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生態文明理論與制度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41507
- 條形碼:9787511141507 ; 978-7-5111-415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態文明理論與制度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哲學突破性及其新時代內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內涵實質、體系特征與時代意義、深入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淵源與突破等。
生態文明理論與制度研究 目錄
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論述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哲學突破性及其新時代內涵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實質、體系特征與時代意義
深入理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淵源與突破
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戰略思想
從理論上談為什么要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保的領導
牢固樹立并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從數字變化看思想深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內涵與辯證思維探析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三大成果的理論思考
“生態文明”概念辨析
生態文明是一個重要的治國理念
實現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觀的跨越
理解生態文明:從哲學思想到國家發展戰略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人與自然關系認識的理念提升
生態文明建設:認識特征、實踐基礎和政策路徑
環境友好型社會:歷史邏輯、核心基礎與建設途徑
略論中國特色環境保護思想體系
擔負起重建環境倫理觀的新使命
……
第二篇 制度與政策
第三篇 實踐與探索
生態文明理論與制度研究 節選
《生態文明理論與制度研究》: 二、什么是“生態文明體制” 迄今為止,尚沒有看到關于“生態文明體制”的正式定義,百度網上也顯示“尚無此詞條”,這說明人們對于生態文明體制的認識幾乎處在空白或起步階段,遑論其改革。面對這樣的困難,對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研究必須從*基礎的概念界定開始。 關于“生態文明體制”,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理解,生態文明體制(又稱生態文明治理體系)是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所需的各種基礎性、常態化的支撐條件和保障體系的總和,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它由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和實施機制構成,分別解決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動力、主體和途徑問題,即生態文明體制要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動力來源(通過法治和倫理要求等形式明確目標和任務),確保有人、有機構來擔當工作(機構改革),并為這些人員和機構的執行行動授予合法可行的權威和權利(有責有權有錢)。狹義的理解,生態文明體制是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所需的各種組織機構的設置及其職能劃分和權力配置等,它相當于上面廣義理解中的“組織體系”部分,即人們常說的“機構問題”。已有的關于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研究文獻,都是在這個狹義層面上來使用生態文明體制概念的。 按照《決定》中“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要求,如果僅僅從狹義的“機構改革”層面上來理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顯然太窄了。“生態文明體制”應該是與“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社會體制”“文化體制”等相并列的“大”概念,如同經濟體制改革不能僅僅指各個經濟管理機構之間如何劃分經濟管理職能,而要從產權(所有制)、財稅、分配等基本經濟制度上進行調整一樣,生態文明體制也應該從上述廣義的層面來理解,即生態文明體制應該包括制度體系、組織體系和實施機制,而不僅僅是組織體系。 三、影響生態文明體制的主要因素 生態文明體制的實質是建設生態文明中各有關主體(政府、社會、市場)的責任、權力、利益的配置結構。目前雖然沒有成立領導小組或指導委員會等機構,存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但不等于生態文明體制就不存在。與生態文明建設有關的各類主體(政府、企業、公眾等),特別是承擔著資源、環境等領域工作的相關職能部門,都在各自領域里開展工作,并躍躍欲試,力圖擔當建設生態文明的主導作用,因此,生態文明體制并非只有“建立”問題而沒有“改革”問題。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都與其他事物存在相互聯系。生態文明體制也是其來有自,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 一是來自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和任務的要求。生態文明建設的形象目標是美麗中國,具體目標是先進倫理、發達經濟、完善制度、優美環境等。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搞好國土空間規劃、推進資源節約利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加快制度建設。這些目標和任務都是來自中央的政治要求,都需要有生態文明體制提供支撐和保障。例如,國土空間規劃需要確立國家對國土資源的用途管制職責,資源節約利用需要確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強化統一監管制度等,這都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方向。 二是來自生態文明建設實踐中面臨的體制問題。主要是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不完善(如法律缺失、政策缺位、責任追究不到位等)、生態文明建設組織體系不健全(如各方紛爭、群龍無首、職能交叉等)、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機制不落實(如執法不嚴、司法不足、管理薄弱、缺乏監督、道德滑坡、公眾缺位、創新不足等)。這些問題表明現有的生態文明體制不能應對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應針對解決這些問題而改革和發展新的生態文明體制。 三是來自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基本理論。主要有:①可持續發展理論。可持續發展理論強調環境問題的解決要依靠發展進程的改進,即應該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同時,可持續發展強調代際公平,要求我們建立一個為子孫后代著想的、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生態文明體制。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理論。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強調了效率與公平的平衡性,要求生態文明體制滿足社會的主流訴求,保障大多數人的利益。同時,治理現代化包含著經濟有效的原則,要求生態文明體制做到成本低廉、持續運行。②生態系統方式理論。生態系統方式理論強調系統的統一性,要求生態文明體制突破單純的行政區域束縛,按照自然規律設計管理制度和組織體系。 四是來自國內外生態文明體制建設的經驗。國際上已經實踐可持續發展理念,在相關的制度保障和組織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生態文明建設是可持續發展的中國化和升級版,國際可持續發展的制度建設經驗可為我國所用。例如,美國并沒有哪個部門負責可持續發展事務,整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推進是依托于現有法律體系:如果發現需要出臺和實施某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法律和標準,則可由議員或某個政府部門提出法律建議草案,在國會辯論通過后由總統簽署實施,各政府部門則按照法律要求執行。這種體制不需要過于復雜的部門間協調,體現了法治社會的特點。 ……
生態文明理論與制度研究 作者簡介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宏觀決策和管理支持機構,主要開展環境戰略、環境政策、環境法律法規規章、生態環境體制改革、國際環境問題與政策等全局性、綜合性重大問題的研究,參與生態環境部重要文件和材料的起草工作,為環境管理提供政策咨詢與決策支持。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