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東漢晚期陳留文人群體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261752
- 條形碼:9787569261752 ; 978-7-5692-6175-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漢晚期陳留文人群體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涉及的問題有: 先秦時期陳留地區的文化傳統。漢末動蕩背景下陳留文人的政治態度及其人生際遇。陳留文人的交游與漢末士風的嬗變。主要討論陳留文人在交游上的新變, 及其對魏晉士風的影響 ; 兩漢時期陳留經史之學與散文風尚 ; 陳留文人的辭賦創作的新變 ; 蔡邕專論 ; 陳留文人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東漢晚期陳留文人群體研究 目錄
**節 宋陳道家思想與陳留的隱逸傳統
第二節 宋衛鄭陳文化圈與陳留崇尚藝文的風氣
第三節 先王遺風和陳留的君子文化傳統
第二章 漢末政治風暴中陳留文人政治態度和人生際遇
**節 漢末政治風暴中陳留文人的政治態度
第二節 漢末陳留文士的人生際遇
第三章 陳留文人的交游與漢末士風的嬗變
**節 陳留文人的交游對象和交游準則
第二節 漢末陳留士風的新變及其影響
第四章 兩漢時期陳留經史之學與散文風尚
**節 東漢陳留的經學與散文創作
第二節 東漢陳留的史學與散文創作
第五章 陳留文人群體的辭賦創作
**節 陳留文人辭賦創作題材上的新變
第二節 陳留文人辭賦創作形式上的新傾向
第三節 陳留文人的辭賦觀
第六章 蔡邕及其文學創作
**節 蔡邕的性格及其對文學的影響
第二節 蔡邕的文學觀念
第三節 蔡邕的詩歌創作
第七章 陳留文人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節 陳留與魏晉文才之盛
第二節 陳留文人對魏晉文人創作的影響
參考文獻
后記
東漢晚期陳留文人群體研究 節選
《東漢晚期陳留文人群體研究》: 詩序同樣詳細記述了本詩創作的緣由及作者此時的心情。黃初四年(223),諸侯王來京城朝覲,任城王曹彰暴薨于此次朝覲期間,史載:“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於京都!雹诔P結束后,曹植和白馬王曹彪欲同路返回封地,有司不許,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引《魏氏春秋》云:“是時待遇諸國法峻。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聽。植發憤告離而作詩日……”③除了上述原因外,曹植“發憤”作詩的理由還有自己封地的不斷遷徙。曹操生前,曹丕和曹植曾有過立嫡之爭。曹丕即位后對諸侯王打擊、防范甚嚴,史稱“魏氏王公,既徒有國土之名,而無社稷之實,又禁防壅隔,同於囹圄”④。以曹植為例,曹丕即位后: 植與諸侯并就國。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四年,徙封雍丘王。⑤ 從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魏文帝執政期間,曹植三次遷徙封地,更有被監國彈劾被貶的遭遇,可見文帝父子待曹植之薄。封地的不斷改遷,行動上的動輒得咎已令曹植倍感壓抑,此次任城王暴薨,甚至和白馬王同行此類纖介之事有司皆要橫加干涉,所以曹植怒不可遏,憤而作詩。由此可見蔡邕的《述行賦》和曹植的《贈白馬王彪》的創作動機相似,皆為抒憤。 其次,蔡邕的《述行賦》融紀行、寫景、議論、抒情于一體的手法,對曹植的《贈白馬王彪》有很大影響!妒鲂匈x》作于桓帝延熹二年(159),當時由于宦官參與誅殺梁冀有功而被封侯,東漢從此開啟了“五侯”專權的時代。此種情況下,朝廷征召蔡邕前往京師,在途中,蔡邕撰寫了《述行賦》。由于從陳留到洛陽,所經多是先朝故地,歷史遺跡甚多,蔡邕每到一處,就聯想起與該地相關的掌故,把自己的悲慨寄寓在歷史事實的陳述中,并將紀行、敘事、議論融為一體。如在大梁,蔡邕聯想起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不過不同于后世對竊符救趙一事多有贊美,其云:“夕宿余于大梁兮,誚無忌之稱神。哀晉鄙之無辜兮,忽朱亥之篡軍。”⑥“夕宿余于大梁兮”是寫自己途徑大梁,此句是紀行。接著蔡邕用“誚”字批評信陵君矯制發兵,在此事上其顯示出和司馬遷不同的態度,同時用“哀”字表達了對無辜被殺的晉鄙的哀悼之情!昂觥彼膸毂咀鳌胺蕖弊,“忿”字更明確地表現出作者對力士朱亥的譴責。因洛陽周圍多山岡,所以作者此行多跋涉遐路的艱難,再加上此時朝政昏亂,正直之士或被殺戮或被貶斥,所以作者心中頗為抑郁,在此種愁苦心境下,作者筆下的自然景物頗為凄涼,其云:“崗岑紆以連屬兮,谿谷復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嚴壑以崝嶸。攢械樸而雜榛桔兮,被浣濯而羅布!雹龠@里險峻的山崖,叢生的荊棘,象征著時局的艱難和仕途的險惡。接著作者又云“尋修軌以增舉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風汩以飆涌兮,氣懆懆而厲涼。云郁術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漸唐。仆夫疲而劬瘁兮,我馬虺隋以玄黃。格莽丘而稅駕兮,陰噎噎而不陽!雹诖颂幾髡呙鑼懥孙L涌雨急,云層陰暗,天陰不陽,仆從疲憊的慘狀,給衰敗的社會渲染上了憂郁的色調,增加了悲涼的氣氛。此段將寫景和抒情融為一體,通過對凄涼的自然景物的描寫,揭示了士人對政局的憂慮,揭示了桓帝時國衰民困的現實本質,展現了當時危機四伏的嚴峻形勢。在陳述了一系列的歷史典故之后,作者直接描寫現實,其云: 貴寵煽以彌熾兮,僉守利而不戢。前車覆而未遠兮,后乘驅而競入。窮變巧于臺榭兮,民露處而寢濕。清嘉谷于禽獸兮,下糠枇而無粒。弘寬裕于便辟兮,糾忠諫其侵急。懷伊呂而黜逐兮,道無因而獲人。唐虞渺其既遠兮,常俗生于積習。周道鞠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淴。③ 這里作者揭露了人民的“寢濕”“無!笔怯捎诤雷宓摹笆乩彼,忠臣賢士的“黜逐”是由于皇帝對“便辟”的縱容所致,至此作者既揭示了桓帝時國衰民困的現實本質,又展現了當時危機四伏的嚴峻形勢,同時將作者內心的憂憤傾瀉而出?傊,《述行賦》通過跋涉千里的所見所聞,描繪出那觸目驚心的社會現實,作者所見景物之蕭瑟,旅途中作者的悲涼之感、憂憤之情皆有流露。賦中將紀行、寫景、議論、抒情融為一體,達到了感人至深的效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