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深埋薄層板巖隧道變形機理及高預緊恒阻錨索控制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83937
- 條形碼:9787502483937 ; 978-7-5024-839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深埋薄層板巖隧道變形機理及高預緊恒阻錨索控制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以我國蘭海高速G75段—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嶺極高地應力軟巖隧道為主要研究對象, 運用工程地質學、工程巖體力學、軟巖工程力學、巖石力學性能測試、物理模型實驗、數值計算等手段, 系統分析了木寨嶺隧道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特征, 研究并總結了薄層狀板巖隧道變形破壞模式、破壞機理以及破壞主控因素。
深埋薄層板巖隧道變形機理及高預緊恒阻錨索控制技術 目錄
1.1 問題的提出
1.2 外研究現狀
1.2.1 板巖隧道圍巖力學特征及深埋軟巖隧道研究現狀
1.2.2 軟巖隧道變形機理及控制技術研究現狀
1.2.3 恒阻錨索支護體系研究現狀
1.2.4 基于3DEC離散元的隧道圍巖變形數值分析研究現狀
1.3 存在的主要問題
1.4 主要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術路線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術路線
2 木寨嶺隧道2號斜井工程地質條件及圍巖工程特征
2.1 工程概況
2.1.1 地層巖性
2.1.2 地質構造
2.1.3 水文情況
2.2 地應力特征
2.3 巖體結構特征
2.4 板巖巖性特征
2.4.1 礦物成分分析
2.4.2 基于點載荷強度實驗下的巖石強度
2.4.3 巖石強度與節理面傾角
3 木寨嶺隧道2號斜井變形機理研究
3.1 原支護方案
3.2 隧道圍巖宏觀變形特征
3.2.1 現場分段變形破壞綜述
3.2.2 圍巖變形特征分析
3.3 薄層狀板巖隧道結構力學模型及隧道圍巖變形主控因素分析
3.3.1 薄層狀板巖隧道結構力學模型
3.3.2 基于摩爾庫侖理論下的圍巖穩定性分析
3.4 薄層板巖隧道變形機理數值分析
3.4.1 3DEC離散元軟件簡介
3.4.2 數值模擬參數及模型
3.4.3 數值模型建立
3.4.4 不同節理傾角對隧道圍巖的影響
3.4.5 不同埋深條件對隧道圍巖的影響
3.4.6 圍巖吸水軟化對隧道圍巖的影響
4 高預緊力恒阻錨索支護機制及數值模擬分析
4.1 恒阻錨索特性實驗研究
4.1.1 實驗設備
4.1.2 實驗結果分析
4.2 高預緊力恒阻錨索支護機制分析
4.2.1 恒阻錨索對巖體所釋放能量的吸收
4.2.2 高預緊力長短錨索相互作用下的巖體組合梁及懸吊作用
4.3 高預緊力恒阻錨索與圍巖相互作用關系數值分析
5 高預緊力恒阻錨索支護控制方案及其實驗分析
5.1 支護方案
5.2 錨索支護控制模型實驗研究
5.2.1 相似理論及相似材料
……
6 現場實測分析
結論
參考文獻
深埋薄層板巖隧道變形機理及高預緊恒阻錨索控制技術 作者簡介
陶志剛,男,1981年生6月生,河北邯鄲人,中共黨員,博士后,副教授,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秘書。分別于2004年、2007年、2010年獲得交通工程專業學士、地質工程專業碩士、巖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2013年3月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學博士后出站,師從何滿潮院士和鞠楊教授。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本溪鋼鐵集團南芬露天鐵礦掛職鍛煉,任副總工程師。2013年5月進入北京礦冶研究總院礦山所工作,2014年6月調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至今,主要從事巖土工程、地質工程、水文地質、工程力學、邊坡工程監測預警及災害控制等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或參與完成“南芬露天鐵礦采場下盤危險邊坡滑動力監測預警研究(1-5期)”、“三峽庫區巴東段危險邊坡滑動力監測預警研究”、“白云鄂博稀土礦危險邊坡綜合監測預警研究”、“北京市門頭溝區戒臺寺滑坡監測”、“吉爾吉斯共和國伊士坦貝爾德金礦金金屬富集區劃及自動沉落式采礦方法研究”等地質災害監控和危險性區劃研究項目。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基礎發展研究計劃項目、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大項目等多項。作為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先后完成中煤、中國黃金、川煤、本鋼、包鋼、武鋼、北京地礦局、遼寧地礦局、遼寧地震局、張家口地震局、陜西國土資源廳、甘肅國土資源廳、新疆水勘院等典型滑坡大變形災害監測、預警、控制課題35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10篇,EI收錄33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12項,軟件著作權5項,參與編寫教材1部,著作3部。2011年,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了第50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恒阻大變形纜索力學特性研究及工程應用”(編號:2011M500447);2012年,作為主要參加人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資助項目“地質巖體塌方監測原理、方法和預警準則研究”(編號:41040027);2014年,作為主要參加人員正在進行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面上資助項目“地下工程塌方監測預警物理模擬實驗研究(編號:8142032)”的研究;2015年,作為課題負責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名稱:恒阻大變形錨索負泊松比結構效應實驗研究(編號:41502323)。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