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裝4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93950
- 條形碼:9787540493950 ; 978-7-5404-939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裝4冊) 本書特色
從頭至尾令人折服。
——《星期日泰晤士報》 不可思議的野心,無可挑剔的史詩。
——《每日電訊報》 1. 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鳳凰網、深圳讀書月、金石堂等年度好書《耶路撒冷三千年》,五年熱銷,經典升級!
2.全新增訂版!新增作者寫給中國讀者的信、30張彩色插圖;增補第54章,近3萬字內容。
3、嚴謹的歷史研究,引人入勝的流行寫作,HBO、好萊塢影視作品般的畫面感;大部頭小開本;這是為*廣大的讀者書寫的*廣泛意義上的耶路撒冷城市傳記。
4、這不只是一座城市的歷史,更是整個世界的縮影。了解耶路撒冷三千年,才能理解今日世界之格局。
"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裝4冊) 內容簡介
耶路撒冷的歷史是整個世界的歷史。它是一個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是唯一擁有天堂和塵世兩種存在的城市;它是文明沖突的戰略要沖,讓世人魂牽夢繞的去處,惑人陰謀、虛構傳說和二十四小時新聞的發生地。
“講故事的大師”西蒙·蒙蒂菲奧里依年代順序,以三大宗教圍繞“圣城”的角逐,以幾大家族的興衰更迭為主線,生動講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作者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和文獻考據,以客觀、中立的角度,通過士兵與先知、詩人與國王、農民與音樂家的生活,以及塑造耶路撒冷的家族來呈現這座城市三千年的瑰麗歷史,還原真實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三千年》在國內暢銷多年,一問世即獲頒“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收獲鳳凰網、深圳商報、南方都市報、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等媒體和專業機構評選的“年度好書”“年度影響力圖書”等贊譽,并在京東、當當和亞馬遜月度和年度榜單中名列前茅。全新增訂版則在此基礎上新增第54章《21世紀》等3萬字內容、30張彩色插圖,同時還有作者致中國讀者的信。
在新增部分內容的同時,將大部頭做“小”,由原來的精裝16開改為平裝32開,采用輕型紙,根據作者的意見將內容分為四冊,提供輕松、便攜的閱讀體驗。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裝4冊) 目錄
**部分 猶太教 / 019
1 大衛的世界 / 021
2 大衛的崛起 / 031
3 王國和圣殿 / 036
4 猶大的國王們 公元前930年—公元前626年 / 051
5 巴比倫的妓女 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39年 / 069
6 波斯人 公元前539年—公元前336年 / 081
7 馬其頓人 公元前336年—公元前166年 / 091
8 馬加比 公元前164年—公元前66年 / 112
9 羅馬人來了 公元前66年—公元前40年 / 123
10 希律家族 公元前40年—公元10年 / 136
11 耶穌基督 公元10年—公元40年 / 167
12 希律家族的終曲 公元40年—公元66年 / 195
13 猶太戰爭:耶路撒冷之死 公元66年—公元70年 / 216
第二部分 異教 / 225
14 埃利亞·卡皮托利納 公元70年—公元312年 / 227
第三部分 基督教 / 251
15 拜占庭的盛世 公元312年—公元518年 / 253
16 拜占庭的衰落:波斯入侵 公元518年—公元630年 / 280
第四部分 伊斯蘭教 / 295
17 阿拉伯的征服 公元630年—公元660年 / 297
18 倭馬亞王朝:圣殿的修復 公元660年—公元750年 / 315
19 阿拔斯王朝:遙遠的主人們 公元750年—公元969年 / 334
20 法蒂瑪王朝:寬容與瘋狂 公元969年—公元1099年 / 342
第五部分 十字軍東征 / 363
21 大屠殺 公元1099年 / 365
22 十字軍國家的興起 公元1100年—公元1131年 / 381
23 十字軍國家的黃金時代 公元1131年—公元1142年 / 390
24 僵局 公元1142年—公元1174年 / 411
25 麻風病國王 公元1174年—公元1187年 / 427
26 薩拉丁 公元1187年—公元1189年 / 437
27 第三次十字軍東征:薩拉丁和理查 公元1189年—公元1193年 / 456
28 薩拉丁王朝 公元1193年—公元1250年 / 467
第六部分 馬穆魯克 / 485
