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賀敬之評傳 本書特色
該書評述了賀敬之從出生到耄耋之年漫長而獨特的人生歷程。撰者從傳主的革命人生道路和文學創作道路的內在聯系上入手,詳細描述了賀敬之如何從一個貧苦農家子弟,逐漸成長為一名著名的劇作家、詩人、文藝理論批評家、革命文藝家、黨政部門文藝戰線重要領導人的過程。撰者還條分縷析地論述了傳主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創作成就,如《白毛女》《放歌集》《心船歌集》等,以及其作品的思想藝術特征、美學價值及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與意義,多方面展示了傳主真實、精彩人生。
賀敬之評傳 內容簡介
本書從時代的進程及賀敬之本人的成長軌跡, 對他的文學創作的時代背景、作品的內涵、精神世界發生變化及文學創作的思想藝術特色、藝術個性等全方位進行了評論, 力圖讓讀者看到一個真實的即既是時代的兒子又是獨具個性風采的作家賀敬之。
賀敬之評傳 目錄
引言
**章 勤奮好學的農家子弟
一 風雪夜,一只雛鳥誕生了
二 要善良正直,還要有骨氣有出息
三 出路在讀書
第二章 追求光明的文學青年
一 流亡歲月的心路歷程
二 感應著繆斯的琴弦
三 人生的躍進
第三章 延河邊的吟唱
一 這里并沒有冬天
二 心中的鄉村夜
三 從《毛澤東之歌》唱到《南泥灣》
四 新秧歌運動中活躍的年輕人
第四章 《白毛女》與賀敬之
一 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 賀敬之的獨特貢獻
三 《白毛女》的思想藝術特色與美學價值
四 《白毛女》的影響及其在現代歌劇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黎明前的心聲
一 行軍散歌
二 唱出人民的心聲
三 從戰火中走向黎明
第六章 人民戲劇事業的開拓者
一 堅定的信念,誠摯的感情
二 社會主義新歌劇的新實踐與戲劇理論的不懈探索
三 扶植劇本創作,組織學術活動
第七章 新時代的歌手
一 時代歌手的心靈之旅
二 當代詩歌史上的奇峰三獨特的地位,深遠的影響
第八章 革命文學家的精神煉獄
一 “文革”中的“三進宮”
二 “挺起腰桿干革命”
三 精神力量的源泉
第九章 政治抒情詩創作和文藝理論批評的新貢獻
一 重獲新生,詩情噴涌
二 獨放異彩的文學評論
三 堅定清醒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
第十章 新時期黨政部門文藝戰線卓越的領導人
一 堅持正確方向,與時俱進,衷心擁護并積極參與文藝總口號的調整
二 撥亂反正,落實政策,解放文藝生產力
第十一章 滿目青山夕照明——賀敬之與“新古體詩”
一 崇高的精神世界
二 不懈的詩藝追求三詩意人生
結語
附錄
賀敬之主要著作目錄《賀敬之評傳》
主要參考文獻
何火任主要著述目錄
后記
賀敬之評傳 節選
《賀敬之評傳》: 三 出路在讀書 嶧縣農村,當時一般的農民家庭,特別是貧苦農民家庭,思想相當保守和閉塞,對于讀書并不怎么重視。他們的孩子入學啟蒙,大都跟私塾先生念兩三年“四書五經”,便改習他業,以求生存,而對于新式學校教育并不感興趣。賀敬之的家庭在農家中比較特殊,從他的曾祖父、祖父到他的父母,相當重視后代的學業,都深深感到,生活在農村窮人家的孩子尤其應當上學讀書,因為只有讀書才不受人欺負,只有讀書才有出路! ∮捎诩彝サ挠绊懪c熏陶,更由于貧困農家艱苦生活的磨煉,賀敬之自小就逐漸養成了吃苦耐勞、勤奮好學的品質,加之天資聰穎,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因此走上了求學成才之路,走上了天寬地闊的人生坦途。盡管這條人生之路是曲折艱難、荊棘叢生的,但他能以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的精神,在這條路上苦苦探尋著人生的真諦與意義,一步步登上了他所銳意追求的文學的峰巔! 1932年,賀敬之8歲人本村小學讀書。這所茅草房小學的校址就在他家的后面。教師名叫石同倫,教課很認真,大小楷毛筆字都寫得頗有功力,深得學生及其家長們的尊敬。學校開辦不到一年,學生猛增到40多人,年齡大的有十七八歲。賀敬之上一年級,個子*矮,年齡*小,但很老實、穩重,學習非常用功和刻苦。他聰慧過人,喜歡畫畫和寫字,所學課程往往過目成誦,總是先交作業,各門功課常得高分。老師開始教漢語注音符號,許多同學讀起來吃力發笑,而賀敬之每次幾乎都拼寫正確,發音準確。賀紳謨在回憶他這位族侄和小同學當時的學習與表現情況時說:“幼年時期的賀敬之,不但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在平日表現上,也與普通兒童迥異。性格略呈內向型,但不孤僻,除學習外,一般的熱鬧很難驚動他,思想極為冷靜,用‘文質彬彬’來形容他,也恰如其分。如他家的門前,是逢集的糧食攤子,每年秋收后,總要唱上幾個月的拉魂腔(即現在的柳琴戲),不過那個時候,道具簡單,擺地攤出演,一般兒童哪個不去看熱鬧聽唱?賀敬之雖然對家鄉的藝術十分喜愛,卻總是克制自己,盡量少去戲場聽唱,而是在家學習!薄 ≡谫R窯村小學念書三年后,少年時代的賀敬之面臨人生道路上**次重要的抉擇。由于他勤奮刻苦,天分甚高,學識智力增長很快,本村小學顯然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欲望。下一步他到底如何邁,往哪里走,當時有多條路可供他選擇。一是人運河南澗頭集的小學就讀,校方可供食宿。二是到臺兒莊鎮上當學徒,學一技之長,雖然這未必不好,但出路也十分渺茫。賀敬之有幸的是,他是個好學上進的少年,他的父親也是個明白人,因此,既沒有送他上澗頭集的小學,也沒有送他到臺兒莊鎮當學徒,而是在他11歲那年,即1935年春天,由族人祖父輩、進步人士賀祖堯幫助,轉學到北洛小學插班人四年級就讀! ”甭逍W設在嶧縣運河北邊的北洛村。這所小學為該村孫業洪私人獨資創辦,經營十年,名冠全縣。據山東史料記載,1932年,全縣舉辦運動會,北洛小學奪得10項冠軍;1933年舉行全縣小學畢業生會考,北洛小學畢業生,不但全體通過考試,并且獲得**名;這所小學的畢業生,革除了不升學的思想,絕大多數升人簡師、初中,完成大學教育者亦居全縣各小學之冠②。由于該校教學質量高,聲譽大振,聞名遐邇,各地學生紛紛轉學到這里讀書!
賀敬之評傳 作者簡介
何火任,男,1938年生,中共黨員,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國際司工作。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現為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特聘顧問。在中央和省市報刊上發表新體詩、舊體詩100余首;發表文學論文、評論等近200萬字;出版專著、評論集《藝術情感》《當代文學論集》《文苑覓英》;編撰《諶容研究專集》《張潔研究專集》;參與主編《中國文學大辭典》、《毛澤東詩詞大辭典》和《毛澤東詩詞研究叢刊》(第一、二輯);主編《中國當代名作家小傳》《毛澤東頌詩大典》《老一輩革命家頌詩大典》等。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