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黨的歷史知識簡明讀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119444
- 條形碼:9787505119444 ; 978-7-5051-1944-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黨的歷史知識簡明讀本 內容簡介
歷史是一面明鏡,可以映照現實:折射未來。學習黨史,能夠增強。黨員干部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黨的歷史知識簡明讀本(新編本)》簡明扼要地介紹了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程中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 《黨的歷史知識簡明讀本(新編本)》用生動的圖片和平實的語言講述了黨的光輝歷史,用盡可能小的篇幅表達了大容量的知識,是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學習黨的歷史經驗、黨的歷史知識和黨的創新理論成果的通俗讀物。
黨的歷史知識簡明讀本 目錄
一、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的兩大歷史任務和中國人民的救亡
圖存運動
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三、五四愛國運動
四、黨的**次全國代表大會
五、黨成立初期的革命活動
六、黨在創立初期的自身建設
第二章 大革命時期(1923年6月-1927年7月)
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
二、黨的四大和五卅運動
三、北伐戰爭的勝利進軍
四、大革命的失敗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
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
三、黨的六大和革命的復興
四、制定黨和紅軍建設的綱領
五、在農村開展土地革命
六、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
七、紅軍的反“圍剿”斗爭
八、遵義會議實現偉大的轉折
九、紅軍長征的勝利
十、毛澤東建黨學說初步形成
第四章 全面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一、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三、全面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
四、黨的六屆六中全會與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路線
五、粉碎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高潮
六、敵后軍民的抗日活動
七、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提出
八、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
九、延安整風運動
十、黨的七大與建立聯合政府思想
十一、抗日戰爭的勝利
……
第五章 全國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8月-1949年9月)
第六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七章 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和艱辛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覆滅(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九章 實現偉大的歷史轉折(1976年10月-1982年8月)
第十章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982年9月-1991年12月)
第十一章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1992年1月-2002年10月)
第十二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階段(2002年10月-)
附錄
后記
黨的歷史知識簡明讀本 節選
《黨的歷史知識簡明讀本(新編本)》: 隨著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土地革命廣泛地開展起來。在根據地內,消滅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制度,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重大的社會變革。 土地革命*早在海陸豐根據地開展起來。1927年11月,在彭湃的領導下,海陸豐人民建立起蘇維埃政權。11月13日,在海陸豐召開的工農兵代表大會通過《沒收土地案》,決定立即開展土地革命。蘇維埃政權采取沒收一切土地,統一分配的辦法,實現“耕者有其田”。廣大翻身農民把標志地主土地所有權的地契付之一炬。海陸豐的土地革命開展得轟轟烈烈,但也存在著“左”的錯誤,如不僅沒收地主的土地,而是沒收一切土地,甚至自耕農的土地也加以沒收;提出“把一切工廠歸工人”的口號,對資本家和地主不加區別,一律打倒;主張把一切反革命殺得干干凈凈,規定“不革命不得田”等等。不講政策、四面出擊的結果是樹敵過多,不利于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利于分化瓦解敵人。 井岡山根據地的土地革命開展得比較早,也是開展得比較好的。1928年春開始在小范圍內進行試點,6月以后全面展開。起初,采取土地全部沒收、徹底分配的辦法,以鄉為單位,男女老幼一律平分,后又按照中央的指示,以勞動力為標準,能勞動的比不能勞動的多分1倍。這種辦法體現了反封建的徹底性,但也存在侵犯中農利益,使中間階級受到打擊的問題,結果遭到中間階級反對,根據地經濟蕭條。毛澤東很快發現問題,改變“左”的政策,逐步糾正實際工作中存在的錯誤,使井岡山的土地革命得以順利開展。同年12月,毛澤東總結土地革命的經驗,主持制定井岡山《土地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農民分得土地的神圣權利,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受中共中央關于沒收土地和建立蘇維埃問題的第三十七號通告的影響,再加上由于缺乏實踐經驗,這部土地法也存在原則性的錯誤。如在沒收問題上,規定沒收一切土地,而不只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在土地所有權問題上,規定所有權屬于政府而不是屬于農民,禁止土地買賣等。 隨著紅四軍向贛南、閩西進軍,這個地區的土地革命得以迅速開展。根據黨的六大精神,1929年4月,毛澤東在總結贛南土地革命經驗的基礎上,主持制定興國縣《土地法》時,將井岡山《土地法》中規定的“沒收一切土地”改為“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這是一個原則性的改正。同年7月,在毛澤東的指導下,閩西根據地黨的**次代表大會通過的《政治決議案》提出:“自耕農的田地不沒收”;富農多余的土地要沒收,但在革命初期“不沒收其土地”,也“不廢除其債務”;“對農村小地主要沒收其土地,廢除其債務,但不要派款及其他過分打擊”;“對大小商店應采取一般的保護政策(即不沒收)”。大會通過的《土地問題決議案》還規定:“分田時以抽多補少為原則,不可重新瓜分妄想平均以煩手續。”會后,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了50多個區500多個鄉的土地問題,使60多萬人得到土地。1930年2月6日至9日,在江西吉安縣陂頭村,紅四軍前委、贛西特委和紅五、紅六軍軍委舉行聯席會議(通稱二七會議),批評一些地區實際上不開展分田斗爭的右傾錯誤,提出一要“分”,二要“快”;批評一些地區按耕作能力和勞動力分配土地的做法,肯定了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則。會后,贛西南地區即全面開展分田運動。到1930年上半年,安福、蓮花、永新、寧岡、吉水、興國全縣以及永豐、泰和、萬安等縣的部分地區都分配了土地。 與此同時,其他各根據地的土地革命也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贛東北地區,在建立蘇維埃政權之后開展“廢債分田”的土地革命運動。廣大農民沒收豪紳地主階級和封建祠堂的土地,并焚燒契約。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