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你并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和未拆的快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70325
- 條形碼:9787510470325 ; 978-7-5104-7032-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并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和未拆的快遞 本書特色
你對別人的痛苦有一種惡魔式的暗爽,對自己的過錯有一種天使般的善良。
你間歇性地認為自己“沒比別人差多少”,又持續性地覺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太行”。 你對自己沒有的滿是覬覦,對自己擁有的滿是懷疑。
你對已經得到的熟視無睹,對已經失去的心生悔意。 你經常將夜色熬成一鍋粥,再配上“勵志”“焦慮”“孤獨”“迷茫”幾碟小菜,吃得津津有味。
你經常將成長的煩惱煮成一碗面,再撒一些“上進心”“自尊心”“玻璃心”來調味,小心翼翼地細嚼慢咽。 你收藏了很多勵志的文章卻日復一日地喪著,你的衣柜都塞滿了卻還是覺得沒有衣服穿。
你外向孤獨,時常拖延;你對職業倦怠,對手機充滿依賴;你經常原諒別人,卻很少原諒自己;你想要及時行樂,但無奈是懶癌晚期。 原來,你并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還有未拆的快遞和未竟的夢想,還有愛而不得的人和求而不得的事,以及一筐又一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的。
■這些“反應”很多都是你對世界的誤解。
當你都處在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的生物鏈中并不由自己掌握時,欲望就會成為左右你的力量。
當你的認知里有太多的曲解和誤判時,光明就會蕩然無存,只有深不見底的黑暗。 ■這些“反應”很多都是你對人生的誤讀。
別讓自己的人生被過度的欲望透支。欲望和你的滿足能力就是*大的矛盾,為了共存而相互妥協,這是*好生活的哲學。
“完美”是一場成本很高代價很大的角逐,請相信一定有人能做到,但那個人未必是你。 ■這些“反應”很多都是你對自己的誤信。
你高估了自己對“將就”的人生忍耐力,又低估了對想要的人生的向往。
永遠不要低估自己的無知,哪怕是滿心善意一臉無辜。 給自己壓驚、修補生活漏洞的輕松哲學。無論你是吃飽了撐的,還是沒吃飽餓的,假如你果真弄懂了,說不定你就知道自己是怎么一回事了。請不要放棄治療,好好學習,你還有救!
你并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和未拆的快遞 內容簡介
24個真實故事描繪出生活中看不見背面,給自己壓驚、修補生活漏洞的輕松哲學。各類常見擰巴的清單,盤點過去、救援未來的內心整理術,平衡身心、解毒生活的療愈法。現代都市病大多來自我們對世界的誤解、對人生的誤讀和對自己的誤信,來自我們的弱點和漏洞,來自對自己不夠真誠。不必被自己捏造的混亂的世界和“百病纏身”的人生嚇破了膽,當你做出決定時,改變會立即發生。
你并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和未拆的快遞 目錄
002 無奈式寬容
不肯放過是病,太容易原諒也是一種病
014 職場倦怠期
讓你疲憊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人
028 自殺式單身
比起寂寞,成年人更怕麻煩
042 間歇性自閉
我沒有屏蔽你,只是不再把情緒隨便公開
051 外向孤獨癥
別敲我的門,我和全世界都認生
062 病態占有欲
不要為了面子而活,被假精致所綁架
072 隱性自戀
千萬別以為發脾氣和賣慘,世界就會遷就你
079 潛意識自卑
人都是在經歷一些事情后,才悄悄換一種性格
088 持續性沮喪
你總說自己很累,可誰又活得順風順水
095 渣男體質
你對別人的愛,在別人眼里像是病
109 拖延頑疾
輪到你奔跑時,請別原地踏步
118 取悅型人格
一個人是否成熟,要看他被欺負時的樣子
128 做夢式暴富
如果賺錢也要別人催,那你一輩子也就這樣了
137 錦鯉狂熱癥
確實有人不努力也可以過得很好,但那個人絕對不是你
143 社交障礙
別在人性上輕易懷疑別人,也別在道德上過于高看自己
152 情緒焦慮
這世間所有的不盡如人意,都沒你想得那般無能為力
