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農問題”新聞作品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717723
- 條形碼:9787545717723 ; 978-7-5457-177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農問題”新聞作品選 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新聞作品, 采編于作者任職新華社期間的1984年至2003年間, 每一篇末括注的時間為當時發表日期。全書按類別劃分為十七部分, 分別為: 宏觀與決策、起起落落看發展、米袋子·菜籃子、農民負擔與民工潮、人大代表看“三農”、中國的農機化之路、聚焦三峽工程、皇天后土、江南行記、嶺南時空、白山黑水之間、黃淮海原野、沂蒙山新曲、“老少邊窮”地區見聞等。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農問題”新聞作品選 目錄
凡例
起起落落看發展
農民在興辦城市第三產業中大顯身手
水利建設和農業開發大見功效山東大旱之年糧棉不減產
發揮投入和技術配套整體功效農業目標工程在我國迅速興起
各地政府今年多方增加農業投入扎扎實實促農業“升溫
全國畜牧工作會議提出穩定畜牧業基本政策保證畜牧業穩定發展
有關部門強調:發展國民經濟離不開農業各行各業必須大力支援農業生產
我國糧食生產擺脫多年徘徊局面今年總產可望增加150億公斤
述評:警鐘敲響之后
中國農業:災年大豐收的啟示
我國谷物總產位列世界第
畜牧業日益成為實力雄厚的獨立產業
世界肉類產量五分之一以上來自中國
誰有眼光誰養牛成共識我國秸稈養牛業發展快牛肉產量躍居世界第六位
我國農村市場再度進入活躍期縣以下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創九十年代*高紀錄
重視和加強農業貴在落實各地為農業升溫”添柴加油
“八五”新進展:百萬老鄉變成新漁民
“八五”新進展:我國農業生產穩步登上新臺階
世界肉類增量的四分之三來自中國
我國農村社區經濟加快市場化進程
述評:中西部的超越說明了什么
荊江大堤安全度過39個伏秋大汛
中國鄉村1993:關于機遇的對話
……
農民負擔與民工潮
人大代表看“三農”
皇天后土
江南行記
嶺南時空
白山黑水之間
黃淮海原野
“老少邊窮”地區見聞
走過天山南北
十年回眸:選一條真正的路——我的新聞調研體驗
后記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農問題”新聞作品選 節選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農問題新聞作品選》: 1996年,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實際增長幅度創“八五”以來*高紀錄。其中中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63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五點七;西部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88元,比上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一點五;東部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百分之十九點八。中部、西部地區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幅度分別比東部地區高5.9個和1.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去年中西部地區農村居民純收人中,農業收入占三分之二強;去年農民純收入比前年的增加額中,農業的貢獻份額也占三分之二左右。這兩個三分之二清楚地說明,中西部地區農業特別是糧食的發展潛力很大,在廣大的中西部地區,依靠農業同樣可以增加農民收入,可以致富。 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這是中西部地區農民總結的去年農業豐收的重要原因。中西部地區的農村干部認為,中西部地區去年增產增收,一方面是天氣條件有利于糧食生產,更重要的是國家在宏觀調控政策上向農業傾斜,連續兩年提高了糧食價格,并且敞開收購,確保農民利益。這對促進中西部地區農業發展意義重大,給中西部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去年西北五省糧食增產60億公斤,加上東北地區的增產,就占全國糧食增產的一半以上。廣大農民反映.近幾年黨中央對農業的好政策,特別是提高糧食收購價格的政策,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經濟實惠。 為什么去年中西部地區成為中央農業政策的*大受益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錫文認為,進入九十年代以來,中西部地區對發展農業、確保農民增收高度重視,因而沒有出現某些沿海地區那樣糧食生產滑坡的問題,一直保持了糧食的增產。特別是新疆等西北省區普遍加大了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力度,重視山區的綜合治理,努力解決旱作區的灌溉用水問題,農業生產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實用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也為增產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措施加上國家大幅度提高糧食定購價格,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注入了蓬勃生機。 經濟專家認為,現在國家把農業的發展作為經濟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強對農業的宏觀調控。在這個大背景之下,中西部農業資源優勢將加速轉化為經濟優勢。中西部地區應該抓住機遇,發揮好自己的優勢。 實事求是發展優勢產業 在相當長的時期里,我國農產品供應將一直偏緊,需求很大。大需求就是大市場,大市場就是發展的大機遇。而中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這種資源優勢一旦與市場接軌,就會變成巨大的經濟優勢。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農業經濟技術研究所所長郭書田認為,巨大的農產品需求已經展示了中西部農村地區振興經濟的路子。 國家統計局農調總隊隊長張新民說,與沿海地區相比,我國中西部地區土地、勞動力資源豐富,有著發展農業的資源優勢。因此,在中西部地區,農業仍然是支柱產業。中西部地區發展關鍵是要實事求是,從本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揮優勢。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八十年代初期,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和農產品購銷政策的調整,極大地調動了中西部地區億萬農民的積極性,多年蘊藏的生產熱情被激發了出來,農業的連年豐收帶來了農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當時,中西部許多省份的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超過了東部地區。后來,隨著東部農村二、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盡管也試圖依靠發展非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趕上東部地區發展速度,但由于沒有很好地發揮當地資源和經濟優勢,農民收入不但沒有追上東部,差距反而越來越大。 實踐證明,如果中西部農村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套用東部地區的發展經驗,往往會事倍功半,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立足當地農業資源優勢,穩步發展優勢產業,反而能帶來當地經濟的大發展。 新疆農業的發展就是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進入九十年代以來,新疆利用獨特的水土和光熱資源,全力發展棉花生產,形成了很強的競爭力。棉花已成為全自治區一個舉足輕重的大產業。目前,新疆棉花總產約占全國產量的三分之一。一畝棉花的純利潤可達500元。新疆干部群眾從實踐中驚喜地省悟:種田同樣可以脫貧致富奔小康。包括棉花在內的農業開發,目前已成為新疆*具吸引力的項目。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有14個省市在新疆投資4億多元,建起140萬畝棉花基地。 ……
地厚天高——王言彬“三農問題”新聞作品選 作者簡介
王言彬,山東省莒南縣人,1963年6月出生,1984年山東大學中文系畢業后進入新華社從事新聞采編工作。長期關注“三農”悶題,追蹤農村改革,廣泛涉獵社會各領域,擅長內部調研報道。1998年被評聘為高級記者,2007年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8年被評定為新聞出版領域領軍人才。2010年調入黨政機關工作,現任國家保密局副局長。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