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桃園書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717105
- 條形碼:9787545717105 ; 978-7-5457-1710-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桃園書話 本書特色
我在太原二十多年,當地一般舞文弄墨者,我大都相識,但知道保平兄卻很晚。 我南來廈門后,有一天突然收到保平兄寄的一冊《桃園書情》,我很快就讀完了,感覺他和我的讀書趣味相近,他提到的那些書,我也多數讀過并和他有大體相同的感受。后來我們見面聊天,才知他藏書極富且是舊書肆的常客。 南官舊書肆是太原一景。我在太原時,有那么幾年幾乎每周都要去。我輩雖沒有趕上舊文人那種隨時可從舊書肆得好書的時光,但前些年南宮舊書肆還是偶有奇貨。原晉兄在此得過陳寅恪油印本《論再生緣》,我曾專門寫文章談過此事。我自己的舊書多數得自南官,有些地方文獻后來送給了更需要的朋友。我有一年用極低的價格得到了一套三大冊日本宏文學院教科書,魯迅當年在日本就是用的這套同名教科書,里面有很多魯迅早年知識來源的線索,我曾用它寫過一兩篇文章。前幾年老友潘世圣來廈門看我,他是留日的文學博士,現任華東師大曰語系主任,我把此書借他。近年來他關于魯迅研究的文章幾乎就離不開它了,可見原材料給學者的靈感是多么豐富。我在廈門教了幾年中國現代文學史料搜集的課,有一節即是專門講舊書肆和中國現代文學關系的。其實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近年來寫文章多的那幾位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如陳子善、龔明德、謝其章、趙國忠、趙龍江等,他們的學術靈感也多是從舊書肆得來的。保平兄雖非此道中人,但他對書的熱愛卻和這些人一樣,他的藏書也多來自舊書肆。保平兄不但藏書,更喜歡讀書,他每讀一冊,都要寫成書話,日積月累,又成一編《桃園書話》,令人佩服。近年寫書話的人很多,保平兄的書話,我以為寫得相當不錯,有故事也有見識,他文筆清通,感情飽滿。書話這種文體,近年雖有不少爭議,但我以為選擇這種文體的,都是聰明人,保平兄當然不例外。 中國文化悠久,現代鉛印技術出現以前,文字流傳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雕版在中國雖然出現很早,但相對成本也是極高的,技術條件常常影響文體變化。中國傳統的文藝批評形式是詩話及評點,雖然與中國人思維有關,但與文字的技術條件也不無關系,中國詩話多簡短,因技術條件不允許長篇大論。鉛印使文字流傳相對容易,文章也變得長而繁雜,西式論文成為學界主流,其實與鉛印技術普及流行相關。保平兄文章多數簡潔而有意味,深得中國詩話傳統精髓,文體的選擇其實能見出一個人的學術境界,寫書話遠比一般寫散文要高明得多。散文因人顯其重要,書話則因書的名聲流傳,只要那書好,書話就多少都會有些價值,而一般的散文,如作者非有絕大的名聲,則極難獲得后來的讀者。選擇書話是寫作的正途,我期待保平兄能堅持下去。
桃園書話 內容簡介
我本不甚會寫文章,只是隨緣讀的書多了,便想把心里的話寫出來。至于文章是否可讀,寫得怎樣,我當時也就這樣的見識與水平,還望讀者見諒。唯愿今后能多讀幾冊書,多寫幾行字……與愛讀書的朋友共享讀書的樂趣……
桃園書話 目錄
《遠古的紙草》都是風景
《往事點滴》亦見時代風云
行走在讀書的旅途
地老天荒讀書閑
眾名家書寫《香港人和事》
沈昌文八十之年溯往事
品味大家的“藏書”之樂
徜徉在“書話”的叢林中
走進孫郁的文字世界
讀書帶來許多的快樂
“書憶”傷感而痛苦的往事
朱小棣隔海得閑話閑書
新年翻書“話三分”
《紙墨飄香》說“聶詩”
趣讀戈革《渣軒小輯》
汪家明《難忘的書與插圖》