159 過度自我溺愛
就算你真的是仙女,下了凡也要靠自己
168 前任過敏
和有些人的*好結局,就是彼此杳無音信
179 扎堆綜合征
有效的社交是等價交換,不必假裝抱成一團
188 付出型人格
不是你變優秀了,那個人就會喜歡你
194 塑料友誼
成年人之間,說話記得帶腦子
204 花式催婚
對孤獨妥協,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213 敏感型性格
不要為敏感而感到羞恥,它是一種天賦
222 欲望失衡
欲望不是拿來克制的,是應該用來激勵自己的
你并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和未拆的快遞 節選
無奈式寬容——不肯放過是病,太容易原諒,也是一種病 1 我讀書的時候,數學很差。 課有聽,題有做,可每每月考,成績只在及格線上下晃。說句實話,我對數學是沒有興趣的。那時候我愛看散文和小說,同學們大多在看漫畫書和言情小說,父親給我按年份訂閱《讀者》《青年文摘》《中學生博覽》,以至于沒有同學愿意跟我互換課外書,他們嫌我看的書無趣。郭敬明和張愛玲的小說,我都是從那時開始看連載的。 那時候我們班學霸很多。一個從外地轉學來的男孩,長得很好看,皮膚很白,有種乖乖的英俊感。愛打籃球,每次上體育課,他都是**個沖出教室的。 這么聽著,他很像學習不好的學渣。其實并不是!他特別聰明。數學每次拿高分就不說了,就連壓軸題都是基本上靠心算,不怎么動筆,只到*后關鍵的幾步才稍微拿草稿紙寫一寫。我想,老師應該都很喜歡看到這種草稿紙,寫得整整齊齊、思路清晰。這樣的學霸,把數學不好的我襯托得更加明顯。 巧的是,數學老師特喜歡叫我這樣的學渣回答問題。不巧的是,我極少有答對的題。有許多次,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對我說:“你是不是豬腦子,我看你就算重讀十年,還是不會做這道題!”“這樣的成績,以后出來只能是個出苦力打工的。”“你來念書真是浪費學費。”還有N多比這難聽十倍的話,我經常聽到。 在課堂上站起來答不出問題,還要被老師數落,同學都看著你的那種尷尬、難堪,想必每個念過書的人都能懂吧。但我當時覺得,老師那天可能是心情不好,說重了話。可后來,沒有過分,只有更過分。 考試成績一出來,她就大聲念出我的分數,并在全班同學面前說:“這樣的成績,能不能上高中都不一定!” 還有一次,午休剛結束,我正在整理書桌,數學老師把我的作業本“啪”的一下拍到我的腦袋上,我起來后眼前一陣黑,頭也一陣暈。她狠狠瞪了我一眼,轉身走了。后來,上課一答錯題,老師就讓我去教室的*后排罰站,讓我站著改錯題,改不對不能吃午飯。再后來,她不再教我班數學了。 這件事情雖然過去了很長時間,但那位數學老師的模樣,我卻記得清清楚楚。沒有人可以是一個無底的罐子,收納難以計數的惡語中傷,以及或有意或無意的誤會曲解。 對于那時15歲的我來說,世界很小,在意的事很少,學習成績不好,簡直堪比世界末日。連社會的門都還沒摸到,就會在心里想“如果學習不好,以后會不會成為乞丐啊”。 如今想想,學習只是我們人生中的一部分,而某一科成績的不理想,更只是這一部分里的一小部分。真的至于因為一科成績而受虐終生嗎? 那年春節,是畢業后**次聚會,那位數學老師也來了。 席間,每位同學站起來發言,大多是感謝恩師當年培養教育的客套話。到我的時候,我還沒開口,數學老師先說:“聽說我們班出了位作家,真是了不起,老師從前對你太嚴厲了。” 嚴厲這個詞,用在老師的身上,總像是一種美德。可惜,我不想要。“沒什么太多想說的,只是多年后再見到同學很開心。”然后我便坐下來。同學和老師們面面相覷,大概是覺得“感恩”的話到我這斷了片,破壞了氣氛吧。 聚會結束,大家一一跟老師們告別,除了我。我不認為自己是個記仇的人,但如今偶爾想起,我都會責怪自己當時為什么要忍著?為什么不能在她用作業本打我的時候,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憤怒?為什么要那么聽話,因為一道錯題餓著肚子? 如果能夠回到從前,我一定告訴當時的自己:“不會解方程,不會算奧數,天不會塌,更不會要了你的命。管它幾何是圓是方,你喜歡什么就去學什么,不要膽怯,不要委屈。” 雖然,我也很想寫,這么多年過后,我的數學變好了,或者我對數學比以前更有把握了,但是沒法寫,我數學還是差,而且對數字極其不敏感。到了今天,我依然是那個數學不好的女孩兒,可是沒關系了。 那些難以挨過的黑暗與難過,那些無法排遣的絕望與無力,都真切地造成過傷害。無論我*后怎樣擺脫了那些,變得堅強變得獨立,那都不是應該夸耀苦難的理由。 有些人無法釋懷,那就不釋懷。有些傷害,即便時隔多年,仍做不到心無芥蒂、若無其事地親近。 多少傷口看似完整平靜,可每當風吹過,還會泛起細細裂痕,暗暗疼痛。