愿 水一般的村莊一定會造就水一般有靈性的姑娘,山一般的村莊也一定會造就品性堅韌的姑娘。關山月的母親屬于后者。 她是一個苦命的姑娘,我們并不知道她的名字,只知道她姓陳。 她娘家在陽江縣織簧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家里很窮。她6歲時就被家里人賣出去做婢女,在自己還需要別人照顧的時候,卻要天天起早貪黑地照顧別人。在這種環境下,她長大了,16歲的她,已經是一個有模有樣的大姑娘了。 有一天,她被關山月的父親關籍農一眼看中。關籍農讓人來提親,要娶她做小老婆。 關籍農的父親關鶴侍是清朝拔貢。在那個時代,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學子統稱為“童生”。童生試有三試:一是縣試,主持考試的為本縣縣官,分四場或五場進行,分別考八股文、試帖詩、經論、律賦等;二是府試,縣試錄取的童生方可參加;三是院試,設兩場,一為正試,二為復試,由府試錄取的童生參加,由各省學政主持考試。三次考試得過,錄取者就是生員。生員名目有虞生、摩生、增生、附生,統一叫作“秀才”。各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清朝還有每6年或12年從生員特選一次的制度,叫“拔貢”。貢生的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經過學習和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縣或教職。 關鶴侍中過拔貢,就有了功名,相當于做過官,家里便有十多畝田地,還有一個小書齋,后面是一個小花園,種有荔枝樹和梅花、蘭花、翠竹等。花園門口掛著一副竹刻的對聯:“為室困樹,補層牽蘿。” 家庭是書香門第,關籍農本人也是才華橫溢。當地人都知道,當年他本該參加童生試,但有人愿意出一大筆錢雇他替考。家境困難且自負考秀才就如囊中取物一般的關籍農同意替考,心想自己明年再考就是了。結果他替別人考中了秀才,第二年朝廷卻取消了科舉,他沒有出路了…… 這樣的書香門第,不要說在偏僻的鄉村里十分搶眼,就是在縣城里也是引人注目的。這樣有才情的公子,不要說在當地,就是在府里、省城,也同樣是耀眼的明星!這樣的公子看中了你,那還有什么說的? 陳姑娘幸福滿滿,嫁給了關籍農。1912年10月25日(農歷九月十六日),也就是辛亥革命的第二年,她生了一個眉頭之間有一顆痣,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有“雙龍戲珠”面相的男孩。 雙龍戲珠,這是多好的面相!村民們紛紛祝賀,說眉是觀察思想、感情、兄弟朋友助力之處,眉頭代表感情,眉尾代表智力。 ……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