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水文水資源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78067
- 條形碼:9787517078067 ; 978-7-5170-780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 本書特色
本書在介紹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科學意義、哲學基礎與工程基礎之上,系統介紹了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相關概念與定義、模糊水文水資源的理論與模型及相關應用。主要包含以下內容: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科學意義與基礎、模糊水文水資源的相關概念與意義、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理論與模型。模糊聚類分析的理論與應用、模糊識別模型與應用、可變模糊評價方法與應用、模糊優選模型的概念與應用、模糊優選神經網絡模型在水資源價值評價中的應用等。本書可供從事水文學及水資源、環境科學、水利工程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關領域教學、科研與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和工具書。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 內容簡介
本書在介紹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科學意義、哲學基礎與工程基礎之上, 系統介紹了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相關概念與定義、模糊水文水資源的理論與模型及相關應用。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科學意義與基礎、模糊水文水資源的相關概念與定義、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理論與模型、模糊聚類分析的理論與應用等。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 目錄
前言
第1章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科學意義與基礎
1.1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科學意義
1.2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哲學基礎
1.3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工程基礎
第2章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相關概念與定義
2.1 概述
2.2 模糊性概念的定義
2.3 隸屬度和隸屬函數的定義
2.3.1 絕對隸屬度、絕對隸屬函數定義
2.3.2 相對隸屬度、相對隸屬函數定義
2.4 對立模糊集定義
2.5 相對差異函數定義
2.6 相對比例函數定義
2.7 可變模糊集合定義
第3章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的理論與模型
3.1 基于可變模糊集的三大哲學定理
3.1.1 對立統一定理
3.1.2 質量互變定理
3.1.3 否定的否定定理
3.2.模糊概念在分級條件下*大隸屬原則的不適用性
3.3 級別(類別)特征值
第4章 模糊聚類分析的理論與應用
4.1 模糊聚類的概念
4.2 模糊聚類的特點與難點
4.3 模糊聚類分析的研究現狀
4.4 模糊聚類迭代模型
4.5 模糊聚類在水文中長期預報中的應用
4.5.1 概述
4.5.2 確定預報因子
4.5.4 預報識別決策方法
4.5.5 水文中長期預報實例
4.6 模糊聚類在洪水分類中的應用
4.6.1 概述
4.6.2 基于可變模糊集理論的洪水聚類迭代模型
4.6.3 實例
第5章 模糊識別模型的概念及其應用
5.1 模糊識別模型
5.2 基于模糊識別模型的徑流典型年選擇
5.2.1 概述
5.2.2 設計時段徑流頻率標準的選定與模比系數的規格化公式
5.2.3 選擇設計徑流典型年的模糊識別方法
5.2.4 實例
5.3 基于模糊識別模型的汛期規律分析
5.3.1 概述
5.3.2 汛期模糊集分析
5.3.3 汛期多指標模糊集分析
5.3.4 汛期理論隸屬函數的確定
5.3.5 實例
5.4 基于模糊識別模型的水庫設計汛限水位確定
5.4.1 概述
5.4.2 實例
5.5 基于模糊識別模型的河道健康評價確定
5.5.1 概述
5.5.2 實例
5.6 基于模糊識別模型的水庫典型洪水選擇
5.6.1 概述
5.6.2 實例
第6章 可變模糊評價方法及其應用
6.1 可變模糊評價方法的理論基礎
6.2 模糊可變評價方法的求解步驟
6.3 可變模糊評價方法在水資源系統評價中的應用
6.3.1 概述
6.3.2 水資源承載能力評價實例
6.4 模糊可變評價方法在水質評價中的應用
6.5 模糊可變評價方法在農業旱災脆弱性評估中的應用
6.5.1 概述
6.5.2 農業旱災脆弱性定量評估的可變模糊分析方法
6.5.3 實例
6.6 水利水電工程圍巖穩定性評價
6.6.1 概述
6.6.2 實例
6.7 水電站地下廠房巖體穩定性評價
6.7.1 概述
6.7.2 實例
第7章 模糊優選模型的概念及其應用
7.1 模糊優選模型
7.2 在水庫調度管理中的應用與實踐
7.2.1 概述
7.2.2 水庫正常蓄水位的選取
7.2.3 水庫洪水調度決策
7.3 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與實踐
7.4 相似流域選擇
7.4.1 概述
7.4.2 方法介紹
7.4.3 實例
7.5 在降雨產品選擇中的應用
7.5.1 概述
7.5.2 實例
第8章 模糊優選神經網絡模型在水資源價值評價中的應用
8.1 概述
8.2 模糊優選神經網絡模型
8.3.建模原理及步驟
8.4 評價研究
8.4.1 評價指標
8.4.2 建模評價結果
8.5 結論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模糊水文水資源學 作者簡介
王文川,男,漢族,1976年1月出生,河南鹿邑人,博士、教授、水利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利工程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流域水文模型、水庫優化調度、水資源優化配置、水旱災害風險分析與管理、水環境與水生態等。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主持1項,參與1項),獲大禹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