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92793
- 條形碼:9787540492793 ; 978-7-5404-9279-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本書特色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是凝結畢肖普畢生創作精華的詩歌選集,選自法勒、斯特勞斯和杰魯出版社(Farrar, Straus & Giroux)為紀念畢肖普誕辰100周年出版的兩卷本《畢肖普詩歌散文全集》之《詩歌卷》。該書包含詩人生前刪定的《詩全集》和此后出版的《地理學III》,以及她整個寫作生涯期間結集的其他詩作,還特別收錄僅以手稿形式存世的少作集《埃德加·愛倫·坡與自動點唱機》等,是迄今*權威的畢肖普詩歌完本。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目錄
北與南
003 地圖
005 小練習
007 早餐奇跡
010 睡在天花板上
012 卡薩比昂卡
013 想象的冰山
015 韋爾弗利特涉水
017 空氣越冷
019 夜間空氣
020 鐵路
022 夏洛特紳士
025 碩大糟糕的畫
028 從鄉村到城市
030 人蛾
033 愛情躺臥入眠
037 巴黎,早晨七點
039 奧爾良碼頭
041 不信者
043 紀念碑
047 冬日馬戲團
049 耶羅尼莫的房子
053 野草
056 海景
058 站著入眠
060 魚
064 首語重復
066 庫切
輯二
寒春
071 致紐約
073 失眠
075 寒春
078 兩千多幅插圖和一套完整的索引
083 海灣
085 夏夢
088 在漁屋
093 香波
095 從國會圖書館看國會大廈
097 浪子
099 瓦里克街
101 爭論
103 致瑪麗安·摩爾小姐的邀請函
輯三
旅行的問題
巴西
111 抵達圣圖斯
114 旅行的問題
118 占屋者的孩子
120 雷暴
122 雨季之歌
126 巴西,1502年1月1日
130 犰狳
134 第十二日;或各遂所愿
別處
139 六節詩
142 風度
145 加油站
148 星期天,凌晨四點
150 磯鷸
152 特洛普日志選段
154 新斯科舍的**場死
157 訪問圣伊麗莎白醫院
輯四
他們忘卻了一些夢
165 雨季;亞熱帶
170 吊死耗子
174 他們忘卻了一些夢
175 歌謠
176 被發現者
178 在窗下:黑金城
182 去糕餅店
輯五
地理學III
189 五臺階之上
191 一種藝術
193 麋鹿
203 在候診室
209 克魯索在英格蘭
219 夜城
222 三月末
226 物體與幽靈
輯六
北海芬
233 北海芬
236 粉紅狗
239 十四行詩
輯七
換帽子
243 洪水
245 和你說句話
247 山巒
250 換帽子
253 三首給眼睛的商籟
256 責備
257 智慧
258 北風——基韋斯特
260 致謝紙條
輯八
埃德加·愛倫·坡與自動點唱機
265 我們前往街角的暗穴……
267 一起醒來多么美妙……
271 為了以石灰寫在鏡子上
273 給A.B.
