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機工程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653730
- 條形碼:9787560653730 ; 978-7-5606-537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全人機工程學 本書特色
(1)以安全科學、系統科學和人體科學為基礎,以人、機、環境三要素為研究對象,以人為中心,按照人體因素、人機界面、作業環境、人機功能、人機系統設計分析為主線展開論述,重點落實在如何應用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安全人機系統設計、評價以及事故預防。
(2)理清安全人機工程與人機工程(人因工程)的區別與聯系,突出人機工程學在安全領域的應用;注重案例教學,立足增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特色。
安全人機工程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以安全科學、系統科學和人體科學為基礎,以人、機、環境三要素為研究對象,以人機系統為切入點,以人的特征、機的特性以及可靠性、人機界面設計、人機系統事故與人機系統安全設計為主線展開論述,重點介紹應用人機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進行人機系統安全設計、評價及事故預防。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理工類安全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和人機與環境工程等相關專業的本科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中介服務機構、企業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安全人機工程學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安全人機工程學概述 1
1.1.1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基本概念 1
1.1.2 其他相關學科的概念 3
1.1.3 安全人機工程學與效率
人機工程學的區別 4
1.2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形成與發展 4
1.2.1 人機工程學發展簡史 4
1.2.2 安全人機工程學發展歷程 9
1.3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主要任務和
研究內容 10
1.3.1 人機工程學的主要任務和
研究內容 10
1.3.2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主要任務 10
1.3.3 安全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內容 11
1.4 學科體系及研究方法 11
1.4.1 學科體系 12
1.4.2 人機工程學研究的方法 12
1.4.3 人機工程發展新趨勢 13
習題 13
第2章 人機系統 14
2.1 人機系統概述 14
2.2 人機系統類型及功能 15
2.2.1 按有無反饋控制分類 15
2.2.2 按系統自動化程度分類 15
2.2.3 按人機結合方式分類 16
2.2.4 人機系統的功能 17
2.3 人機系統的基本模式 18
2.4 人機功能分配 19
2.4.1 人的主要功能 19
2.4.2 機的主要功能 20
2.4.3 人與機功能分配 20
2.4.4 人機系統功能分配方法 24
2.5 人機系統事故模型與應用 28
2.5.1 人機系統事故模型 28
2.5.2 安全人機系統事故模型的作用 32
習題 33
第3章 人的特征 34
3.1 人體測量 34
3.1.1 人體測量數據的統計處理 35
3.1.2 人體尺度數據的測量 36
3.1.3 人體尺度數據的應用 42
3.1.4 人體模板 49
3.2 人的生理特征 51
3.2.1 神經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51
3.2.2 感覺和知覺 52
3.2.3 視覺和本體感覺 56
3.3 人的心理特征 63
3.3.1 人的心理過程 63
3.3.2 個性心理與安全生產 65
3.3.3 情緒與安全 67
3.3.4 社會心理與安全生產的關系 67
3.3.5 注意與不注意 70
習題 72
第4章 人的作業疲勞與可靠性 73
4.1 人體作業時的能量代謝 73
4.2 勞動強度分級 75
4.2.1 勞動強度 75
4.2.2 作業分類 76
4.2.3 勞動強度的分級 77
4.3 作業疲勞及其測定 79
4.3.1 疲勞產生的機理 79
4.3.2 疲勞的種類 80
4.3.3 作業疲勞的調查與測定 82
4.4 作業疲勞與安全生產 85
4.4.1 疲勞與安全 85
4.4.2 疲勞的改善與消除 86
4.5 職業適應性 91
4.5.1 職業適應性概述 91
4.5.2 職務分析 93
4.5.3 職業適應性測評 94
4.6 人的可靠性 96
4.6.1 人的失誤 96
4.6.2 人的不安全行為 97
4.6.3 人的可靠性分析 98
習題 99
第5章 機的特性與可靠性 100
5.1 機械的分類及基本結構 100
5.1.1 機械設備的分類 100
5.1.2 機械的基本結構 102
5.2 機械的危害因素及安全特性 103
5.2.1 機械的組成及在各狀態的
