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舞蹈鑒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470223
- 條形碼:9787544470223 ; 978-7-5444-702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舞蹈鑒賞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為避免與已面世的其他鑒賞類教材雷同,該鑒賞教材采用“研究式”寫作,即不要求將作品的內容、立意、手法、調度、獲獎原因等等各方面籠而統之的泛泛而過,而是緊緊抓住該作品的一個閃光點寫透、寫生動、寫出特色,體現出專業舞蹈工作者的研究眼光及深度。寫作中將同一話題、類型、道具等有比較參考價值的作品捆綁寫作。
舞蹈鑒賞 內容簡介
本教材之特色:為避免與已面世的其他鑒賞類教材雷同,該鑒賞教材采用“研究式”寫作,即不要求將作品的內容、立意、手法、調度、獲獎原因等等各方面籠而統之的泛泛而過,而是緊抓住該作品的一個閃光點寫透、寫生動、寫出特色,體現出專業舞蹈工作者的研究眼光及深度。例如,在品讀獨舞《江河水》中,作者緊緊抓住“水袖運用的功能*大化開掘”這一點,將水袖這個貫穿作品的服飾道具寫充分。寫作中我們將同一話題、類型、道具等有比較參考價值的作品捆綁寫作。例如將《春江花月夜》與《扇舞丹青》納入同一篇文章,從扇子運用的變化角度,梳理中國古典舞在不斷發展中如何豐富了道具的功能和用法,調整了舞者與道具的主輔關系,從而真正達成了“人扇合一”的氣韻生動。再例如,將《書韻》、《書癡》納入同一篇文章,探討書法類古典舞如何處理毛筆何時在手、何時放下、是否妨礙技巧動作的展現等話題……這樣一來,不但避免了相似劇目的重復寫作或砍刪掉其中一個的問題,而且在參照寫作的過程中,自然梳理出了同類作品的特色及規律,得出了讓普通高校學生可以運用和分辨的實際鑒賞標準。
舞蹈鑒賞 目錄
緒論 用眼睛捕捉生命的怦動之美
**節 舞蹈鑒賞之魅力
第二節 舞蹈鑒賞之缺憾
一、人體動作的舞蹈語言
二、手舞與足蹈的語言缺陷
三、舞劇的敘述缺陷
第三節 舞蹈鑒賞之收獲
一、舞蹈鑒賞的德育功能
二、舞蹈鑒賞的文化傳承和智育功能
三、舞蹈鑒賞的心育功能
四、舞蹈鑒賞的美育功能
五、舞蹈鑒賞的創新功能
……
舞蹈鑒賞 節選
《舞蹈鑒賞(修訂版)》: 1.“饑童舞” 這是一個幾乎在“原地”完成的舞蹈段落,它的大半個舞段都是在幾級固定的臺階上完成的。所有的演員全都坐在臺階上,這意味著演員們的下肢是沒有運動空間的,特別是我們可以看到,四排演員之間的行距極其狹窄,雖說這樣的空間排列限制了演員肢體運動的空間,但造就了“綿密齊整”的視覺效果。如舞段起始處,隨著音樂散板的結束,清晰的節奏配合著演員們極度單一的動作“擺頭”,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如同日常生活的動作,但是在演員們動作力度的把握下,在童謠的映襯下,在長達三個八拍的重復下,這個看起來單一的“擺頭”動作帶給觀眾們的是一種“天真”、“無邪”、“可愛”的意象,演員們的角色不僅僅體現在服裝和發型上,他們的舞蹈語言已經更加清晰明白地傳達了他們的身份,取得了觀眾審美的認同。 舞段中對道具的使用也值得我們仔細揣摩。簡單的一只“要飯碗”,由于道具使用的角度和演員們身體變化所產生的錯落,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視覺印象。這只碗一會兒是用來乞食的器皿,一會兒是用來遮擋風雨的器物,不僅將道具的象征意義進行了擴展,更重要的是暗示了“饑童”們無處棲身、無所依傍的處境。而舞蹈語匯的輕快與音樂旋律的輕松,再加上演員們臉上的表情,觀者不免更加沉重:這樣一群天真的孩子,即使食不果腹沿街乞討,也依舊留存著屬于孩子的那份天真和樂觀,“苦中作樂”往往比“滿面愁容”更令人動容和心疼,這種對比與反襯的藝術效果與感染力,編導可謂諳熟于胸,使用起來也格外到位。 2.“團扇舞” 這段舞蹈幾乎可以說是《一把酸棗》中*令人難忘的舞段了。它緊接在“饑童舞”之后,節奏與色調的反差立即抓住了觀者的注意力——音樂由輕快轉為深沉,隨著紅色矮背景墻的滑動,一群“魅”影出現,在轉為暗藍色的舞臺燈光中,那一道天幕上的屋檐與垂墜其下的燈籠共同營造出一種深宅大院的神秘之感。 “團扇舞”的服裝設計非常出色,特別是加上演員們獨具特色的發型與發飾,“宅院”氣息甚濃,寬闊的褲腳與袖口可以隨著身體的運動產生有節奏的“動勢”,也就是說在舞蹈動作本身的基礎上,服裝設計的夸大強化了動作的幅度,帶來了獨特的視覺效果。如演員出場時,褲腳的黃色部分隨著細碎的步伐前后晃動,與演員上身較為穩定的藍色(由于演員們上身的動作幅度非常微小,并以身體側面為主要視覺點,因此我們幾乎看不到演員上半身服飾的擺動)形成了一種“動靜之態”,在對比中凸顯無盡意味。 與“饑童舞”不同,“團扇舞”沒有單純地突出動作的“頓挫”,而是選擇了一種“流動中的頓挫”,即在主題動作流暢的整體動勢中,忽然加大一個動作的幅度(如斜線時手腳一順邊的忽然抬起與收回)或是身體節奏的戛然停滯(如兩個小方陣匯集為一個長方形時的動作節奏變化)。 ……
舞蹈鑒賞 作者簡介
江玲,現任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主任、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舞蹈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蹈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藝術醫學協會理事、江蘇省舞蹈家協會理事、南京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1970年進入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學員、演員,1988年轉業到南京師大附屬幼兒師范學校講師、高級講師。1999年調入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2011年5月至今任教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