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315118
- 條形碼:9787547315118 ; 978-7-5473-151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本書特色
★32開平裝,東方出版中心出版。
★本書討論中國喪服體制兩次*重要的母服變革,從性別視角考察母服的抬升對于“父至尊”概念的挑戰,以及人子服喪時如何兼顧考量人情、時制與禮法復雜權衡,是一個別出心裁的切入角度。
★《父母等恩》改寫于蕭琪臺灣師大歷史所的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是林麗月教授,專攻明史,同時也對明清社會、文化、性別史頗多關注。蕭琪博士時期的指導老師衣若蘭教授亦是林教授的高徒,本書于作者博士就讀時修改出版,可說是臺灣明史三代學人長期耕耘性別史的一部凝練之作。
洪武七年(1374)孫貴妃之死,使明太祖注意到母服制度。明太祖秉持“父母等恩”觀念,下令今后子為母、子為父,皆采*階序“斬衰三年”,并御制《孝慈錄》作為明代喪服制度的定本,為清代沿襲。本書探討《孝慈錄》在制定、推行與實踐的過程中,父與母、禮與情、嫡與庶等因素不斷關涉拉扯的過程,訴說中國喪服禮制*復雜深刻的孝道故事。
“本書”既映照出喪服禮制中父與母、嫡與庶、禮與情不斷交涉對比的過程,更能不自囿于“母服”的性別視角,呈現了明太祖“父母等恩”的孝道觀與明清國家治理、學術思想、社會教化等層面多元互動的幽微。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內容簡介
明太祖堅持“父母等恩”觀念,一反過往子為母親服喪等級低于為父親服喪等級的禮制,下令今后子為母、子為父,皆服喪服禮制中的很高階序──斬衰三年。 《孝慈錄》“父母同斬”的喪服禮制,不但沖擊了傳統父系宗法制度與倫理秩序,也遠遠悖離士人長期研讀的儒家經典內容。 在《孝慈錄》的制定、推行與實踐過程中,父與母、禮與情、嫡與庶等因素始終不斷的交相關涉拉扯,向我們訴說著中國喪服禮制目前很復雜深刻的孝道故事。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目錄
序
緒 論
一、研究緣起
二、研究回顧
三、研究取徑與章節安排
**章 服有等差:明以前母服制度的變遷
**節 喪服制度與人倫關系
第二節 《儀禮?喪服》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節 唐代《開元禮》中母服的改制
第二章 孝順父母:明代《孝慈錄》的制訂及其孝道觀念
**節 明太祖對孝道的提倡
第二節 《孝慈錄》的頒行
第三節 《孝慈錄》中的孝道倫理
第三章 禮情之間:子為母服的議論與實踐
**節 士人對《孝慈錄》的評價
第二節 私修禮書中的母服制度
第三節 “父母同斬”的折衷與實行
第四章 嫡庶之辨:庶子為生母服的落實
**節 康妃杜氏之死
第二節 周之夔的母服經驗
第三節 “厭于嫡母”說對庶子為生母服的沖擊
結論
征引書目
附錄 歷代母服相關規定一覽表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節選
父母等恩:孝慈錄與明代母服的理念及其實踐 作者簡介
蕭琪,臺灣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學士、碩士,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文化與性別。著有《評介邱澎生、陳熙遠主編〈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等。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