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五四那批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51757
- 條形碼:9787547051757 ; 978-7-5470-5175-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五四那批人 本書特色
●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 ●適合大眾的有學術積淀的暢銷書 ●全面、完整、**解讀
五四那批人 內容簡介
作者對五四時期的風云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魯迅、吳虞、易白沙、錢玄同、劉半農、張東蓀、王光祈、杜亞泉、吳宓等進行了深入考察, 寫出了他們在五四運動中的活動表現、思想主張和歷史貢獻等, 并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中一些有爭議的人和事進行了細致剖析, 回答了多年來人們的疑惑。
五四那批人 目錄
**章 有革命家氣質的啟蒙思想家:陳獨秀
一、他為什么要發起新文化運動
二、他為什么將“民主與科學”作為新文化的核心價值
三、為什么說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總司令
四、他為什么要激烈地反孔批儒
五、陳獨秀的反孔批儒是全盤反傳統嗎
六、他在思想啟蒙時忘記政治救亡了嗎
七、他是怎樣被謠言殺出北大的
八、新文化陣營是怎樣分裂的
九、他為什么信仰“無產階級專政”的列寧主義
第二章 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先驅:李大釗
一、他是怎樣加入《新青年》陣營的
二、為什么說他是五四青年的思想導師
三、他為什么嚴厲批判孔子及儒學
四、他為什么也主張動的文明與靜的文明
五、他為什么呼吁青年知識分子“到農村去
六、他究竟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哪些內容
七、他是怎樣解釋“平民主義”內涵的
八、如何看待“問題與主義”之爭
九、他為什么認為產業落后的中國仍然能夠實現社會主義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呵護者:蔡元培
一、他為什么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針
二、他是如何為北大延聘各方面人才的
三、他是如何將“教授治校”理念付諸實施的
四、他為什么要停辦北大工商兩科
五、他為什么要在北大率先廢門設系
六、他是如何在北大率先實現男女同校的
七、他在新文化運動中究竟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八、他是如何保護愛國青年學生的
九、他與各派政治勢力究竟有著怎樣的關聯
第四章 五四文學革命的主將:胡適
一、他是如何與陳獨秀交往并加盟《新青年》的
二、他為什么耍提倡并嘗試白話文
三、為什么說《中國哲學史大綱》具有學術典范意義
四、他是如何支持并推動新文化運動的
五、他為什么積極提倡健全的個性主義
六、他是怎樣宣揚杜威的實驗主義的
七、他為什么從提倡新文學轉向整理國故
八、如何看待新文化建構的十六字言
九、為什么約定“二十年不談政治”的他后來要談政治
十、為什么說他不是“全盤西化”論者
第五章 近代中國的“民族魂”:魯迅
一、他為什么要深刻批判國民性
二、他為什么要參加新文化運動
三、他為什么要發出“禮教吃人”的吶喊
四、他是怎樣批判傳統孝道及節烈觀的
五、如何看待魯迅的反孔批儒的偏激性
六、為什么魯迅被譽為近代中國的“民族魂”
第六章 反孔非儒兩斗士:吳虞與易白沙
一、為什么說易白沙是五四反孔**人
二、為什么說易白沙的評孔之論是平允的
三、吳虞為什么要響應易白沙的評孔之論
四、吳虞是如何從學理上批判儒學的
五、吳虞是怎樣揭示忠孝與專制之內在關聯的
六、吳虞為什么被譽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第七章 新文化運動“雙簧戲”的主角:錢玄同與劉半農
一、錢玄同為什么會從章門弟子轉變為激進的反傳統者
二、錢玄同與劉半農為什么要唱“雙簧戲
三、錢玄同為什么激烈地反孔并主張全盤歐化
四、錢玄同為什么主張廢除漢字
五、錢玄同對文字改革究竟做出了哪些貢獻
六、“她”字是如何發明出來的
五四那批人 節選
《五四那批人》: 李大釗較多地介紹的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階級斗爭學說和剩余價值學說。關于唯物史觀,李大釗首先指出,它不是馬克思的創造,也不是馬克思獨有的理論,早在馬克思之前孔多塞、圣西門等就提出了這一理論。李大釗盡管也說到歷史唯物論者“于那些經濟以外的一切物質的條件,也認他于人類社會有意義、有影響。不過……只把他們看作經濟的要件的支流”,但卻肯定地認為唯物史觀的基本要點是承認社會經濟的構造是*重要的;經濟現象的發展變動“是有不可抗性的”,它能夠影響其他社會現象,“而不能與其他社會現象發生相互的影響,或單受別的社會現象的影響”。“經濟構造是社會的基礎構造,全社會的表面構造,都依著他遷移變化。”經濟構造變化有其“*高動因”,對此*高動因,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有人認為*高動因在于人口的過多增加,馬克思則認為此*高動因是社會生產力。 李大釗確信唯物史觀的這些原理是正確的。他舉了一些法律、宗教現象證明經濟現象的主動和不受他種現象左右。至于馬克思的唯物史觀,他引了河上肇摘譯的有關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共產黨宣言》《序言》中的若干段落,而后指出其中兩個要點:一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是“關于人類文化的說明”。它認為是人類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的結構。這是社會的基礎構造。一切政治的、法制的、倫理的、哲學的,即一切精神的現象構成社會的表層結構,這些表層結構隨著經濟結構的變化而變化,而導致基礎結構變動的*高動因則是生產力。生產力是主動的東西,人類意識絲毫不能給它以影響,而它卻決定人類的精神、意識、主義、思想,使其適應它的發展。二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是社會組織進化論。它認為生產力與生產組織有密切關系,生產力一變動,社會組織必須隨之變動。生產力是不斷發展的,當*初助長生產力發展的社會組織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程度,反而束縛、妨礙生產力發展時,生產力與此社會組織之間便會產生愈來愈尖銳的沖突,結局是舊的社會組織非崩壞不可。然而,生產力的發展非到它所活動的社會不能容納它的程度之時,該社會組織是萬萬不能打破的;而在舊社會組織內孕育而生的新的社會組織,在其沒有完全長成,可以自然脫離母胎之時,也是萬萬不能發生,恰如孵卵,打破卵殼,使幼雛早生,是萬萬無效的。 關于階級斗爭,李大釗認識到馬克思的階級斗爭理論與他的唯物史觀密切關聯,階級斗爭產生于一定經濟結構中處于不同經濟地位的人們之間由于經濟利害關系發生的壓迫和反抗壓迫的斗爭,它是被壓迫階級自覺的一種表現,同時認為這種階級斗爭與生物學和社會學上以宇宙間一切生命的“自我發展”為根本動機的“競爭”有相同意義。李大釗對斯賓塞的社會進化論比較熟悉,故他認為馬克思與斯賓塞不同之處在于,他運用唯物史觀得出階級斗爭結論之后,進一步指出了被壓迫者的階級斗爭將從爭經濟利益發展到爭政治權力,“直至那建在階級對立上的經濟的構造自己進化,發生了一種新變化為止”。 ……
五四那批人 作者簡介
左玉河,歷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社會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兼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及社會文化史研究。出版有《張東蓀文化思想研究》《張東蓀傳》《張東蓀學術思想評傳》《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學術分科與近代中國知識系統之創建》《中國近代學術體制之創建》《婚喪嫁娶》《移植與轉化:中國現代學術機構的建立》等專著,發表學術論文五十余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