29 從奴隸到蘇丹 公元1250年—公元1339年 / 487
30 馬穆魯克的衰落 公元1399年—公元1517年 / 501
第七部分 奧斯曼 / 513
31 蘇萊曼的偉業 公元1517年—公元1550年 / 515
32 神秘主義者和彌賽亞 公元1550年—公元1705年 / 520
33 諸家族 公元1705年—公元1799年 / 544
第八部分 帝國 / 555
34 圣地的拿破侖 公元1799年—公元1806年 / 557
35 新浪漫主義:夏多布里昂和迪斯累利 公元1806年—公元1830年 / 565
36 阿爾巴尼亞人的征服 公元1830年—公元1840年 / 580
37 福音派傳教士 公元1840年—公元1855年 / 589
38 新城市 公元1855年—公元1860年 / 624
39 新宗教 公元1860年—公元1870年 / 632
40 阿拉伯之城,帝國之都 公元1870年—公元1880年 / 644
41 俄國人 公元1880年—公元1898年 / 660
第九部分 猶太復國主義 / 667
42 德國皇帝 公元1898年—公元1905年 / 669
43 耶路撒冷的烏得琴演奏者 公元1905年—公元1914年 / 687
44 世界大戰 公元1914年—公元1916年 / 710
45 阿拉伯起義,《貝爾福宣言》 公元1916年—公元1917年 / 724
46 圣誕禮物 公元1917年—公元1919年 / 750
47 戰勝國和戰利品 公元1919年—公元1920年 / 770
48 英國的委任統治 公元1920年—公元1936年 / 784
49 阿拉伯起義 公元1936年—公元1945年 / 808
50 骯臟的戰爭 公元1945年—公元1947年 / 831
51 猶太人的獨立,阿拉伯人的大災難 公元1948年—公元1951年 / 858
52 分隔 公元1951年—公元1967年 / 873
53 六日戰爭 公元1967年 / 885
54 21世紀 / 902
后記 今晨 / 951
附錄 / 963
致謝 / 984
譯后記 / 995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裝4冊) 節選
耶路撒冷作家阿莫司·奧茲提出了這樣詼諧有趣的解決方案:“我們應該挪走圣地的每一塊石頭,把它們運到斯堪的納維亞,放在那里一千年,直到耶路撒冷的每個人都學會和平共處,再把它們運回來。”悲哀的是,這個方案有點不切實際。
耶路撒冷被猶太人獨占了一千年,被基督徒獨占了大約四百年,被伊斯蘭教徒獨占了一千三百年,并且三大宗教沒有一個是不依靠刀劍、投石器或榴彈炮獲得耶路撒冷的。他們的民族史講述了一個必然走向英勇勝利和突然爆發災難的毫無懸念的故事,但在講述這樣的歷史時,我已經努力展現沒有什么事情是不可避免的,總是有很多選擇。耶路撒冷人的命運和身份并不明確。希律時代、十字軍時代和英國人統治下的耶路撒冷的生活和我們今天的生活一樣復雜、微妙。
這里面既有悄無聲息的演變,也有戲劇性的革命。有的時候,是炸藥、兵器和鮮血改變了耶路撒冷;有的時候,是漫長的世代傳承,是傳唱的歌曲、講述的故事、吟誦的詩文、雕刻的塑像,是幾個世紀以來模糊的例行其事的日常家庭生活,就像緩步走過回旋的階梯,而后突然越過鄰近的門檻,或是像不斷打磨粗糙的石塊,直到其平滑光亮為止。
耶路撒冷,在許多方面如此可愛,在其他方面又如此可恨,這里層層覆蓋著圣物和殘骸,充斥著反常的粗俗和審美的精致,她似乎活得比其他任何地方更加緊張;一切都保持著原樣,但事事都在變化。每天黎明,三大宗教的三大圣地都會以它們自己的方式復蘇。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裝4冊) 相關資料
你會忍不住愛上這座城市,它是人類的瑰寶。而這本書值得你一讀再讀。
——比爾·克林頓(美國前總統)
西蒙·蒙蒂菲奧里扎實的研究功底,栩栩如生的講述能力,使得無論是學者還是門外漢,都將這本書視若珍寶。
——亨利·基辛格(美國前國務卿)
戰火的存在并沒有消解它(耶路撒冷)的年輕與活力,反而使緊張而輕松的氛圍格外凸顯。而宗教盡管陌生,卻讓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某種更具超越性的力量。
——許知遠
西蒙·蒙蒂菲奧里能將龐大的歷史書籍寫成極為好看的驚悚作品;他知道怎樣才能讓歷史變得淺顯易懂;他的博學、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國國務卿推薦,聘請他擔任幕僚。
——《新聞周刊》
*受歡迎的歷史學家。
——《星期日泰晤士報》
西蒙·蒙蒂菲奧里是講故事的大師。
——《標準晚報》
西蒙·蒙蒂菲奧里是講故事的大師,能把歷史故事講述得多姿多彩、生動細膩,但又不偏不倚,講求平衡——即便跨越千年,亦能具體而深入。
——《華盛頓郵報》
作為作家的西蒙·蒙蒂菲奧里,文筆優美,起承轉合優雅流暢;而作為歷史學家的他,能敏銳地抓住故事的核心,從而將歷史故事講得動聽而富有權威。
——《經濟學人》
一部權威之作。蒙蒂菲奧里遍集奇聞軼事,詳加考察,以生動的筆觸寫出耶路撒冷的歷史,給讀者以充分的閱讀樂趣。
——《經濟學人》
在豐厚的歷史敘述中,徐徐展開千年古城的圣殿、市集、生活、戰爭、詩歌與悲泣。一個瑰麗澎湃的立體劇場。綜合當代研究成果,編織出族群、宗教與帝國沖突的悲劇,令人贊嘆!
