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財政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234249
- 條形碼:9787564234249 ; 978-7-5642-3424-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比較財政教程 本書特色
在財政學專業課程體系中,比較財政學的地位不可替代。比較財政學帶有一定的歸納、總結性質,通過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比較,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進而形成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比較財政學還帶有“反思”性質,通過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比較,做到“見異同、分優劣、出真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而使學生真正把握財政學理論體系的精髓,實現認識層次上的飛躍。 本書包括財政實踐的比較和財政理論的比較兩部分,無論是實踐比較還是理論比較都根據具體內容予以展開,有的選擇橫向比較,有的選擇縱向比較,也有的是從縱橫兩個維度都進行比較。計劃體制與市場體制財政的比較是本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比較財政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分十二章, 內容包括: 中西財政學理論體系的比較 ; 我國財政學發展演變的比較 ; 西方財政學發展演變的比較 ; 現代財政制度與傳統財政制度的比較 ; 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的比較等。
比較財政教程 目錄
前言
**章 導論
**節 財政學和比較財政學
第二節 財政學體系構成的比較
第三節 比較方法在財政學中的運用
第四節 比較財政學研究應注意的問題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1l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二章 中西財政學理論體系的比較
**節 中西財政學理論體系的聯系
第二節 中西財政學理論體系的區別
第三節 中西財政學理論體系區別的原因
第四節 中西財政學理論體系比較的啟示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三章 我國財政學發展演變的比較
**節 我國財政學發展演變所經歷的幾個階段
第二節 我國財政理論界對財政含義界定的代表性觀點及其比較
第三節 國家分配論主導地位的確立及其所構建的財政理論體系
第四節 如何理解我國財政理論的發展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四章 西方財政學發展演變的比較
**節 按照如何協調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所進行的比較
第二節 按照財政學建立的理論基礎不同所進行的比較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五章 現代財政制度與傳統財政制度的比較
**節 現代財政制度與傳統財政制度概念的比較
第二節 現代財政制度與傳統財政制度特征的比較
第三節 兩種財政制度下財政與社會再生產各環節關系的區別
第四節 兩種財政制度下財政與社會再生產各環節區別的原因
第五節 兩種財政制度下財政與社會再生產各環節關系比較的啟示
第六節 我國現代財政制度的構建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六章 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的比較
**節 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的不同點
第二節 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的相同點
第三節 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比較的啟示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七章 產品性質及其與產品供給制度關系比較
**節 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兩大性質的比較
第二節 產品性質與產品供給制度關系的比較
第三節 產品性質及其與制度安排關系比較的啟示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134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八章 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的比較
**節 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的類型劃分
第二節 不同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的區別
第三節 不同公共產品供給制度的聯系
第四節 公共產品供給制度比較的啟示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九章 財政支出比較
**節 財政支出規模比較
第二節 財政支出結構比較
第三節 財政支出效益比較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十章 財政收入比較
**節 財源建設思路比較
第二節 籌資形式比較
第三節 籌資規模比較
第四節 籌資結構比較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十一章 財政平衡比較
**節 財政虛假平衡與真實平衡比較
第二節 財政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比較
第三節 財政單獨平衡與綜合平衡比較
第四節 財政年度平衡與周期平衡比較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第十二章 財政體制及財政分權理論比較
**節 高層政府與基層政府的比較優勢
第二節 兩種劃分財政管理權限思路的比較
第三節 我國三個階段財政體制的比較
第四節 西方財政聯邦制理論的比較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思考題
材料分析
本章閱讀文獻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比較財政教程 作者簡介
李森,山東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近年來主要從事財政分權理論研究,在基層財政解困、政府間財政管理權限劃分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