274 埃德加·愛倫·坡與自動點唱機
279 我做了噩夢……
281 那些那么愛我的娃娃去了哪里……
285 貓頭鷹的旅程
287 短暫緩慢的一生
289 基頓
291 親愛的,我的指南針……
295 含羞草之死
297 朦朧詩(朦朧的情詩)
301 早餐之歌
304 給祖父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相關資料
畢肖普的寫作技藝精湛、形式完美,從專業角度看爐火純青,讓人嘆為觀止。
——謝默斯·希尼(愛爾蘭詩人,199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畢肖普的詩作清新、澄澈,可作為精致的藝術品欣賞。
——奧克塔維奧·帕斯(墨西哥詩人,199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當我們閱讀她的詩時,我們便進入一個新國度的古老寧靜之中。
——羅伯特·洛威爾(美國詩人)
作家中的作家中的作家。
——約翰·阿什貝利(美國詩人)
在20世紀英語詩人的萬神殿中,畢肖普與艾略特、葉芝、史蒂文斯和奧登位處同列……是20世紀*偉大的詩人之一。
——威廉·博伊德(英國作家)
她寫室內樂,而不是交響曲;她畫水彩,而非巨幅布面油畫。但就是從小調中,她制造了令人震撼的效果。
——科爾姆·托賓(愛爾蘭作家)
畢肖普是幾位核心美國詩人之一,與惠特曼、狄金森、弗羅斯特、史蒂文斯、艾略特和哈特·克蘭位處同列。她是如此地一絲不茍、風格獨創。*常被稱贊的是她的“眼光”,好像她是光學大師,但她的實際成就是:看見常人所難以看見的,言說常人所難以言說的。
——哈德羅·布魯姆(美國文學評論家,《西方正典》作者)
畢肖普不止是位好詩人,而且是位偉大的詩人。她賦予平凡的事物以神奇的光澤,促使我們以一種友好的陌生人的鮮活眼光審視我們身邊的生活。
——《新聞周刊》
若說有哪位詩人的每一行詩都該被付印成書,這位詩人必得是伊麗莎白·畢肖普。
——《星期日泰晤士報》
畢曉普是20世紀美國*杰出的詩人之一。能把她所有的作品匯集在一本書里,我們很幸運。
——《麗人》雜志
唯有孤獨恒常如新 作者簡介
伊麗莎白·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1911-1979)
繼艾米莉·狄金森之后,美國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女詩人之一,其人其作深受布羅茨基、希尼、帕斯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推崇。
1911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童年時,父親去世,母親進了精神病院,輾轉被外祖父及叔伯撫養長大。奇特而悲傷的成長經歷,讓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過。不僅曾在美國各地定居,還去過法國、墨西哥、巴西等地,直至晚年才應哈佛大學之邀,回美國任教。
1946年發表詩集《北與南》,一舉成名。生前就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發表的詩作不多,但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重要的文學獎項,包括普利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古根海姆獎、美國書評人協會獎等。1949至1950年,成為第八任美國桂冠詩人。1969年出版《詩全集》,奠定其杰出詩人的地位。1979年逝世,享年68歲。
包慧怡 | 譯者伊麗莎白·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1911-1979)
繼艾米莉·狄金森之后,美國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女詩人之一,其人其作深受布羅茨基、希尼、帕斯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推崇。
1911年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童年時,父親去世,母親進了精神病院,輾轉被外祖父及叔伯撫養長大。奇特而悲傷的成長經歷,讓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和漫游中度過。不僅曾在美國各地定居,還去過法國、墨西哥、巴西等地,直至晚年才應哈佛大學之邀,回美國任教。
1946年發表詩集《北與南》,一舉成名。生前就被譽為“詩人中的詩人”。發表的詩作不多,但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重要的文學獎項,包括普利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古根海姆獎、美國書評人協會獎等。1949至1950年,成為第八任美國桂冠詩人。1969年出版《詩全集》,奠定其杰出詩人的地位。1979年逝世,享年68歲。
包慧怡 | 譯者
青年學者、詩人、譯者。1985年生于上海,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中世紀文學博士,復旦大學英文系副教授。研究古英語與中古英語文學,中世紀手抄本中的圖文互動,世界詩歌。出版有英文專著Shaping the Divine, The Pearl-Poet and the Sensorium in Medieval England,詩集《我坐在火山的最邊緣》《異教時辰書》,評論集《繕寫室》《翡翠島編年》等。出版譯著14種,包括西爾維婭·普拉斯詩集《愛麗爾》、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散文詩集《好骨頭》、《島嶼和遠航:當代愛爾蘭四詩人選》等。主編出版雙語詩集《歸巢與啟程:中澳當代詩選》(中國卷)。曾任教于都柏林圣三一學院,現為復旦大學中澳創意寫作中心副主任。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