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的命名術-皮扎尼克詩合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06982
- 條形碼:9787521206982 ; 978-7-5212-0698-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夜的命名術-皮扎尼克詩合集 本書特色
阿根廷天才詩人皮扎尼克詩集國內首次引進,西語詩歌人氣譯者汪天艾傾情迻譯。陳眾議、周瓚、翟永明、范曄、冷霜聯袂推薦這是詩神打盹的時代,但這也是詩人輩出的時代。皮扎尼克用夜命名這個時代,問你是清醒還是夢囈……
——陳眾議長期以來,說起阿根廷,我們只知道博爾赫斯,卻不知道皮扎尼克。作為一個英年早逝的敏感的詩人,皮扎尼克卻是二十世紀*動人心魄的詩歌作者之一。時至今日讀到這些詩,也無法不被她那些神秘、絕望、跳躍而又鋒利的詞語刮傷。
——翟永明皮扎尼克的詩節奏緊張、敏捷,語調誠摯而迷人,她“以本質之名為萬物命名”的詞語充滿內在糾纏與勾連,展現了她濃烈、熾熱的情感和尖銳、矛盾的經驗。她在對孤獨、痛苦與死亡沖動的超凡想象中,提升了生命和精神性的柔韌之力與存在之美。
——周瓚殉于詩歌的女圣徒,被毀滅祝圣的的傳奇:我們看見她的黑暗,也看見她的火焰。
--范曄 以生命作為文學的獻祭,而將寫作化為靈魂永不愈合的傷口,皮扎尼克如此獨特,又可以說是某類現代詩人原型的哀美肉身。
--冷霜
夜的命名術-皮扎尼克詩合集 內容簡介
《夜的命名術:皮扎尼克詩合集》翻譯自西班牙語原版《皮扎尼克詩全集》,收錄了皮扎尼克生前以“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署名結集出版的全部詩作,以其六本詩歌單行本為分輯之界:《后的天真》(1956年)、《失敗的冒險》(1958年)、《狄安娜之樹》(1962年)、《工作與夜晚》(1965年)、《取出瘋石》(1968年)和《音樂地獄》(1971年);另有輯七從原書附錄所列生前未結集出版的詩作中挑選了詩人生命后三年的部分作品。這是漢語語境里完整譯介這位西語世界富傳奇魅力的女性詩人之一。同時,這部涵蓋皮扎尼克一生作品的詩合集也渴望逾越“被詛咒的自殺詩人”神話,展現出其中飽含的艱巨勞作:她的詩歌是一座用智慧與耐心建筑的高樓,以大量閱讀造就了堅定批判、跳脫傳統的筆觸與目光。
皮扎尼克的人生是一個熱切的、被詩歌點燃的故事。終其一生,她不斷撞擊著那堵名叫“詩歌”的墻,在她幾乎全部的作品中都飽含著一種提純、精煉、不斷向中心靠近的意愿和努力。自創作生涯伊始就圍繞內心陰影寫詩的她以無可否認亦無可比擬的生命烈度燃燒出女武神的聲音,寫出“準確得恐怖”的詩歌。在文學和生命之間,她選擇了前者。到后,這場曠日持久的纏斗,是她自己放棄了拯救自己,不惜代價尋找詩歌用詞語命名不可言說之物的本質。她全部的努力在于把詩歌視為存在的理由。她想成為一位完全的、的詩人,毫無裂縫與傷口的詩人。某種程度上,她得到了她想要的完全,而《夜的命名術:皮扎尼克詩合集》旨在呈現這一完全。
夜的命名術-皮扎尼克詩合集 目錄
目 錄
譯序 ·ⅰ·
底本與編排說明 ·ⅴ·
輯一 *后的天真(1956年)
救贖 ·5·
什么 ·6·
睜著眼睛的女人 ·7·
起源 ·9·
戀愛中的女人 ·10·
歌 ·12·
灰燼 ·13·
夢 ·15·
夜 ·16·
只是 ·18·
守望黑暗 ·19·
*后的天真 ·21·
哭石謠 ·22·
總是 ·23·
致艾米莉·狄金森的詩 ·24·
只是一個名字 ·25·
輯二 失敗的冒險(1958年)
籠子 ·33·
虛空里的慶典 ·34·
靜止的舞 ·35·
時間 ·36·
