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48570
- 條形碼:9787560848570 ; 978-7-5608-485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 本書特色
《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綜述中國古代機械的發展,全書以歷史發展年代為經,透過適當的分期,呈現中國古代機械的發展規律,并以機械分類及重要人物為緯,加以敘述評論,清晰地描摹出從遠古至近代中國機械在各時期的發展狀況、主要特點和互動關系,并作深入的分析與總結!吨袊糯鷻C械文明史》所用考古和復原研究資料豐富翔實,綜合運用近代機械科學、科學史和傳統史學的研究方法,反映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研究的新成果。
《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可供機械工程專業和科技史專業的研究人員參考,也可供其他工程技術人員和科技愛好者閱讀。
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 內容簡介
本書綜述中國機械的發展,全書以歷史發展年代為經,透過適當的分期,呈現中國機械的發展規律,并以機械分類及重要人事物為緯,加以敘述評論,清晰地描摹出從遠古至近代中國機械在各時期的發展狀況、主要特點、互動關系,并作深入的分析與總結。
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 目錄
**章 總論
**節 中國機械文明史研究綜述
一、中國機械文明史研究的對象
二、中國機械文明史研究的作用
三、中國機械文明史研究的依據
四、中國機械文明史研究的概況
五、中國機械文明史研究的今后任務
第二節 中國歷史概況
一、中國原始社會的情況
二、中國奴隸社會的情況
三、中國封建社會的情況
四、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情況
五、中國社會主義革命與“一國兩制”的情況
第三節 中國機械文明史的分期
一、遠古機械(即簡單機械工具)時期
二、古代機械時期
三、近代機械時期
四、現代機械時期
五、關于機械史分期的幾點說明
第二章 遠古時期的中國機械文明(公元前21世紀之前)
**節 粗制工具階段
一、人類的起源
二、粗制工具階段的典型工具
三、粗制工具的發展
第二節 精制工具階段
一、石器時代的重大改變——定居
二、精制工具階段的典型工具
三、精制工具的制作
四、精制工具的精品
第三節 古代機械開始萌芽
一、犁
二、獨木舟
三、孔加工與鉆木取火
四、織布與踞織機
五、陶器的出現與制陶轉輪
第三章 古代機械文明迅速發展(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3世紀)
**節 材料的發展
一、銅的加工與使用
二、鐵的加工與使用
三、鼓風設備
第二節 運輸機械與戰爭器械
一、車的起源
二、戰車與車戰
三、水上運輸及戰爭器械
四、其他戰爭器械
……
第四章 古代機械文明臻于成熟(公元前3世紀-公元3世紀)
第五章 古代機械文明持續發展(公元3世紀-公元15世紀)
第六章 中國機械落于人后(公元15世紀-公元1840年)
第七章 近代機械文明(公元1840年-公元1949年)
第八章 研究過去思考未來
結語 人才是關鍵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 作者簡介
陸敬嚴,男,1939年6月生,江蘇宿遷入。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同濟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機械設計、機械史、科技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持研究的主要課題有: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懸棺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動力機械考查、考證、研究與分析”,“中國古代機械史研究”,“中國齒輪研究”,“中國古代戰爭器械研究”,“立軸式大風車及龍骨水車研究”,“中國古代機械復原研究”等,各項成果分別通過部、市、館級鑒定,有11種復原研究模型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科技館陳列展出。在山西夏縣宇達青銅文化產業園內主持創建“中國古代科技館”。
出版著述有: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編著《中國機械史講座》、《中國機械發展史》、《中國古代兵器》、《 新儀象法要 譯著》、《圖說中國古代戰爭戰具》、《中國機械史》(中國臺灣)、《中國懸棺研究》及《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等8部;參編《中國科技史文集》(美國)、《非西方文化百科全書》(美國)、《中國科技史與哲學研究》(美國)、《 天工開物 研究》、《紀念劉仙洲文集》、《中國文化史三百題》、《上海版書評選》、《教學法系講座匯編》、《多元文化中的科學史》等9部。 陸敬嚴,男,1939年6月生,江蘇宿遷入。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同濟大學教授。長期從事機械設計、機械史、科技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持研究的主要課題有:國際合作項目“中國懸棺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古代動力機械考查、考證、研究與分析”,“中國古代機械史研究”,“中國齒輪研究”,“中國古代戰爭器械研究”,“立軸式大風車及龍骨水車研究”,“中國古代機械復原研究”等,各項成果分別通過部、市、館級鑒定,有11種復原研究模型在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科技館陳列展出。在山西夏縣宇達青銅文化產業園內主持創建“中國古代科技館”。
出版著述有: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機械卷》;編著《中國機械史講座》、《中國機械發展史》、《中國古代兵器》、《譯著》、《圖說中國古代戰爭戰具》、《中國機械史》(中國臺灣)、《中國懸棺研究》及《中國古代機械文明史》等8部;參編《中國科技史文集》(美國)、《非西方文化百科全書》(美國)、《中國科技史與哲學研究》(美國)、《研究》、《紀念劉仙洲文集》、《中國文化史三百題》、《上海版書評選》、《教學法系講座匯編》、《多元文化中的科學史》等9部。
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有《八十年來指南車的研究》、《中國古代摩擦學源流考略》、《木牛流馬辯疑》、《蒲津大浮橋考》、《中國懸棺綜論》、《中國懸棺升置技術研究》、《中國古代機器人》、《中國齒輪始于何時》、《中國古代被中香爐》、《銷連接探源》、《教師的兩項基本功》等86篇。發表科普、詩文作品數百篇。
曾多次獲得部、市級獎,入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世界名人錄》、《中國百業英才大典》、《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中華人物辭!、《世界科技專家(中國卷)》、《世界優秀華人教育家名典》、《中國專家大辭典》等典籍。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及中國科技史學會評為優秀論文作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