不必感激傷害你的人,他們只是提醒了你,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2 因為工作原因,我認識了一位同事,是位男孩子,黑黑瘦瘦的,話不多,戴著一副銀色邊框眼鏡。 聽其他同事說,他家在山西的一座小村,靠著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助學金,到北京讀985大學,之后順利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拿著可觀的薪水。 和這個男生接觸不多,但很快我卻發現他有個很奇怪的特點,就是說話的時候,總是帶著奇怪的腔調,這腔調說的并不是地方口音,而是那種讓人聽了很不舒服的話。 比如,寫字樓樓下有KFC、星巴克、必勝客這些并不稀奇,早餐大多也就在此選擇。有天早上我買了一杯冷萃,剛進辦公室,他說:“中杯也要將近40塊呢吧,太奢侈了。”我咧嘴擠出一點笑。再比如同事從大連老家回來,帶了海鮮小零食分給我們,他說:“我20歲之前,都沒吃過海鮮。”團建去吃自助日料,他再次酸溜溜地說:“幸好不用AA,不然我可付不起。” 一個男生,話里話外總是這么嘰嘰歪歪,時間一長,大家有活動自然不會找他一起。但還有一個叫森的男生,大家都愿意和他做朋友。森來公司的時間也不長,但性格開朗,各個部門的哥哥姐姐們都很喜歡他。 午飯的時候,森總是叫這個男生一起,“走吧,兩個人比較好點餐,不然我一個人不知道吃什么。”下班總是讓這個男生搭自己的車,即便不是完全順路,要多拐兩個路口。男生租房到期,還在森的家里短暫寄宿過一段時間。 按理說,男生和男生之間的友誼,應該更牢靠一些。 有次,森剛把材料打印出來,保安就上來說森的父母來看他,讓他下樓去接。父母從外地來看自己的喜悅,每個在異鄉的人都明白。森把材料給這個男生,說:“幫我交給組長,我先出去下。”大家說讓他把父母帶上來坐著歇會兒,畢竟7月的北京如蒸籠一般。 我去茶水間的時候,路過打印室。巧的是,我眼睜睜看見那個男生一邊看材料,一邊一張張塞進碎紙機。我愣了,隨后上去阻止,“森說這個是要給組長的。”男生看我突然出現,也很慌張,“太熱了,腦子都不轉了,我以為是要廢掉的。” 回到工位上,我越想越覺得哪里不對勁。我問鄰座同事:“剛剛森的材料是什么?” “是一個關乎到上半年考核評估的策劃吧。” “哦。” “是不是那個男生把材料怎么了?” “你怎么知道?”我瞪大了眼睛。 “同事之間,很難有真友誼的。小姑娘,別太驚訝。” 聽說后來森知道了這件事,是誰告訴他的,不得而知。只知道,后來兩人關系生疏到在電梯里碰面也只是假笑,維持表面的和平共事。 我離開那家公司后,有次約老同事出來喝下午茶。他們說,那個男生后來在公司給森使了不少絆子,*后導致森在一次次表現不佳的情況下,被勸退離職。 不過故事還沒有結束。一年后,那個男生因為在項目中拿回扣而被公司開除,再次面試其他公司時,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面試官中有一位就是森。 據說,面試結束后男生攔下森,想解釋當年的種種“誤會”,并為森被勸退的事道歉。 森冷冷地回:“道歉是你的事,可我不原諒你。公司用人制度公平,我無法決定你是否面試成功。就這樣吧。”*后,那個男生放棄了這家公司的入職機會。 之前一起工作的人,每每聊起這件事,都表示大快人心。這不是一件人命關天的大事,頂多是一個低端辦公室內斗故事,卻讓我記了許多年。 我是贊成森的做法的。 不喜歡聽男人就要胸懷寬廣這種話,更厭煩“別人都道歉了,還想怎么樣”這種說辭,我們都是人,是普通人。說吃虧是福的人,想必沒吃過什么虧吧。如果始作俑者的道歉,不過是為了求得他自己的心安。你原諒了他,誰來體諒你呢?沒要他賠償精神損失費就很好了,原諒,憑什么? 那個道歉的人,他是真的后悔還是故作姿態,都是他的事,與我們無關。他后悔不代表別人的傷痛就會好,他道歉不代表曾經的傷害就沒發生,他痛改前非也不代表時光就會倒流。 真的不用自欺欺人,以寬容乃至感謝的名義美化別人對自己的傷害,丑陋的傷疤,無論如何也不會開成一朵好看的花。 生活中很多人過得不好,不是不懂得原諒,反而是太容易原諒別人。不肯放過是病,太容易原諒也是一種病。不輕易原諒一個人,不輕易釋懷一件事,是對自己的一種警醒,一種保護。
你并非一無所有:你還有病和未拆的快遞 作者簡介
萬特特,90后心碎藝術家,永遠不要蓬頭垢面地面對這個世界。“鹽”以律己,“甜”以待人。心懷浪漫宇宙,也愛人間煙火,夢想稱為漫畫中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
代表作:《你的美貌不敵你的熱鬧》《所謂命運,大多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