風的女兒 ·37·
唯一的傷口 ·39·
流亡 ·40·
看不見的藝術 ·42·
墜落 ·43·
灰燼 ·44·
藍 ·46·
夜晚 ·47·
空無 ·49·
恐懼 ·50·
起源 ·51·
夜晚墜落的光 ·53·
巡禮 ·54·
缺乏 ·56·
醒 ·57·
比遠更遠 ·61·
缺席 ·63·
從此岸 ·64·
輯三 狄安娜之樹(1962年)
1.“我已完成從我到黎明的一躍” ·67·
2.“以下是提議給我們的版本” ·67·
3.“只有渴” ·67·
4.“現在好了” ·68·
5.“短暫存活的一分鐘里” ·68·
6.“她在她記憶的天堂里” ·68·
7.“穿燃燒的襯衫跳” ·69·
8.“點亮的記憶,我等的人的影子” ·69·
9.“這些暗夜里發光的骨頭” ·69·
10.“一陣脆弱的風” ·70·
11.“現在” ·70·
12.“絲制的小女孩不再做甜美的變形” ·70·
13.“用這個世界的詞語解釋” ·70·
14.“我沒說的那首詩” ·71·
15.“怪異的是不再習慣” ·71·
16.“你已建成你的家” ·71·
17.“那些我被一個遙遠的詞語支配的日子” ·72·
18.“像一首詩透徹了” ·72·
19.“等看見” ·72·
20.“說她不懂恐懼愛的死亡” ·73·
21.“我已出生這么久” ·73·
22.“夜里” ·73·
23.“排水溝里的目光” ·74·
24.“這些線條囚禁影子” ·74·
25.“夜里的一個孔洞” ·74·
26.“當黑夜的宮殿” ·75·
27.“黎明對花的一擊” ·75·
28.“你遠離那些名字” ·75·
29.“在這里我們一只手放在喉管上活” ·75·
30.“寓言里的冬天” ·76·
31.“閉上眼睛發誓不睜開” ·76·
32.“疫區里睡著的女人緩慢地” ·76·
33.“總有一次” ·77·
34.“小小的女旅人” ·77·
35.“生命,我的生命” ·77·
36.“時間的籠子里” ·78·
37.“任何禁區的彼岸” ·78·
38.“這首懺悔的歌,我的詩背后的瞭望塔” ·78·
其他的詩(1959年)
“沉默” ·81·
“影子背后遭遇海難的人” ·82·
“動物被扔向它*遙遠的印跡” ·83·
“然后” ·84·
“長著黑鳥心臟的女旅人” ·85·
卡羅琳·德·龔德羅得 ·86·
“我唱” ·87·
輯四 工作與夜晚(1965年)
一
詩歌 ·93·
啟示 ·94·
在你的生日 ·95·
毀 ·96·
情人 ·97·
啟明人 ·98·
致謝 ·99·
在場 ·100·
相遇 ·101·
持續 ·102·
你的聲音 ·103·
遺忘 ·104·
錯失的步子 ·105·
被所渴望之物環繞的地方 ·106·
命名你 ·107·
告別 ·108·
工作與夜晚 ·109·
缺席的意義 ·110·
二
綠天堂 ·113·
童年 ·114·
從前 ·115·
三
灰燼指環 ·119·
黎明 ·120·
鐘 ·121·
一個用于逃離的地方 ·122·
無用的邊界 ·123·
存在之物的心 ·124·
偉大的詞語 ·125·
休止符 ·126·
我請求安靜 ·127·
墜落 ·128·
慶典 ·129·
睜著的眼睛 ·130·
單人房間 ·131·
老墻的真相 ·132·
古代史 ·133·
呼祈 ·134·
失憶 ·135·
一次遺棄 ·136·
形態 ·137·
通訊 ·138·
記憶 ·139·
將來日子之影 ·140·
從另一邊 ·141·
黃昏 ·142·
住所 ·143·
乞討聲音 ·144·
輯五 取出瘋石(1968年)
一
(1966年)
女夜歌人 ·151·
眩暈或凝視什么的終結 ·152·
聾提燈 ·153·
特權 ·154·
凝視 ·155·
心之夜 ·156·
冬天故事 ·157·
