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洞背筆記:300條“現代漢詩”的深知灼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11883
- 條形碼:9787570211883 ; 978-7-5702-1188-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洞背筆記:300條“現代漢詩”的深知灼見 本書特色
本書是享譽國際的著名詩人孫文波首部談論現代漢詩的長篇隨筆,充滿真知灼見。書中知識駁雜,涉及歷史、政治、哲學、地方志等等。書寫生動,警句頻出,展現了一位當代沉思者的精神光譜。
洞背筆記:300條“現代漢詩”的深知灼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著名詩人孫文波的讀詩筆記, 文稿對詩歌創作與鑒賞的一些宏觀問題比如中國新詩取得的成就、當代詩歌的地方面目等, 微觀問題比如“詩意”是什么、“詩意”是如何獲取的等, 都有著嚴謹而深入的討論, 發人深思。
洞背筆記:300條“現代漢詩”的深知灼見 節選
1
作為一個新詩寫作者,我非常珍惜這一百年來新詩所獲得的成就。這是好幾代詩人,以對文化的巨大熱愛,以及對文化前途的深入考察,以自己的智慧和學識,做出卓絕努力得到的回報。而正是對之珍惜,我們才需要小心維護,并以我們的殷勤工作,將之向健康、有效的方向推進。這當然需要不單付出熱情,還要我們以更高的要求,更深入的探索,一步步走。同時,我們還需要既不驕傲自大,也不犬儒主義地看清楚存在的困難。在當下的環境中,恐怕困難已經不是來自于傳統主義的否定,而來自于我們如何分析什么是今后寫作的可能性。而且,這里面當然地包含了我們對自身寫作得失的清醒認識。
2
如果沒有基于文學的終極認知,沒有在其關于語言、形式、時代認知,以及審美判斷等等方面,做出真正具有前瞻性、創新性的努力,我對所謂的重建詩歌的地方面目,根本上是不信任的,也不認為是能夠實現的。如果僅僅以為使用了某某地詩歌這樣的說法,就能夠獲得地方面目,一切豈不是太簡單了。中國當代詩歌所生存的環境,如果不考慮到其困境,不考慮其在創造性的思想觀念上的現狀,不考慮其從業人員對自身利益的私心考量,只是將其導向純粹性的發展,無論怎么說,都會讓人感到太一廂情愿了。
3
不知何種原由,我特別不喜歡看到國內出版物用“現代漢詩”這樣的詞。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強調呢?難道我們用漢語寫出的東西能被誤看成英、德、法,或者其他國家的詩么?現代詩就現代詩嘛!其實就是用“現代詩”這樣的命名,也不過是因為有“古典詩”的原因。歷史上對詩的表述一般是“詩經”“兩漢詩”“魏晉南北朝詩”“唐詩”“宋詩”,沒有見到其中還加個“漢”字。如果搞成“唐漢詩”“漢詩經”,不別扭么?
4
對“詩意”的認識,當然是基于一個人對詩的認識之上的。如果沒有真正從個體的認識上看到詩,也就不可能得出“什么是詩意”的有效結論。很多時候,我看到的不少人談論“詩意”的言論,是建立在歷史的、共同體的,以及可以冠之謂“審美一致性”的認識上的言論。他們對“詩意”的要求,沒有讓我看到來自于個體經驗的認識。由此,他們也就不會理解一個從寫作的經驗出發,并面對語言的變化有獨立認知的詩人,在寫作中追求的“詩意”是什么。這也是我們為什么總是在一般人對“詩意”的要求中看到“責任、自由、人性”這樣的空泛的大詞的原因。
5
很多人在批評當代詩歌,尤其是批評一些具體的詩人的作品時,喜歡說“他是在用觀念寫作”。每次一看到這樣的說辭,我心里就想笑。連這種話都敢說,還搞批評?因為說出這樣的話表明的是,說話者根本沒有了解,詩歌寫作,從來都是在觀念的支配下完成的。遠的不說,現代主義以來,有哪一個偉大的詩人不是在自己明確的對詩的認識之下寫作的?馬拉美有關于“純詩”“詩的音樂性”的觀念,才會寫出《骰子一擲永遠消除不了偶然》這樣的作品,艾略特、龐德有“后期象征主義”的觀念,才會在寫作中反對維多利亞時期的浪漫主義詩歌。至于,二十世紀的超現實主義、阿克梅派、運動派、紐約派等等詩歌流派的寫作,誰不是建立在對怎么寫作的清晰認知下的呢?就是中國當代詩歌,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到現在,不管是不是建立了流派的詩人,只要稍微寫得有趣一點的詩人,哪一個又不是有自己關于寫作的一整套說辭的呢?即便是那些強調寫作的感性,認為寫作是反對理性的行為的詩人,不也是在一套關于詩歌是什么的說辭下,展開自己的寫作的。可以這樣說,正是在對寫作有了清楚認識,形成了一整套關于當代詩歌的觀念后,作為個體的詩人的寫作才呈現出清楚、具體的個人面貌。相反,那些沒有觀念的詩人,大多數人都只能是面貌模糊不清的詩人。
6
近三十年來,我們見到過的談論詩的大多數文字,基本是建立在鄉愿上的,就是少數表現談論者獨立見識,還算不錯的文章,亦沒有完全擯棄鄉愿。可以這樣說,不徹底認識到鄉愿的劣質性對談論詩歌的負面意義,其余的都不值一提。
7
對詩的形態的接受,取決于對詩的形式價值的認知,任何一個從事詩歌寫作的人,必定很難對全部的詩都接受,因此褒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被看作是分類學。或者是自我認同意義上的選擇!