——金石堂年度十大好書獲獎評語
西蒙·蒙蒂菲奧里具有小說家的天賦,其敘事令人窒息。
——《舊金山紀事報》
這是必須閱讀的歷史,一本大師之作。
——戴維·塞克斯頓,《標準晚報》
經典之作,是對耶路撒冷扣人心弦、富有啟發的研究。透過3000年歷史,可以理解這座城市當代的宗教、政治和民族競爭。蒙蒂菲奧里的書寫飽含熱情、氣魄、高度的敏感以及對政治趣聞機警的捕捉。
——托尼·巴伯,《金融時報》
這是一幅宏大而耀眼的城市肖像,從頭至尾令人折服。
——克里斯托弗·哈特,《星期日泰晤士報》
不可思議的野心,無可挑剔的史詩。這部扣人心弦的作品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耶路撒冷是天堂之城,更屬于塵世——驚人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將這兩種存在令人贊嘆地融合在一起。
——湯姆·霍蘭,《每日電訊報》
蒙蒂菲奧里的作品氣質迷人,充滿不可思議的細節,它將讀者一步步帶入戰爭、背叛、搶劫、屠殺、虐待、狂熱、爭執、迫害、墮落、偽善以及靈性……他的講述顯而易見地客觀,他的寫作可靠、令人信服。
——安東尼·比弗,《衛報》
讓人難以釋卷,這是一部杰作。蒙蒂菲奧里擁有優秀小說家洞悉人性隱秘之處的深邃,擁有資深記者嗅到人性弱點的敏捷,擁有專業選擇歷史學家選擇史料的精準觸感,他將我們帶到過去,以無上的野心、精明的頭腦、細致入微的觀察、臻于*的平衡、不可思議的敏銳。閱讀這樣書寫的歷史,你不會奢求更多。
——邁克爾·戈夫,《泰晤士報》
《耶路撒冷三千年》是不可思議的成就。它以澎湃的想象力和精力寫就,似乎要在迷住讀者同時讓他們筋疲力盡——在信息量龐大的濃縮的情節中,有城墻的倒塌、內部的紛爭、兩敗俱傷的對抗、令人毛骨悚然的屠殺、堆積的或下沉的巖屑……數量驚人的考古發現。
——約翰·康韋爾,《金融時報》
這本書是一座豐碑。它是恢弘的迷人史詩,它講的故事就好像好萊塢電影,比如《十誡》《賓虛》《羅馬帝國的滅亡》。
——彼得·伯頓,《每日快報》
西蒙·蒙蒂菲奧里所著的耶路撒冷歷史,是他的熱愛所在和研究領域,《耶路撒冷三千年》是他的重要成就。蒙蒂菲奧里有一雙靈敏的耳朵,捕捉遙遠的聲音:那些看似荒謬的、充滿冒險的過去。他的講述完完全全地讓人著迷,生動、富有說服力、把人的思緒緊緊抓住、信息量龐大且富有洞見。
——巴納比·羅杰森,《獨立報》
杰出的作品,客觀、優雅、有趣。
——索爾·戴維,《星期日郵報》
西蒙·蒙蒂菲奧里為讀者展示了一座生機勃勃的城市三千年的歷史。這是一部史詩之作,充滿挑戰、一往無前。你定會被抓住,非得一口氣讀完不可。無論持何種信仰,或者沒有信仰,它都會給你誘人的享受,難以抗拒。
——艾莉森·拉德,《泰晤士報》
西蒙·蒙蒂菲奧里為耶路撒冷所做的傳記,讓人視野洞開,也令人汗毛豎起。各界名流爭先閱讀。他為圣城里不神圣的行為紀年,他以洋溢的熱情、全面而公允的態度描繪這片紛爭不斷的土地。
——博伊德·通金,《獨立報》
毫無疑問,我推薦這本書。你會從封面讀到封底,沒有一頁讓人失望。
——查爾斯·摩爾,《每日電訊報》
西蒙·蒙蒂菲奧里在書寫耶路撒冷這座“火絨箱般的城市”時展現了他的天賦和極度的謹慎,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即便是富有學識的讀者,在讀了《耶路撒冷三千年》后,也會明確地感知自己從未閱讀過關于耶路撒冷的任何作品。它令人目眩神迷!
