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甲骨文無畏的雄心:喬治.華盛頓 本尼迪克特.阿諾德與美國革命的命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143783
- 條形碼:9787520143783 ; 978-7-5201-4378-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甲骨文無畏的雄心:喬治.華盛頓 本尼迪克特.阿諾德與美國革命的命運 本書特色
1776年夏天,華盛頓手下的大陸軍在大英帝國空前強大的海上入侵行動面前遭遇了令人絕望的挫敗,不得不退出紐約。與此同時,華盛頓手下才華橫溢的將領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則在美加邊境用奇跡般的勝利阻滯了英軍的推進,使新生的合眾國免于覆滅。但在1780年,這位大陸軍的得力戰將卻失去了對美國革命事業的信念,轉而投奔英軍,這令他成為美國獨立戰爭史上的一大污點。通過結合詳實的歷史文獻與細致的地理考察,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還原了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從名將到叛徒的人生歷程,展開了一部由普通人而非圣賢和英雄寫就的北美獨立戰爭史詩。
甲骨文無畏的雄心:喬治.華盛頓 本尼迪克特.阿諾德與美國革命的命運 內容簡介
1776年夏天,華盛頓手下的大陸軍在大英帝國空前強大的海上入侵行動面前遭遇了令人絕望的挫敗,不得不退出紐約。與此同時,華盛頓手下才華橫溢的將領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則在美加邊境用奇跡般的勝利阻滯了英軍的推進,使新生的合眾國免于覆滅。但在1780年,這位大陸軍的得力戰將卻失去了對美國革命事業的信念,轉而投奔英軍,這令他成為美國獨立戰爭史上的一大污點。通過結合詳實的歷史文獻與細致的地理考察,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還原了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從名將到叛徒的人生歷程,展開了一部由普通人而非圣賢和英雄寫就的北美獨立戰爭史詩。
甲骨文無畏的雄心:喬治.華盛頓 本尼迪克特.阿諾德與美國革命的命運 目錄
**部分 未曾涉足的荒野
**章 恐懼與混亂之魔
第二章 蚊子艦隊
第三章 堅毅之心
第四章 絞刑吏之年
第五章 黑暗之鷹
第六章 薩拉托加
第二部分 秘密動機,私下籌劃
第七章 響尾蛇之嚙
第八章 燃燒山騎士
第九章 冷血毒牙
第十章 裂谷
第十一章 垂死者之痛
第十二章 突變
第十三章 無暇懊悔
尾聲 叛徒之國
致謝
注釋
參考文獻
插圖來源
索引
甲骨文無畏的雄心:喬治.華盛頓 本尼迪克特.阿諾德與美國革命的命運 相關資料
一部生動刻畫了我國革命史上備受憎恨的角色的作品。
——《科克斯書評》
一本顛覆美國家喻戶曉的歷史敘事的大作。
——《波士頓環球報》
這是歷史引人入勝的部分:政治博弈,軍事角力和露骨的陰謀。菲爾布里克生動的寫作將呼嘯的炮彈與凍僵的士兵刻畫得入木三分。
——《西雅圖時報》
菲爾布里克想讓他的讀者體會戰場上的恐怖、苦難和血脈賁張,為我國早期政客們的狹隘與短視對陸海軍將領們帶來的深刻影響捶胸頓足。他還揭示了這場獨立戰爭在北美殖民地社會造成的情感與物質創傷。他在上述每一點上都大獲成功。
——《華盛頓郵報》
本尼迪克特·阿諾德在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的這部講述美國革命戰爭的生動寓言里擔綱主角。這出近乎悲劇的戲碼的大懸念并不在于阿諾德向英國人出賣的軍事機密,而在于一個公開的秘密,那就是愛國者革命綱領的內在脆弱性……阿諾德的背叛堪稱一部大戲,這再一次證明了一個故事里看似反派的角色往往更加值得玩味。
——《紐約時報》書評
甲骨文無畏的雄心:喬治.華盛頓 本尼迪克特.阿諾德與美國革命的命運 作者簡介
納撒尼爾·菲爾布里克(Nathaniel Philbrick)是美國著名歷史作家,1956年生于費城,在美國近代史與北美航海史領域著有多部非虛構作品,曾憑《海洋深處》(In the Heart of the Sea)一書榮獲2000年美國國家圖書獎,出版于2006年的作品《五月花號》(Mayflower)入圍當年普利策獎決選名單。他還著有《海洋榮耀》(Sea of Glory)、《背水一戰》(The Last Stand)、《邦克山》(Bunker Hill),以及《為何閱讀莫比-迪克?》(Why Read Moby-Dick?)等作品。
譯者簡介
王兢,北京大學歷史系碩士,中英譯者,翻譯興趣集中于人文藝術和社科史地。譯有《文件中的歷史》《地圖中的歷史》等。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