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金剛經講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6086646
- 條形碼:9787506086646 ; 978-7-5060-8664-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剛經講話 本書特色
《金剛經》在佛教典籍中地位非常,曾為中國的禪宗開啟了歷久不衰的黃金時代,禪宗六祖惠能也因此經中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頓開茅塞。本書為享譽世界的一代佛學宗師星云大師對《金剛經》的通俗解讀,以簡明而又生動的筆法,融匯前人的注疏義解,闡述《金剛經》的要義。無論有沒有佛學的基礎,這本書都能讓你在生活、工作、感情中找到和自己和解的方法,讓忙碌的生活不再迷茫,充實的人生不再沮喪。
金剛經講話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對于《金剛經》的解析, 以通俗、簡明而又生動的筆法, 融匯前人的注疏義解, 闡述《金剛經》的要義。同時不忘關照現代人所面臨的煩惱悲苦, 以期為他們指出安心立命的答案。
金剛經講話 目錄
法會啟建因緣分**。埃埃
一、六成就的重要。埃埃
二、如是我聞的我 003
三、一時師資合會。埃埃
四、生活即是六度。埃埃
勸轉般若法輪分第二 013
一、中道權實合一。埃保
二、般若不在別處。埃保
三、如來護念付囑 017
四、安心兩個問題。埃保
大乘菩薩發心分第三。埃玻
一、廣大心平等觀 026
二、滅度無住涅槃。埃玻
三、眾生本性寂滅 031
四、菩薩心無四相 032
布施心應無所住分第四。埃常
一、布施不住六塵。埃常
二、福德喻如虛空 041
三、無相施福難量 043
四、心應無住而住。埃矗
諸相非如來實相分第五。埃担
一、丈六金身非佛 052
二、佛身無住滅相 055
三、佛陀身隨緣現。埃担
四、見法即見佛陀。埃担
真實信心解脫之道分第六 065
一、持戒修福入般若門。埃叮
二、生實信種萬億善根。埃叮
三、心不取法相非法相 072
四、佛陀說法借筏渡岸。埃罚
無得無說破事理障分第七。埃福
一、佛陀無證悟無言說。埃福
二、菩提正覺無有定法。埃福
三、真理實相色空一如 089
四、無為法攝三賢十圣。埃梗
般若為三世諸佛母分第八。埃梗
一、七寶布施非福德性。保埃
二、受持般若勝七寶施。保埃
三、般若是三世諸佛母。保埃
四、揚眉瞬目處處般若。保保
實相無相四果性空分第九。保保
一、無惑斷無四果證。保保
二、離諍論得三昧味。保保
三、滅習氣人中** 122
四、無想念住寂靜處。保玻
莊嚴佛土無有住相分第十。保常
一、成佛授記不著住相。保常
二、隨其心凈佛土莊嚴。保常
三、發大乘心應無所住。保矗
四、法身無相不可丈量。保矗
恒河七寶不如無為分第十一 152
一、財施破慳獲福無量。保担
二、受持讀誦**供養 156
三、深解經義解脫生死。保叮
四、無為福德究竟常樂 162
尊重正法平等流布分第十二 168
一、平等說法天人供養。保叮
二、法音流布如佛塔廟 171
三、奉行經教成就無漏 174
四、金剛妙諦具足三寶。保罚
如法受持**義諦分第十三。保福
一、三世諸佛同證般若 184
二、世界微塵因緣和合。保福
三、三十二相不住諸相 189
四、廣出妙法勝身命施。保梗
四相寂滅起大乘行分第十四。玻埃
一、深解義趣三界**。玻埃
二、不驚不怖入般若海。玻埃
三、行大忍辱離我法執 205
四、除滅四相發菩提心。玻埃
信受奉行荷擔家業分第十五。玻玻
一、億劫舍命不如凈信 223
二、微妙般若貫通權實。玻玻
三、樂二乘法不入究竟 227
四、般若佛母天人禮敬 229
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第十六 237
一、凌辱輕賤除先世罪。玻常
二、供養諸佛不如無心。玻矗
三、末法眾生狐疑不信。玻矗
四、果報巍巍不可思議。玻矗
直下究竟本無我體分第十七。玻担
一、無有眾生實滅度。玻担
二、實無有法得菩提。玻担
三、一切法皆是佛法 261
四、菩薩通達無我法。玻叮
如來遍觀眾生心性分第十八。玻罚
一、五眼遍觀眾生界。玻罚
二、佛世界如恒河沙。玻罚
三、如來悉知眾生心。玻福
四、三際妄心不可得。玻福
不住三心實相布施分第十九 294
一、無住行施因緣殊勝。玻梗
二、無為福德周遍法界。玻梗
見身無住離相見性分第二十。常埃
一、圓滿報身非如來心 308
二、隨形相好非真如體。常保
解脫真性無法可說分第二十一。常玻
一、隨緣說法不著法相。常玻
二、聞法無住假名眾生 328
菩提性空得果無住分第二十二。常矗
一、證入空性得般若眼 341
二、圓滿覺悟一無所得。常矗
凈心行善法無高下分第二十三 359
一、平等法性遠離四相。常叮
二、修一切善心無善法。常叮
寶山有限般若無價分第二十四 375
一、須彌山寶不如法施 376
二、四句功德絕去百非 381
生佛平等無我度生分第二十五。常福
一、究竟離相降伏妄心。常福
二、佛陀無我凡夫性空。常梗
法身遍滿觀想不得分第二十六。矗埃
一、觀三十二相非真。矗埃
二、聲色六塵是邪道。矗保
斷滅知見造生死業分第二十七。矗玻
一、不住離相因果儼然。矗玻
二、發菩提心離斷滅見 427
不受不貪無住福勝分第二十八。矗常
一、無我無法證無生忍。矗常