——克里斯蒂安·馬卡里利安,《快報》
充滿野心,惹人注目。《耶路撒額零三千年》一石二鳥,既是學者的歷史記錄,又是來勢洶洶的流行寫作。
——科林·休布倫,《紐約書評》
西蒙·蒙蒂菲奧里是運用色彩、細節和秘史的大師。他的客觀與平衡令人敬佩。
——杰克遜·迪爾,《華盛頓郵報》
有不少書講耶路撒冷,但西蒙·蒙蒂菲奧里是為這座城市作傳。他全景式地描繪這座城市里的統治者與市民、英雄與惡棍、娼妓與圣人。蒙蒂菲奧里先生幾乎沒有漏掉發生在這里的哪怕一個詭計、沒有忽略任何一個人,他把故事講得如此生動,以致讓人感到喘不過氣的緊張。
——諾曼·萊布雷希特,《華爾街日報》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奧里是個天才。他的激情與活力、永不疲倦的好奇心和對細節的渴求……將他引向其他作家無法觸碰的檔案和見證者……蒙蒂菲奧里為其所描述的史實披上華麗的、以前所未見的細節編織的大衣。
——羅德里克·布雷斯維特,《索爾茲伯里評論》
耶路撒冷三千年(套裝4冊) 作者簡介
[英]西蒙·蒙蒂菲奧里(Simon Montefiore)
1965年出生于英國,在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研習歷史,獲哲學博士學位;歷史學家、小說家、童書作者、記者、紀錄片撰稿人和主持人;世界范圍的暢銷書作者、多種圖書大獎獲得者。他的作品被翻譯成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意大利語等48種語言。
其主要歷史作品有《耶路撒冷三千年》《青年斯大林》《大人物的世界史》《羅曼諾夫皇朝》《凱瑟琳大帝和波將金》《紅色沙皇的宮廷》等,斬獲英國科斯塔傳記獎、美國《洛杉磯時報》傳記獎、法國政治傳記大獎、奧地利克萊斯基政治文學獎、意大利德里西奧盧比卡亞文學獎等重量級的獎項,是奧普拉·溫弗瑞的年度選書、美國猶太歷史會選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榜居高不下,并入圍塞繆爾·約翰遜獎、達夫·庫珀獎、馬什傳記獎等終選名單。
其中,《耶路撒冷三千年》是全世界范圍內的超級暢銷書,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前國務卿基辛格將其視作珍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為本書新版的寫作接受了采訪。《新聞周刊》評論說,西蒙能將內容龐大的歷史書籍寫成極為好看的驚悚作品;他知道怎樣才能讓歷史變得淺顯易懂;他的博學、睿智使人忍不住想向美國國務卿推薦,聘請他擔任幕僚。在勤奮和野心之外,西蒙具有為耶路撒冷作傳的先天優勢,他出生于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先輩中曾出過享譽歐洲的外交家和銀行家;19世紀初期,他的家族與羅斯柴爾德家族是銀行業的合作伙伴;也正是他的曾叔祖父摩西·蒙蒂菲奧里爵士,在耶路撒冷舊城外建造了第一座猶太住宅區。
他的多部作品正在被改編為電視劇和電影。
譯者:張倩紅,馬丹靜
張倩紅
鄭州大學副校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規劃評審組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兼任河南大學猶太—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近現代史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歷史學會會長等職。主要從事猶太—以色列及中東問題研究,出版《以色列史》《猶太文化》《猶太史研究的新維度》等學術著作10余部,發表論文百余篇。
馬丹靜
河南大學以色列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博士,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博士后。主要從事猶太—以色列史研究,擔任《以色列藍皮書》副主編,發表論文多篇。
- >
唐代進士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