8
如果我說一個人沒有把詩寫壞,讓人們讀到的不是一首壞詩,我的意思是他已經做得很值得稱贊了。原因在于更多的人以為自己寫出的是好詩,其實連沒有寫壞都沒有做到。
9
面對還在寫的、我一直引為同道并尊重的詩人,我早已經不把他們寫出了好詩當作一種要求。我其實根本不關心他們今天,或者明天是不是寫出了一首好詩。對于我來說,寫出了好詩還是沒有寫好,一點都不重要。在我這里,真正重要的是,他們的寫作呈現出了什么樣的可以被稱之為“重要性”的特質。以及他們的寫作是不是從建設的意義上為詩歌帶來了什么。也正因為如此,對于我來說,寫壞了的詩亦成為他們寫作中重要的,也許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因為,就我看到的情況而言,正是在寫壞了的情況下,他們呈現給我們的是詩歌在當代發展中的思考,是一種尋找新可能性的路徑的努力。而對于那些糾結于誰又寫出了一首好詩的談論,我基本上沒有興趣。在我看來,只有差詩人才把將每一首詩寫好當作自己的奮斗目標。而真正重要的詩人,只關注寫作為詩歌帶來什么。
10
關于現代詩與散文的關系,現在的人們多數會提到廢名的一段話。其實,早在二十世紀初,龐德在其《回顧》一文中,已經有很清楚的論述。所以,每當有人議論當代詩的“散文化”時,我一般不會說什么。我覺得,那些以為只有用咬文嚼字的方式,用比喻、意象,或者喜歡在詩篇的構成上用語言的意外、變形、偏移來要求詩的人,其實是狹隘地理解了詩。如果照他們的那種要求,恐怕二十世紀一多半的詩人都會被踢出詩人的隊列。其實,現代詩的確立,應該說是建立在語言對意義的發現之上的。在這一過程中,節奏、形式、對意義的抵達,是非常重要的完成“詩意”呈現的必須要素。只要做到了這幾點,不管具體的詩篇怎樣被一些人認為“松散”,仍然是不可否認地是詩的。我自己在這一點上深有體會。有時候,當題材需要把細節的敘述作為必須,在語言的推進中以減小縫隙的方式來完成一首詩的建構時,它們也許會被認為是“散文化”的,但如果不這樣,其對于細膩、生動的情感要求,以及對于準確的意義要求,又怎么可能完成呢?從這一點上說,它亦是對個人“詩學”如何建立的具體實踐。要知道,對于任何一個詩人來說,怎么寫作,完全是一種詩學觀念的具體實踐。正是在這樣的實踐獲得了作品的支撐后,我們才會看到一個詩人是怎么被確立的。
洞背筆記:300條“現代漢詩”的深知灼見 相關資料
我們還是應該看到現代性是當代詩的龍骨。
我不喜歡重寫歷史事實的詩歌。
現在的很多人寫下的東西,并不是當代詩
新,很可能不正確,有問題,但新,永遠是對一個人寫作的基本要求。
那些僅僅把一些局部認識拿來當做變化的絕對性,
以期用之反對前代詩人的做法,讓人感到十分可笑。
洞背筆記:300條“現代漢詩”的深知灼見 作者簡介
孫文波:現居深圳,主要著作有長篇詩歌《長途汽車上的筆記》,詩集《與無關有關》《新山水詩》《孫文波的詩》《地圖上的旅行》,文論集《洞背筆記》《在相對性中寫作》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