安全問題 103
5.2.2 機械危險的主要傷害形式和
機理 104
5.2.3 機械安全設計的要求 106
5.3 機械設備的可靠性 109
5.3.1 零部件的失效與分析 109
5.3.2 機械設備的可靠性 111
5.4 實例:手持電動工具 119
5.4.1 手的生理結構 120
5.4.2 手持電動工具的設計 120
習題 123
第6章 人機界面設計 124
6.1 人機界面概述 124
6.1.1 人機界面的定義 124
6.1.2 人機界面三要素 125
6.2 信息顯示器的類型及設計原則 126
6.2.1 信息顯示器的類型 126
6.2.2 信息顯示器設計原則 128
6.2.3 視覺顯示器設計 129
6.2.4 聽覺顯示器設計 136
6.3 控制器的類型及設計原則 139
6.3.1 控制器的類型 139
6.3.2 控制器的設計原則 139
6.3.3 控制器設計 141
6.4 控制器和顯示器的相合性 145
6.4.1 空間關系的相合性 145
6.4.2 運動關系的相合性 146
6.4.3 控制—顯示比 146
6.4.4 顯示器和控制器的布置 147
習題 150
第7章 作業環境與作業空間 151
7.1 作業環境 151
7.1.1 溫度環境 151
7.1.2 照明環境 156
7.1.3 色彩環境 161
7.1.4 有毒環境 165
7.1.5 噪聲環境 169
7.1.6 振動環境 175
7.2 作業空間安全性設計 179
7.2.1 作業空間安全性設計的
基本原則 180
7.2.2 作業場所空間布置 181
7.2.3 作業姿勢與作業空間布置 187
習題 197
第8章 人機系統事故分析及安全設計 198
8.1 人機系統事故成因分析 198
8.1.1 事故致因的邏輯 198
8.1.2 人的不安全行為 199
8.1.3 物的不安全狀態 201
8.1.4 管理失誤 202
8.2 事故發生規律模型 203
8.2.1 以人失誤為主因的事故模型 203
8.2.2 事故發生順序模型 206
8.3 人機系統事故控制基本策略 207
8.3.1 事故控制基本思路 207
8.3.2 事故控制主要方法 208
8.3.3 事故控制基本對策 209
8.4 人機系統安全設計 211
8.4.1 人機功能分配設計 211
8.4.2 人機界面匹配設計 215
8.4.3 機的本質安全化設計 217
習題 223
第9章 人機系統安全評價 225
9.1 人機系統分析方法 225
9.1.1 連接分析法 225
9.1.2 作業分析法 230
9.2 人機系統的可靠性分析 241
9.2.1 人的可靠性 242
9.2.2 機的可靠性 244
9.2.3 環境因素 248
9.2.4 人機系統可靠度計算與評價 251
9.3 人機系統評價 252
9.3.1 檢查表評價法 252
9.3.2 工作環境指數評價法 259
習題 262
第10章 安全人機工程的應用 264
10.1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汽車設計中的
應用 264
10.1.1 汽車顯示—控制系統的設計 264
10.1.2 汽車座椅設計 266
10.1.3 駕駛室的空間區域設計 268
10.1.4 汽車駕駛室內環境設計 268
10.1.5 汽車的視野設計 268
10.1.6 汽車安全性設計 271
10.2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礦業安全中的
?應用 271
10.2.1 采礦人機系統的基本模型 272
10.2.2 礦井正常通風與災變
防治系統 273
10.3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橋式起重機
系統設計中的應用 276
10.3.1 橋式起重機人機系統運行
特點 276
10.3.2 橋式起重機人機系統安全
運行的基本條件 279
10.4 安全人機工程學在視覺顯示終端
工作站設計中的應用 281
10.4.1 VDT工作站人—機—環境
因素分析 281
10.4.2 VDT工作站安全設計
總體要求 283
10.4.3 VDT工作站安全人機
系統設計 284
習題 293
參考文獻 294
展開全部
安全人機工程學 作者簡介
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一級安全評價師,具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評價人員資格;西安市安全生產協會副會長,西安市隱患排查治理研究會副會長,環保部西北督察中心應急咨詢專家,陜西省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專家。 1990~199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安全工程專業(本科);1994~1997西安建筑科技大學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專業(碩士);1997年留校任教。任職以來,承擔過安全工程專業本科教學課程《安全學原理》、《職業衛生技術》、《安全人機工程學》、《安全評價》和課程論文《工業系統安全性分析》、《工業系統職業衛生評價》等。參與完成國家“九五”科技攻關、省自然科學研究基金及省教育廳專項項目多項。作為負責人完成“城市重大危險源辨識與事故應急預案的研究”和“城市危險化學品突發事故應急疏散研究”;主持完成橫向科研“蘭炭行業職業危害調查與治理”等及安全評價項目數十項。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多項,參編教材《安全管理》、《職業衛生技術》和科技書籍共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