二、菩薩所作不貪福德 440
正報無住如如不動分第二十九。矗矗
一、不住佛果無來無去。矗担
二、清凈法身遍一切處 456
依報無住世界假相分第三十。矗叮
一、微塵世界虛妄建立。矗叮
二、一合相者不可言說 471
總除諸執法相不生分第三十一。矗福
一、拂四見相解如來義。矗福
二、發菩提心生正知見。矗福
受持演說勝無住行施分第三十二。矗梗
一、為人演說續佛慧命 497
二、菩薩正觀有為即空。担埃
金剛經講話 節選
前文我們說明福德與福德性的不同處,但是福德性不是什么都沒有,福德性蘊含的是一種“能力”,就像每一個眾生都具備有成佛的“能力”。福德性中含有無限的福德。像經文所說:“若復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彼木滟,指的是三十二分經文的哪四句偈呢?諸家所說,議論紛紛,有人認為是前分的“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有的認定是“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有人指為是“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眾說紛紜,無一定論。其實我們切勿被文字瞞騙,讀經者要善于“轉經”,而不被經所轉!佛陀說的四句偈,原無定法,只是顯明受持此經的福德無量無邊,即使僅受持經中*短少的四句偈,所獲的福德勝過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堅意經》說:其有好心善意之人,聞佛明法,一心而聽。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時可。不能一時,半時可。不能半時,須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訾也。 此好心善意之人,即是能解佛所說義,受持般若的福德性,即使須臾一念,也能獲福無量!洞蟀闳艚洝氛f,受持般若有十種利益: (一)一切喜舍,無有施想。 (二)持戒不缺,不生戒相。 (三)行于忍力,無度眾念。 (四)行于精進,離于身心。 (五)修禪定樂,不樂定境。 (六)一切魔軍,不得撓亂。 (七)外道邪論,正心不動。 (八)渡生死河,達涅盤岸。 (九)于眾生身,起增上悲。 (十)盡形壽命,入大乘道。 一法一偈的福德能令人棄迷得悟,由癡轉慧,此福德性含藏的福德是無與倫比。因此,對經中義理能深信憶念,即是“受”,依此理,放曠無住于日用之中,即是“持”。我們對善法正道要能受持奉行,不受不持,讀誦千經萬論,就像牧人在計算他牛羊的數目罷了!聞法不精勤受持,蹉跎大好光陰,白白錯失超凡入圣的時機。 有一天上午,佛陀著衣持入舍衛大城乞食,阿難也跟隨著。當時,有一對年老的夫婦,佝僂的背,蹲在街道燒垃圾的地方取暖,像是只掉光羽毛的老鵠鳥,流露貪婪又悲苦的神情。 佛陀告訴阿難:“這對年老的夫妻,如果在人生四個階段:年少、青年、壯年、 中年,能夠勤奮工作,節儉儲蓄,就可以成為舍衛國**或第二或第三或第四的富有長者。如果能夠學道修行,精進不懈,也可以證得阿羅漢果或阿那含果或斯陀含果或須陀浬果,入賢圣位,得解脫樂。但是他們奢逸墮落,聞法不著意受持,年老時,財富散去,更錯失證得解脫果位的因緣。” 佛陀語重心長的教示:“年少時,不勤奮求取富足,也不修持梵行,老年后就像老鵠鳥棲止于干涸的池畔,只能悲苦的度盡殘生! ……
金剛經講話 作者簡介
星云大師,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十二歲于南京棲霞山禮宜興大覺寺志開上人出家,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凈律學諸大叢林。
一九四九年春天去臺灣,主編《人生》雜志等刊。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于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后在世界各地創建三百多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云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并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白話版》叢書,以及《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佛光祈愿文》《百年佛緣》《星云大師全集》等。先后獲世界多所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并任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多所大學名譽教授。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于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長。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