老報人懷敘《朝花》往事
“書香”香人三十年
……
桃園書話 節選
《桃園書話》: 世間識字人,都會或多或少讀幾《桃園書話》,書之來路不外兩途,借書讀或買書讀,與借書者相比,買書者自然別有懷抱,買書既多,珍愛之,寶藏之,漸成愛書之人。藏書是讀書人尤其是愛書人的癖好,此種癖好自古及今褒貶不一,但仍代不乏人。早在戰國時代,“惠子多方,其書五車”,書雖日“五車”,但多為竹簡之書,與后世藏書家動輒千卷萬冊不可同日而語。與惠子同時代的蘇秦也是藏書多的一位名人,從他“懸梁刺股”的畫面,后人可看到其苦讀的情景。他逐一披覽所藏之書,乃至“天下大事,如在掌中”,進而以“合縱”之術成就了一番相業,成為*早實踐“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讀書人。陸游在山陰居家所建之“書巢”更是藏書史上的美談:“吾室之內,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病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陸游同鄉魯迅也一生嗜好購藏書籍,從他日記所附書賬可知他購書的大概,有人做過統計,魯迅平生所藏書籍達一萬六千五百多冊,可謂坐擁書城了。 古今中外皆有好書之人,其藏書之情,藏書之多,令人心服。書香一脈,代代相傳,時至今日,依舊有許多讀書人癡迷于書,絡繹不絕于買書、藏書之途。更有不少愛書人握筆為文,記下他們愛書、戀書、迷書的讀書經歷,與書相知、相交、相伴的感人故事。新星出版社《藏書記》匯集中外名家談論藏書的隨筆三十篇,讓讀者一書在握,就能走進他們“何以對藏書如此癡迷”的內心世界,分享他們藏書的喜怒哀樂。“編輯手記”充滿情感地想象了藏書者的幸福:“得到一本夢寐以求的書籍之后,輕輕摩挲書的封面,該是怎樣的一種幸福?隨手自收藏的書架上抽出一本自己*愛的藏書,又是一種怎樣的幸福?”這是愛書人獨有的幸福,你有過嗎?相信你和我一樣有過,寫這篇文章的現在,我剛摩挲了新買回的毛邊本《金岳霖回憶錄》。 翻開《藏書記》書頁,頓覺書香撲鼻,神清氣爽,使人俗氣逃遁。《我的藏書》《愛書須成癖》《關于藏書》《藏書家的心事》《藏書憂》《夢里夢外盡是書》《家有藏書》……一個個美妙的篇名逗引得人心癢、手癢,急切地想知曉隱沒在字里行間的藏書故事。葉靈鳳文章作得好,亦以藏書多名世,其隨筆集《讀書隨筆》是他一生愛書的碩果之一,書中名言佳句甚多,摘與藏書有關的幾段共賞:“讀書是一件樂事,藏書更是一件樂事。但這種樂趣不是人人可以獲得,也不是隨時隨地可以拈來即是的。”“真正的愛書家和藏書家,他必定是一個在廣闊人生道上嘗遍了哀樂,而后才走入這種狹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暴發戶和大腹賈,為了裝點門面,在旦夕之間便坐擁百城,那更是書的敵人了。” 葉靈鳳*懂愛書人的甘苦,更能想到自己“每一冊書購買時的情形,購買時艱難的情形”。他在文中提及吉辛“為了精神上的食糧,怎樣在和物質生活斗爭”。吉辛是那位寫《四季隨筆》的英國作家,他在《我的藏書》中說:“只要把我的鼻尖放在書頁之間,我便會記憶起各種往事。”刻骨銘心的往事之一是購買羅馬抒情詩人蒂布拉斯的傳記:吉辛在舊書攤看到《蒂布拉斯傳》后,用手指在衣袋內數著銅幣,而眼睛盯著書攤,兩種欲望在心中較量。他*后用自己全部的錢——六便士買下了這《桃園書話》帶回了家。中午,他一面吃著早餐剩下的牛油面包,一面用貪婪的眼睛盯著書頁。愛書人恐怕都有過吉辛這樣的經歷吧。由此我憶起了自己買**套書《史記》的情景。插隊那年,幾次進出柴村新華書店,在衣袋里捏著父母給的十元,這是一個月的伙食費啊,欣羨地望著架上的《史記》,*終還是經不住誘惑,用十元一角買回了《史記》。至今這套書都擺在了書架的顯眼處,因為它曾承載著自己青春年少時的讀書夢想。 ……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