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代耕農:珠三角與京郊外地小農的生產與生活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2203
- 條形碼:9787510882203 ; 978-7-5108-822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代耕農:珠三角與京郊外地小農的生產與生活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代耕農”為研究主題的已發表的論文合集。其中,有關珠三角的代耕農群體,大多是2013年來已發表的期刊論文;有關北京郊區代耕農的內容,主要由近期新的研究報告來支撐。本書收錄的各篇文章的方法視角、研究理念和研究對象都是統一的,均是基于對“身邊的他者” ——工業社會中代耕農群體的深度觀察而展開的民族志研究;其核心是以都市郊區的代耕菜農為例,揭示當代小農在生產和生活層面能夠達到怎樣的極限,并作出相應的反思。
代耕農:珠三角與京郊外地小農的生產與生活研究 目錄
序
工業化與城市環形擴張過程中的生態與游耕:珠三角與北京郊區的代耕菜農
一、“化”學進程與代耕農業圈
二、工業體系中的游耕生態及地力遭“蹂躪”的根源
三、環形擴張過程中的代耕菜農
四、結論
珠三角與京郊的自我生產政體:被忽視的自雇式代耕農
一、從“工廠政體”到“自我生產政體”
二、珠三角與北京城郊農業圈中的代耕菜農
三、結論
雙重邊緣性與個體化策略:關于代耕農的生存故事
一、代耕農——農民進城的另外一種途徑
二、制度與市場形塑下的雙重邊緣性
三、代耕農的生存故事:“弱社區”與個體化策略
四、結論
反思弱者武器的效度:以珠三角代耕農為例
一、支配體系與勞動方式的變遷:概念解釋力的富足與貧困
二、珠三角的代耕農——現代支配體系中無法抗爭的弱者
三、結論
流動社會中的“過渡日常” —— 一個基于京郊代耕菜農研究的經驗分析框架
一、引言
二、“過渡日常”的理論路徑
三、“過渡日常”的方法維度與經驗表達
四、結論
機會成本的變更與代耕農生存境況的轉換
一、代耕農研究與土地機會成本的外部研究視角
二、從遷入到嵌入
三、工業化、機會成本的變更與代耕農生存境況的轉換
四、結論
落地生根:陽江苗族代耕農的土地交易與家園重建
一、問題的提出
二、生存壓力下的代耕選擇
三、生存空間的建構邏輯
四、土地交易下的定居策略
五、結論
附錄一?北京市大興區代耕菜農問卷調查描述報告
一、京郊代耕菜農聚集區與調查樣本概況
二、租金、合同、成本、技術
三、產量、銷售、收入、風險
四、互動、交往、適應、預期
五、結論
附錄二?代耕菜農群體的生產與生活:北京市大興區朱村田野調查報告
一、游耕至朱村的代耕菜農概況:耕作經歷的轉換及其緣由
二、朱村代耕菜農的勞動安排、實踐智慧與市場交換
三、京郊代耕菜農的家庭、人際與情感
四、結論
代耕農:珠三角與京郊外地小農的生產與生活研究 作者簡介
黃志輝,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民族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民族政策研究會副秘書長等。1984年出生于江西省分宜縣,曾就讀于山東大學社會學系、中山大學人類學系,人類學博士。研究領域為發展人類學、都市社會學以及其他社會人類學的具體研究。在CSSCI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及各類省部級項目數項,曾出版學術專著《無相支配:代耕農及其底層世界》《重溫先聲:費孝通的政治經濟學與類型學》。 李旭東,男,1994年出生,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中央民族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發展人類學。碩士期間研究成果獲得學術刊物《探索與爭鳴》第三屆“全國青年理論創新征文獎”一等獎。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