在另一個清晨 ·158·
去基 ·159·
音符與靜默 ·160·
為掌管靜默之斷章 ·161·
魅 ·163·
二
(1963年)
夢里沉默是金制的 ·167·
年輕女孩頭像(奧迪隆·雷東) ·168·
救贖 ·169·
寫于埃斯科里亞爾 ·170·
太陽,詩歌 ·171·
在 ·172·
音樂的許諾 ·173·
迫近 ·174·
延續性 ·175·
夏天的告別 ·176·
像水在一塊石頭上 ·177·
在一個古老的秋天 ·178·
三
(1962年)
鏡之路 ·181·
四
(1964年)
取出瘋石 ·187·
死亡之夢或詩歌身體之地 ·196·
共用于回憶一次逃離的夜晚 ·200·
輯六 音樂地獄(1971年)
一、預感的音符
“手中的冷”藍調 ·207·
基石 ·208·
原始的眼睛 ·212·
音樂地獄 ·213·
詞語的欲望 ·214·
欲望的詞語 ·216·
名字與音符 ·217·
二、可能的結合
寫于一本《馬爾多羅之歌》 ·221·
記號 ·222·
丁香色賦格 ·223·
從另一邊 ·224·
致死的套索 ·225·
三、缺席的音符
治療的詞語 ·229·
那些屬于隱藏之物的 ·230·
水之暗沉 ·231·
給一個物品的動作 ·232·
面具與詩 ·233·
悲歌 ·234·
完全失去 ·236·
四、丁香叢里的瘋人
丁香叢里的瘋人 ·239·
輯七 *后的詩(1970-1972年)
關于一首魯文·達里奧的詩 ·245·
在別的世界別的夜晚 ·247·
有人在她**次墜落里墜落 ·248·
“這個夜晚我見過” ·249·
“我已受盡恐懼,我已變灰,” ·250·
“我哭,望著海然后哭。” ·251·
短歌 ·252·
在這個世界這個夜晚 ·258·
精神病房 ·262·
給詹尼斯·喬普林 ·270·
只有那些夜晚 ·271·
“我是誰?” ·272·
“那時我來只為看看花園! ·273·
小歌房的回憶 ·274·
“我許多聲音! ·275·
“我是夜晚我們已經迷失。” ·276·
綠桌子 ·277·
“影子在撞擊” ·280·
“祈禱中的造物” ·281·
附錄一
不曾流動的日夜:皮扎尼克的巴黎歲月 ·283·
附錄二
我只接受你活著,我只想你是阿萊杭德娜
——皮扎尼克與科塔薩爾書信考 ·289·
展開全部
夜的命名術-皮扎尼克詩合集 作者簡介
阿萊杭德娜·皮扎尼克(Alejandra Pizarnik, 1936-1972)
擁有俄羅斯和斯拉夫血統的猶太裔阿根廷詩人,1936年4月29日出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自幼長期受失眠和幻覺困擾,藥物依賴嚴重,少女時代開始接受精神分析。19歲出版本詩集,青年時代旅居巴黎數年,曾在索邦學習并翻譯法國詩人的作品,與帕斯、科塔薩爾等作家建立了深刻友情。曾獲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年度詩歌獎一等獎,美國古根海姆和富布萊特基金會的資助。生命后幾年因抑郁癥和多次進出精神病院,1972年9月25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吞下50粒巴比妥類藥物去世,時年36歲。
汪天艾
西班牙語詩歌譯者、研究者。供職于外國文學研究所,任《世界文學》編輯。北京大學西班牙語文學學士,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比較文學碩士,馬德里自治大學西班牙文學博士。譯著有《奧克諾斯》《愛與戰爭的日日夜夜》《印象與風景》等數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